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巨蟹丫丫愛吃肉
回憶汾州府:不知是出於對家鄉的偏愛,還是因為童年的記憶親切,我很懷念故鄉的城。
山西在老年間共有九府十六州一百零八縣,我的故鄉汾陽屬於九府之一,又稱汾州府,可見地位之重要。
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被封作汾陽王,宋朝抗夷元戎狄青就是汾陽人。汾陽作為府城,歷史上又與這些叱吒風雲功勳卓著的將帥聯絡密切,所以汾陽城修建得格局規範,堪稱一座名城。
在我童年記憶中,故鄉的牆高聳齊整,城上馬道筆直,箭樓峭拔,城垛排列有序,城門外還套有四個小城,俗稱甕城,起到抗禦強敵的作用,所以說城池固若金湯毫不為過。最令人讚歎的是城四門外還有東南西北四關,四關的格局也有城牆、城垛、箭樓,不過小多了,起到拱衛主城的作用。
在我印象中東關最為繁榮,有銀樓、酒肆、飯莊,各種買賣家密排,關內地是石板鋪就,結實而又平整,馬車駛過便發出隆隆的響聲。
汾陽城內正中有一座拔地而起的鼓樓,東大街上還有一座保持完好的舊衙門,衙門口鼓架依然立在一旁,大堂寬敞,知府審案的高臺還儲存在大堂裡面。看到這些,會使人聯想到當年府官身著彩色官服,足踩皂履,頭頂烏紗,花翎威嚴的形象……衙門毗鄰處是考院,在其他縣城極難看到。考院顧名思義,是考取秀才舉人的場所。
考院是一處長長的院子,院兩側是一間間窄小的考房。但科舉制度的廢除使考院早已失去往日那森嚴肅穆的氣氛,不少商販在這裡擺攤設點。過去考舉子的地方,變成了商賈雲集之所。
汾陽城九街十八巷,數十條衚衕皆異常規整,全城一律是磚瓦房,多為高門樓,青石板大院落,廳堂林立,長廊寬廈,花圃果園,隨處可見,而且多為古老建築。
童年時代,祖母曾領著我登過一次城,站在城上遙望遠鄉,雲霞蒸蔚,山川挺秀,引起人無限遐思……
隨著年齡增長,我走南闖北幾乎踏遍了多半個中國,所經過的城鎮何止成百上千,但再也難見到像故鄉那樣一座保持完好,格局規範,建築齊整的城了。
於是我便公升起一種說不出的惆悵與失落感來。
很惋惜,家鄉的人們為什麼要將那麼一座雄偉壯闊的古城拆掉啊,倘若能保持下來,不是留給後代兒孫一筆億萬財富難買的歷史文化遺產嗎?我希冀故鄉,那樣的遺憾再不要出現了。
2樓:來自土耳其無私的甘蔗
汾州府文化底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