1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十七年,孫權在濡須建立碼頭(塢),從水師呂蒙與其它人的對話,可看見原來的長江岸邊是沒有碼頭要塞,而呂蒙所顧慮的就是,如果沒有碼頭,萬一遭敵人步騎突襲,連靠近水邊都來不及,更何況要立刻進入船內?所以建立碼頭,加強防禦工事,可以抵抗敵人襲擊。水邊的船塢,正如陸上的城堡,兩種建築物都可造成敵人攻城的困難。
此一建設,代表了孫權開始建設邊防設施,因此任何軍隊再多,對於堅城也只能望城興嘆。
上面是簡述下面是具體化建安十八年曹操進攻濡須,引《三國志》吳書《江表傳》的附註,曹操號步騎四十萬,孫權聚集軍隊也不過七萬人,還好有濡須塢,可以藉此對抗。不管是甘寧當前鋒夜襲魏軍,或是曹操攻擊孫權長達一個月,都無法得逞,但可看出進攻非常困難。但是也顯示出曹操的實力,不是才赤壁失敗,馬上又可調兵遣將,而且還形成包圍,當孫權意識到這點,後來攻打合淝城失敗後,確定再也無法北伐攻魏。
而且這次濡須會戰,曹操也不是徒勞無功,曹軍不但攻破孫權的江西營區,還生擒了孫權麾下叫公孫陽的都督。但是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士兵及部隊的紀律整齊肅然,深知這種軍容訓練有素的軍隊,不力拼苦戰,很難下嚥。不如敵強則避之,待可趁之機,再圖江南。
這種臨江興嘆與後來徵漢中張魯時感嘆「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引《資治通鑑》),恰成一連串的挫折。曹操此時臨死亡還有八年,將近六十歲的人,仍然東征西討(孫權在江南、馬超在關中涼並、張魯在漢中,之前的袁紹在冀幽、陶謙及呂布在徐兗),如果此時曹操疾病纏身,也說得過去。
鐵打的漢子,此時也已暮氣沉沉。往昔的抱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而今日欲以虎頭蛇尾作收,可見曹操的健康及精神狀態,已不怎麼樣。若比較起劉備,年短曹操六歲,但是仍以六十一歲的高齡率軍親征東吳,看來劉備還是比較精力旺盛。
公元213年,這一年對於張遼來說是一生最輝煌的一年。劉備入川取代劉璋已有一年,三分天下之勢漸顯。曹操取下漢中欲南下掃蕩西川,此時孫權率十萬大兵進攻張遼鎮守的合肥,由於曹操大軍大多派去了西線漢中戰場,東線合肥只屯有七千多士兵。
或者曹操深知以張遼的才能,七千餘人足以阻擋東吳的進攻,所以他就留有妙計,讓同守合肥的李典與張遼出兵迎敵,而樂進守城。孫權十萬大兵銳不可當殺來,曹軍頓時軍心渙散,士氣大搖。張遼決定趁東吳陣營未穩前奇襲吳軍,以壯本方士氣,於是挑選八百壯兵,當晚一馬當先殺入未做防備的孫權陣營,嚇得孫權避於小山上而不敢應戰。
東吳其他軍營趕來後把張遼圍住,張遼率軍奮勇殺出重圍返回本陣。這次小戰事雖對東吳沒什麼損傷,但張遼的身先士卒卻激起了曹軍的鬥志。於是張李樂三將強化防禦準備持久戰。
東吳軍數十日圍攻合肥無果,補給日益困難,軍心開始動搖,孫權乃下令撤軍。當大軍退出長江渡口逍遙津時,孫權召開軍事會議,而此時逍遙津卻只有千餘近衛部隊護守。孫權萬萬沒有想到張遼會突然突擊過來,被殺得狼狽不堪,要不是手下諸將的奮勇保護,恐怕他就活不了七十多歲了。
張遼這一戰殺得東吳「人人害怕,聞張遼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能先發制人親率敢死隊突襲敵軍,贏得了本軍的信任,壯大了軍隊士氣,勇氣可嘉。之後打出持久戰的牌子使敵人不戰而退,並且情報跟蹤探知孫權召開軍事會議,大膽出兵突擊吳軍,打了個大勝仗,這全靠他能審時度勢善用兵法。張遼勇謀兼備,難怪《三國志》裡把他列為魏國五大將第一人。
2樓:坤哥520哦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
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
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
」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
「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
「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
」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
」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
」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
「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排程。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魯肅問他:
「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魯肅問:「**去取?」諸葛亮說:
「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
「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裡,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國演義每一回簡介 每回200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張角三兄弟在這個時候發動了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懷壯志的人(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三人志向相投,於是在張飛家中的桃園對天盟誓,約為兄弟。
按照年紀,劉備是大哥,關雲長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2、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
董卓當權,把持朝政, 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興兵討伐董卓。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敗孫堅、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悍將。
袁紹大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
袁紹嫌棄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如果派他出戰,是告訴敵軍我方無人,喝令將關羽打出。這時候不得不說曹操有識人之明,曹操說,關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國演義》的邏輯中,凡是相貌與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稱為相貌不俗),誰能看出來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呢?於是曹操端了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
關羽說,就先放這兒,等我回來再喝。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出戰迎敵。只聽得外面喊聲震天,不過片刻的時間,關羽就斬了華雄。這時候,酒還是溫的。
