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內部傳輸已成瓶頸,SATA再快又有何用

時間 2022-03-12 13:15:24

1樓:匿名使用者

例如我用並口硬碟完遊戲的同時考資料,然後安裝另一個遊戲的時候就可以感覺比串列埠慢很多。我的串列埠壞了的時候我是用的7200轉的並口就是有區別。還有就是串列埠盤對盤gohst拷貝時速度快很多。

2樓:

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比如對突發傳輸速度就有很大的影響.還有就是我自己的感覺了,sata的硬碟在用起來的確比ide要快那麼點,感覺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硬碟關鍵是轉速,但是你要知道,sata的線跟pata誰更加細呢?有什麼好處呢?如果你機器裡有2個以上的硬碟,就知道sata的好處了,散熱方便,即使裝好幾個硬碟,也不會對機箱的風道造成不好的影響。

raid是磁碟的一種技術,可是大大提高硬碟的效能,raid 0用4塊同時組的話,速度非常高! 配合南橋ich8r,每秒2000mb多````用了就知道!pata的線太寬,雖然理論上效能一樣!

4樓:匿名使用者

的確沒有很大意義,但是科技的進步沒有什麼不好不是嗎

說不定哪天內部傳輸速率就快了

效能瓶頸為什麼說硬碟已經成為計算機效能提高的瓶頸?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讀寫速度7200轉是頂峰了,15000轉的還沒造出來呢 哈哈

6樓:匿名使用者

cpu和記憶體的執行速度比起當年都提高了近百倍。然而要看硬碟的話,除了儲存容量更大一些之外,硬碟的讀寫速度其實並未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的馬達轉速相當程度決定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因而,當下機械式硬碟真正的瓶頸並非介面速度,而是內部的資料讀取速度,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使用者總覺得sata硬碟比起傳統的ata100硬碟並未快出很多的原因所在。

7樓:木人舟

事實就是這樣,速度不夠。

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是什麼意思?

8樓:友來友去

內部資料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簡單的說就是硬碟將資料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儲存在快取內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效能的決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碟效能的真正標準。

雖然硬碟技術發展的很快,但內部資料傳輸率還是在一個比較低(相對)的層次上,內部資料傳輸率低已經成為硬碟效能的最大瓶頸。目前主流的家用級硬碟,內部資料傳輸率基本還停留在600 mb/s左右,而且在連續工作時,這個資料會降到更低。

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才能對磁碟子系統的效能有最直接、最明顯的提升。

9樓:都駒溫姝好

就是硬碟的讀寫速度,這個越快越好,我給你找了一片相關知識,你一看就明白了!

硬碟的傳輸速率:作為電腦中最重要的資料儲存裝置和資料交換媒介,硬碟傳輸速率的快慢直接影響了系統的執行速度。不同型別的硬碟,其傳輸速率往往差別很大。

現在主流硬碟主要有三種:按照不同的介面可以分為並口ata硬碟(即ide硬碟)、scsi硬碟和serialata硬碟。

ide介面硬碟在當前電腦中應用最為廣泛,主流的規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這種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們在理論上的外部最大傳輸速率分別達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這裡需要說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並不能表示硬碟能持續這個速度,也就是說這是理論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碟真正的傳輸速度由於受硬碟內部傳輸速率的影響,其穩定傳輸速率一般在30mb/s到45mb/s之間。這樣隨著cpu、記憶體等硬體執行速度的不斷提高,ata硬碟的低速率漸漸成為影響整機執行速度的瓶頸。於是,一種新的硬碟介面方式,serialata應運而生。

serialata硬碟就是我們常說的串列埠硬碟,它採用點對點的方式實現了資料的分組傳輸從而帶來更高的傳輸效率。serialata1.0版本硬碟的起始傳輸速率就達到150mb/s,而serialata3.

