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軟橡膠套:百多元的入耳配備的基本都是這種耳套,其佩戴簡備,又不會有明顯的易物感,比較舒適,而且其密封效能也不錯,低頻也有顯著加強。但是,使用這種耳套會使聲音發悶,聽久了會覺得好象**與你的耳朵之間隔著一層簾子。
2、海棉套:每次佩戴前都要先捏成一團再放入耳道,比較繁瑣,其漲開後密封性也非常好,且聲音較橡膠套自然,但仍有發悶趨勢,因為海棉本身就是比較吸音的材料。另外,海棉套和下文要提到的comply套一樣,屬於消耗品,比較易損壞。
3、comply套:和海棉套的佩戴方法一樣,不過個人認為它比海棉套好捏(因為材質較海棉套軟,海棉套有時要捏個半分鐘才行),也屬於比較繁瑣的,同樣其聲音也有發悶的趨勢,這裡我又要把comply套分為長套和短套分開講,先說短套,塞入後非常舒適,基本沒有異物感,對聲場的削弱不是很明顯,因為其短,因此在耳道內還有一定的空間營造聲場,但是它的密封性沒有長套好。再說長套,首先要說,它真的非常長!
塞入後整個耳朵都很漲,甚至眼球都有輕微壓迫感,再要說,其密封性真的很強!我塞著它聽課,那就不叫聽課了,基本是聽不見的!鑑於這兩點,聲場被極大地削弱,低音被極大地增強,整體的三頻都被向下拉了,高音部分很明顯地很暗淡,但用它聽聽搖滾、說唱倒是不錯(尤其是在um1上我很驚訝居然有如此低頻,而且不再是和中頻粘在一起了。。。
或者可以倒過來說是中頻和低頻粘在一起了-_-但是如果要聽女高音、new age,還是不要用它吧,會非常不爽。4、硬膠套:可以說是一種佩戴方便,又在舒適度、密封性和聲音之間找到很好平衡點的一種耳套。
但是這種套也許你一開始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這段時間可能是比較痛苦的。由於是硬質材料,因此聲音不會發悶,同時又衷於耳塞本身的三頻表現以及音場表現。而且其密封性優良,在大街上基本不會覺得有影響聽音的明顯噪音(長comply是完全沒聲音。。。
5、三節套:傳說中舒適度最差的套(為啥我就不覺得難受而且基本不隔音。。。耳朵特別-_|它會使聲音顯得較明亮,把整體三頻向上提,但同時聲音的密度下降較明顯。
2樓:天籟暢聽小甜甜
比較常用的有子彈套,碗套,雙節套。
海綿套記憶性耳棉。
注意:選擇合適自己耳道大小的膠套,不僅會影響佩戴舒適度,同時對聲音有很大的影響。
什麼入耳式耳機頭有對號?
3樓:兄弟連田心9號
入耳式耳機和耳塞式耳機就體驗來說,各有優缺點。
簡單列舉兩種耳機的區別:
入耳式耳機的發音單元有動圈、動鐵以及圈鐵等形式,以膠質塞頭直入耳道獲得密閉性,隔音效果佳。由於漏音小,入耳式耳機可在嘈雜的環境下以較低的音量欣賞**,對**的細節也能較好的再現,尤其是低頻的量感和質感均表現不俗,但也正因其深入耳道的結構,有些入耳式耳機對低頻的殘響控制力稍有不知。佩戴舒適性方面稍差,易產生聽診器效應。
