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西湖人社
事業單位車補政策在各地已經陸陸續續推出,事業車補與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並沒有直接關係。
事業單位車補大部分是地方性政策,並沒有覆蓋全部事業人員的政策。在財政狀況好或者是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較為徹底的地方,事業單位人員車補是與公務員車補發放方式一樣,按月補助,補助標準與同層級的公務員額度相當。
除了按月補助之外,目前事業單位車改完成後,絕大多數地方採用的是實報實銷的方式發放車補。實報實銷的具體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按用車票據報銷。這種方式主要是在因公出行時,根據公務出行期間的公共運輸票據和租車票據進行報銷,報銷按里程設定上下限。
二、按公務出行里程來報銷。這種方式主要是在因公出行時,直接按里程報銷公務交通費。例如,在某中部省會城市,事業單位是按每公里2元來報銷交通費,需要單位領導簽字確認工作與出行里程,不需要拿票據來報銷。
具體選擇公共運輸還是租車,事業單位幹部可以自行選擇。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是按月發放補助,但是覆蓋範圍比較窄,有些是隻覆蓋鄉鎮工作的事業單位人員,這在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政策,車補標準也是參照公務員通職務層次來確定。有些則地方在發放車補時,將教師和醫生等事業人員排除在外。
最後有一點需要明確,就是車補只是針對公車改革後為有公務出行需求的公職人員發放的補貼,並不是對工作人員日常生活出行或者上下班出行發放補貼。車補目前是全範圍覆蓋公務員和參公人員,普通事業單位人員車補方案主要是地方性政策,在有些地市,只是設定原則性的政策,具體的車補方案需要事業單位自己來制定,報批後就可以實施。
公車改革,主要是為了減輕財政負擔,而事業單位人員的總體人數比較多,所以在制定事業單位車補政策方面,各地主要是通節支率來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而在事業單位中,教師和醫護人員人數是最多的,但是教師和醫護人員所在單位公車本身數量有限,大多數單位是不需要進行公車改革的,所以在有些地方制定車補政策時將教師和醫護人員排除在外。這也是符合公車改革本身的精神實質,避免了只為了增加普惠性而增加財政支出的行為出現。
2樓:白珍全全全
事業單位一般來說會有車補,但絕大多數崗位是實報實銷。具體應該看你的公司的規章制度。
3樓:史蒂芬斯
當然會了,雖然說這個事業單位職員屬於公益類的,但是在辦理業務的時候也會有車補。
4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是有的,這些單位的待遇也是非常的好了,而且福利也相當的可以,所以你不用太過擔心。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算不算參公管理事業單位
胡先生的 之旅 不算,公益一類,說明,這個單位 工資都是財政發的,一般是監督類的事業單位。一 單位區別 行政機關,行政事業單位,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公益事業單位,是承擔公益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例如 學校 醫療 衛生 環衛等,這是單位的區別。二 身份區別 公務員身份登記後,走身份管理的職務工資,...
公益一類好還是二類好,一類事業單位和二類事業單位有什麼不同?
儒雅的 當然一類好,說沒有好壞之分的是屁話,每年相差幾萬塊錢的福利待遇,你說有沒有區分 嗚嗚嗚嗚嗚嗚歐 個人認為是公益一類比較好的吧,二類感覺沒那麼好。 伊卡魯斯2號 公益一類就是完全免費的 公益二類就會收費。所以公益一類一般是全額撥款的,公益二類有些會是差額撥款。從旱澇保收的角度來看,公益一類更好...
事業單位分類公益一類和二類,將來有什麼區別
揚從珊似璟 公益一類即現在所說的全額撥款,所有經費全由財政或上級撥款,不能有自營收入,另外現階段開展的一些不符合公益一類要求的業務,屆時需停止。公益二類即現在所說的差額撥款,一部分經費由財政或上級撥款,單位還可以另行開展自營業務 一類事業單位和二類事業單位有什麼不同? 高數線代程式設計狂 一類事業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