0版本將實現硬碟峰值資料傳輸率為600mb/s,從而最終解決硬碟的系統瓶頸問題。

scsi介面不是專為硬碟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匯流排型的介面,獨立於系統匯流排工作。scsi介面的硬碟以高穩定性、低cpu佔有率而被廣泛應用於伺服器和專業工作站中,它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320mb/s。當然,對於硬碟的整體效能而言,除了硬碟的傳輸速率,硬碟的轉速、快取及平均尋道時間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識:1.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率

內部資料傳輸率是磁頭到硬碟的快取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效能的關鍵,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資料線密度。在這項指標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將mbps資料除以8。例如有的硬碟給出最大內部資料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30mb/s。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碟作為電腦的瓶頸,其病根還在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率上。

2.硬碟的外部資料傳輸率

指從硬碟緩衝區讀取資料的速率。它與硬碟的介面型別是直接掛鉤的,因此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資料介面速率代替,單位為mb/s如我們平常所說的ata100/133硬碟。

光碟機的傳輸速率:通常光碟機傳輸速率的高低取決於光碟機的倍速,如16x***、52x的cd-rom,一般情況下光碟機的倍速越高,資料傳輸也就越快。那麼「倍速」是個什麼概念呢?

原來很早以前cd-rom的傳輸速率很低,每秒只能傳送150kb位元組,即最初光碟機的速率為150kb/s,這就是1x(單倍速)的cd-rom光碟機。後來隨著cd-rom光碟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其速率越來越快,為了區分不同速率的光碟機,於是把最初的150kb/s作為基準進行衡量得到相應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傳輸的速度是1x光碟機的50倍即其速率為50×150kb/s=7500kb/s。

而現在流行的***-rom的速率演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過***-rom的單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rom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1358kb/s,由此我們可以算出現在流行的16倍速***-rom的速度應該是1358kb/s×16=21728kb/s。

10樓:匿名使用者

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

內部資料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碟磁頭與快取之間的資料傳輸率,簡單的說就是硬碟將資料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儲存在快取內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效能的決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碟效能的真正標準。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才能對磁碟子系統的效能有最直接、最明顯的提升。

目前各硬碟生產廠家努力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除了改進訊號處理技術、提高轉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斷的提高單碟容量以提高線性密度。由於單碟容量越大的硬碟線性密度越高,磁頭的尋道頻率與移動距離可以相應的減少,從而減少了平均尋道時間,內部傳輸速率也就提高了。雖然硬碟技術發展的很快,但內部資料傳輸率還是在一個比較低(相對)的層次上,內部資料傳輸率低已經成為硬碟效能的最大瓶頸。

目前主流的家用級硬碟,內部資料傳輸率基本還停留在60 mb/s左右,而且在連續工作時,這個資料會降到更低。

mb/s的含義是兆位元組每秒,mbit/s的含義是兆位元每秒,前者是指每秒傳輸的位元組數量,後者是指每秒傳輸的位元位數。mb/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義,雖然與mbit/s中的bit翻譯一樣,都是位元,也都是資料量度單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位元組數,bit是位數,在計算機中每八位為一位元組,也就是1byte=8bit,是1:

8的對應關係。因此1mb/s等於8mbit/s。因此在在書寫單位時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寫,尤其有些人還把mbit/s簡寫為mb/s,此時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稱為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上面這是一般情況下mb/s與mbit/s的對應關係,但在硬碟的資料傳輸率上二者就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換算關係(1b=8bit)來進行換算。比如某款產品官方標稱的內部資料傳輸率為683mbit/s,此時不能簡單的認為683除以8得到85.375,就認為85mb/s是該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率。

為什麼sata硬碟會比ide硬碟要快?