耳塞式耳機也叫平頭式耳塞,發音單元大多是以動圈的形式,耳塞置於外耳道發音,密閉性和隔音效果都要比入耳式耳機要差一些,但佩戴舒適性較佳。在嘈雜的環境下,可能需要以較高的音量才可以欣賞到**的細節,但設計良好的耳塞也會有不錯的隔音效果。在聽感表現方面,有較寬廣的聲場,各頻段聲音平衡自然。
無論是入耳式還是耳塞式,建議不要長時間大音量使用耳機,以免對耳朵造成傷害。尤其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因為耳機的聲音和聽歌時的專注,可能會使人忽略周圍的安全警告資訊。另外耳機最好專人專用,避免耳道疾病的交叉感染。
4樓:網友
不用對號的,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圓孔耳機叫什麼頭
5樓:夏至尋覓耶
彎插式或l型耳機,以下是幾種耳機型別。
1、四段圓頭耳機線有4個線絲紅藍綠黃,是帶麥克風的耳機,接法相對簡單。
2、四根線接耳機插頭,耳機頭有三個焊點,分別是要接地線,右聲道,左聲道焊起來就行了。
3、耳機裡的四根線,其它兩條是一樣的,都是主線,也就是地線,這種耳機線一般都是雙邊出線的,一般是紅和黃是地線,主線,藍或綠是左右聲道的線。
4、不過個這個不同的工廠的接線方式是不同的,最好用萬用表測一下就比較好接些的,正常接上就可以用了。
怎麼區分哪種是耳罩式耳機和頭戴式耳機
6樓:久念義務教育
1、聲場不一樣。
頭戴式與耳罩式耳機的振膜大小不一樣從而導致了聲場的不一樣。聲場大的頭戴式耳機有一種空靈曠野的感覺,聲音很有氣勢。而耳罩式耳機的就沒有那麼寬的聲場,空間感並不是很強。
2、驅動單元不一樣。
兩者的體積不一樣,所以他們採用的驅動單元也不盡相同。由於頭戴式耳機體積較大,所以採用動圈的頭戴式耳機還是比較多的。耳罩式耳機體積小,因此多采用動鐵驅動,單元小,解析越好,靈敏度,聲音表現上更加的細膩成為入耳式動鐵式耳機的優勢。
3、降噪方面不一樣。
7樓:清一色520螺
頭戴式耳機,顧名思義即戴在頭上,並非插入耳道內,區別於入耳式耳塞。
優點1:聲場好,舒適度好。
2:不入耳,避免擦傷耳道。
3:相對於入耳式耳塞,可聽更長時間。
缺點1:有些耳機低音效果不是很好。
2:攜帶不方便。
3: 耗電。
耳罩式耳機屬於頭罩式耳機。
耳罩式耳機是把整隻耳朵罩住的耳機。
耳罩式耳機密封性強、聲色細節能聽得更清、佩戴舒服。
8樓:
耳罩是頭戴的一種。。。
頭戴耳機,分為貼耳和包耳。。。包耳的應該就是耳罩的,將耳朵全部罩起來。貼耳的,明顯單元直徑要小,能看出來。
森海hd2系列大都是貼耳hd218 hd219hd4系列是包耳如hd448 hd449
拜亞t50p是貼耳的。還有akg k420 k450都是貼耳。
9樓:網友
一般不叫耳罩式。就是頭戴式。
10樓:網友
像akg的那種,兩邊罩子比較小的就是頭戴式的,而比較大可以把耳朵全部包在裡面就是耳罩式啦!當然耳罩式的隔音效果比頭戴式相對要好點!謝謝採納~
入耳式耳機都有什麼樣子的?