3、三顧茅廬
徐庶化名單福輔佐劉備,曹操連吃敗仗。曹操知道徐庶事母至孝,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威脅徐庶。徐庶別無他法,只好離開劉備,來到曹營。
徐庶的母親知道徐庶是因為自己離開劉備,憤而自殺,曹操下令厚葬。徐庶感謝曹操厚葬他的母親,但是不願輔佐曹操,於是終生不為曹操獻策。
這就是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推薦了素有伏龍之稱的諸葛亮。並對劉備說,如果他是螢火的微弱光芒,那諸葛亮就是明月的皓白之光。
劉備於是帶著關張二人前往臥龍崗,訪諸葛亮。
第一次,童子說諸葛亮外出遠遊,劉備只見到了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關張冒雪前往,見到了諸葛亮的石廣元和孟公威,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留書表達仰慕之情,三人冒雪而歸;第三次,劉關張三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等一直等到他睡醒。
劉備和諸葛亮暢談天下大事,提出天下三分的觀點。諸葛亮最終願意為劉備出山,匡扶天下。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4、趙雲單騎救主 趙子龍大戰長阪坡
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接連贏得博望坡、新野勝利。曹操心生忌憚,派大軍來襲。可惜劉備手上的兵力實在太少,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無奈之下,劉備只能放棄城池,帶著軍隊轉移。百姓眷戀劉備,跟隨劉備一起轉移。劉備為了照顧百姓,行軍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軍追趕上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妻兒在混亂中走失。趙雲受劉備之命保護劉備妻兒,為救劉備妻兒,本已殺出曹軍陣營長阪坡的趙雲,翻身又殺入長阪坡。趙雲先後救了簡雍、甘夫人、糜竺。
最後在枯井旁尋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為了救阿斗,投井自殺
。趙雲推倒土牆掩蓋枯井。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殺出長阪坡。
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連斬曹營五十餘員大將。曹操感嘆這真的是一員虎將啊!從此趙雲名動天下。
這就是著名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的故事。
5、張飛大鬧長阪橋
趙雲在長阪坡中左衝右突尋找甘糜二夫人以及阿斗。這時候糜芳從長阪坡混亂中突圍出來,帶傷來到劉備身旁,說親眼看見趙子龍投曹操去了。劉備不信,張飛相信,帶著人馬來到長阪橋斷後。
張飛叫隨從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來回跑動,塵土飛揚,做成有伏兵的假象,令曹軍不辨虛實。
這時候被趙雲所救的簡雍等人見到張飛,解除了張飛對趙雲的誤會。而趙雲也護著阿斗來到長阪橋,此時趙雲人困馬乏,見到張飛,大呼「翼德援我!」張飛說:
「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曹操率軍來到橋頭,看見四周塵土飛揚,疑有伏兵。
又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持丈八點長矛,立馬橋上。張飛對著前來追趕的曹兵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是也!
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操這時突然想起了關羽曾經告訴他的話「吾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急令諸將,不可輕敵。話還沒說完,張飛又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曹軍見張飛如此英雄,頗有退意。這時候張飛又大喊了一聲: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還沒停止,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肝膽俱裂,摔下馬來,一看,已經氣絕。
曹軍陣腳大亂,後退數裡。張飛的三聲大喝,喝退了號稱百萬的曹軍,後人有詩讚曰:「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這就是張飛大鬧長阪橋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主題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裡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
**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朱」。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劉備的整體形象:
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
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名著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簡介
1 三國演義 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 蜀 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 董卓之亂 三國鼎立三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文章賞析,《三國演義》官渡之戰原文
官渡之戰乃是曹操為了統一北方而進行的討伐戰爭,他面對的對手是冀州霸主,也是當時各路諸侯裡實力最強的袁本初,袁紹。官渡之戰開始前,郭嘉和荀彧向曹操進諫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破袁的決心此乃一亮點 官渡之戰的前奏還有著名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這些都是為官渡之戰鋪墊的,此乃亮點二 戰役開端階段...
三國演義故事簡介,三國演義內容簡介
全書簡介 三國演義 線裝本 廣陵書社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及西晉初期以曹操 劉備 孫權為首的魏 蜀 吳三個政治 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軍事政治衝突,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國演義 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