11樓:匿名使用者

sata硬碟比ide硬碟讀寫速度更快,主要有兩個原因:

內部原因是磁記錄密度的顯著提高。磁記錄密度指的是磁碟上單位面積可以儲存的資料量。ide硬碟和sata硬碟在內部結構上是一樣的,但是sata硬碟的磁記錄密度是ide硬碟的數十甚至上百倍。

這樣的話,同樣轉數下,單位時間內sata硬碟所能讀寫的資料量也就明顯高於ide硬碟很多,速度相應就提高了。

外部原因是硬碟介面速率的顯著提示。ide硬碟使用的ide介面最高標準為ultradma 6,最大能夠提供的傳輸頻寬為133mb/s,這個頻寬到了硬碟發展後期已經低於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了,成為了效能瓶頸;而sata介面最低的標準sata1.0提供的頻寬就是150mb/s,sata3.

0更是達到了600mb/s,可以充分發揮新型硬碟的高速效能。

12樓:月光下的狼

序列是比並行快的。

為什麼呢?並行一般速率比較慢,因為並行嘛,雖然你可以並行,但是你要同時兼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訊號傳輸質量,在高速傳輸中,因為訊號不一致,將會導致並行遇到瓶頸。

序列雖然串一組訊號,但是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傳,所以在高速訊號中一般都是序列。

比如sata sas都是序列訊號。

這回答比較通俗。

具體點就是並行的時候,每條訊號線都要兼顧其他訊號線在相同單位時間內大家都傳相同的資料,我快了我要等你慢的。而且當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越不好控制。

序列一般都會在接收端有一個時間同步電路,傳送端可以盡情的傳送,接收端同步一下就ok,這樣在高速的時候序列反而可以傳送更多的資料

13樓:

sata序列,意思是每個裝置都擁有一個獨立的資料傳輸通道;

而ide則是並行裝置,意思是所有ide裝置都在一個資料傳輸通道上傳輸;

兩者作比較的話,sata就好比4車道並排開4輛車,ide則是4輛車排成一串在一個車道上行駛,你說哪個速度快???

14樓:匿名使用者

從理論上來講,同頻率下,並行速度比序列速度快,為什麼路寬了,一次傳輸的訊號多。但是,並行線路過多,線路間會產生干擾,傳輸頻率越快,越明顯。在現在電腦頻率越來越快,序列因為線路簡單,不容易產生干擾(訊號不丟失),所以現在序列速度快,而並行則產生了瓶頸。

並行傳輸線路複雜,造價也貴,序列比較簡單,而且由於目前電腦頻率快了,傳輸速度則就上去了。

從硬碟本身發展來講,現在的硬碟越來越先進,不管什麼介面,硬碟自身速度就在不斷提高,現在家用500g的硬碟,讀寫速度基本都上百兆了,而以前用的80gb的硬碟,換光線介面也不行啊。

硬碟引數 傳輸速率 求解,內部和外部的有什麼區別

幹嗎尋找周杰倫 內部傳輸速度主要是由尋道時間以及資料儲存密度決定,外部主要是匯流排的速度以及硬碟介面型別決定的,目前的串列埠硬碟要比以前的並口硬碟更快。比較抽像,舉個例子吧 內部傳輸,是指硬碟本身的分割槽之間的資料傳輸,從c盤到d盤等,外部傳輸,是從u盤 行動硬碟這些外設和硬碟之間的資料傳輸。硬碟資...

u盤跟行動硬碟哪個傳輸更快,U盤跟行動硬碟哪個傳輸更快

昌秀榮歷媼 這個肯定是 行動硬碟 我這裡金士頓 最大12m 每秒平均5m 每秒自己組的 行動硬碟 最大30m每秒 平均18m每秒 快很多好幾倍 自己組一個行動硬碟把 160g 才340 又快又大 不過行動硬碟要求 usb供電強勁 有些電腦 打不開行動硬碟得 要另外插個電源 很麻煩也大 不好帶如果要求...

硬碟的內部由哪幾部分組成

外部結構方面,各種硬碟之間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其內部結構還是完全相同的,畢竟硬碟的本質工作方式不會改變。硬碟內部核心部分包括盤體 主軸電機 讀寫磁頭 尋道電機等主要部件。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隨意開啟硬碟的外殼,這將100 地使整個硬碟報廢,因為硬碟的內部盤面不能沾染上一滴灰塵,否則立即報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