11樓:池莫愁
入耳式耳機主要有兩種形式的發音單元:動圈式和動鐵式。
動圈單元常常用於入門級的入耳式耳機,因為他們簡單實用且**較低(相對於動鐵單元)。 單元直徑一般為8mm-16mm 。眾所周知,動圈式發音單元在發音過程中能帶動較多空氣振動,因此他們能發出更多的低頻。
更多的空氣振動意味著更有力的低頻,而我們實際「感覺」到而非聽到的卻往往是更多的「低檔」的低頻。動圈單元最大缺點在於體積過大。對於許多著名的耳機廠商來說,他們並不在意這個缺點,照樣採用動圈式發音單元製作入耳式耳機,因此,如果音質是你的首選,還是儘量不要購買這些耳機(譯者注:
這篇文章完成於08年3月,當時ie8,ex700還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為head-fi 裡的一些老燒接受,作者這樣的言論也是有原由的,不過還望大家批判性的對待)。 當然,也有一些入耳式耳機廠商專注於生產高檔的動圈入耳式耳機。其中最耀眼的恐怕要數「future sonics 」了,這家公司也是最早的入耳式耳機生產商之一。
得益於動鐵單元嬌小的身材,你很容易發現很多入耳式耳機生產商會在每一邊耳機裡整合2到3個發音單元。 通過多整合至少乙個低頻發音單元,多單元的入耳式耳機往往會比單單元的入耳式耳機提供更好的低頻(當然不是絕對的)。 在比動圈單元(通常是劣質的低頻)發音帶動的空氣振動少的情況下,多動鐵單元分頻技術的使用部分解決了低音的問題。
而動鐵單元的缺點就是其較高的**。
還有一些「混血」入耳式耳機(比如 ue super. fi 5eb ),為了同時擁有兩者的優點,同時整合了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然而,對這種入耳式耳機的評價通常是眾口不一的。
怎麼區分哪種是耳罩式耳機和頭戴式耳機
12樓:糜霓麼蘭芝
耳罩是頭戴的一種。。。
頭戴耳機,分為貼耳和包耳。。。包耳的應該就是耳罩的,將耳朵全部罩起來。貼耳的,明顯單元直徑要小,能看出來。
森海hd2系列大都是貼耳hd218
hd219hd4系列是包耳如hd448
hd449拜亞t50p是貼耳的。還有akg
k420k450都是貼耳。
13樓:門利眭南蓮
耳罩清洗方法如下:
1:準備一臉盆清水,然後放些柔順劑。
2:把耳罩拆出來後放於水中,浸水,浸約兩個鐘頭,這期間不需要用手搓。
3:略柔搓幾下,然後拿出來放到洗衣機裡瀝乾,注意,拿個網袋把兩個耳罩套在裡面,放進洗衣機裡瀝即可,10分鐘左右即可幹。
4.沒幹就放著涼快下就好了,聞起來很清新,耳罩乾乾淨淨,也沒脫毛什麼的,主要不要暴力揉搓。
頭戴式耳機與入耳式耳機有什麼區別?
14樓:匿名使用者
入耳式耳機因為單元小,空間狹窄,所以音質不容易做得好,普遍認為同價位的音質差了頭戴式的很多,而且頭戴式的耳機,特別是開放式的,空間感不是入耳式的耳機能比的。
雖然如此,但是入耳式的還是很有市場,因為小巧便攜,並且相對遮蔽聲音能力不錯,能在很多場景中獨自一人享受**。
不過如果是想要坐在乙個特定的地方,安靜的聽**,還是大耳會好很多。
入耳式耳機500元內的有什麼好,入耳式耳機500元內的有什麼好推薦?
清一色520螺 森海塞爾 cx300 頻率響應 18hz 21khz 靈敏度 db 112 線長度 85cm 產品重量 4克 2009年森海塞爾對其新版本在外觀 模具 喇叭 聲音曲線配件 用料等等方面進行了重 森海塞爾cx300二代.大改進,音質提升老版30 目前已在歐美上市售價約為35美元 54英...
買一隻入耳式耳機,入耳式耳機好嗎
學 的樂器應該聽得比較多,而且你沒提到前端用什麼,估計也就是有洞就插的,電腦 還有各種音訊裝置我想都是你以後聽音的工具,在七千元這個 很尷尬,一是在非定製入耳耳塞中是用不完這個預算的,二是在定製耳塞中這個價位有不夠,所以只好推薦一個你永遠不後悔的選擇,舒爾se530,這個塞子是非定製中最好的,聲場最...
入耳式耳機好嗎,入耳式耳機好嗎?對耳朵損傷大嗎
追求耳機,享受絲滑般的質感當絲滑和呼吸相遇,這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過,不過,追求科技ceo高雄先生開始了追求耳機的探索,其推出的追求耳機不僅可以享受到極致的絲滑,還能夠學會呼吸,再也不會有黏糊糊的困擾了。要知道,對於耳機來說,光光依靠延長壽命還是不夠的,即便是保養再好,終究不敵歲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