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墨煙叄色人傾城
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指四種依止之專案。依,依止、依憑之義。於經論中約分五類,即法四依、行四依、人四依、說四依、身土四依。
2樓:如道居士
修行中,我們對佛法唯一依止為四依法。請開示四依法之名詞釋義。
釋迦牟尼佛曾說「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何為法?破無明者為法。法非文字,覺悟者可用一切方便手段度化眾生,令無明煩惱覺悟,猶如香積國土的如來,以香味令眾生覺悟,而光明國土的如來,以光芒令眾生覺悟,有的佛國世界,以眾生搖擺身軀令其開悟,種種不一,皆是方便隨順。
何為義?諸法性空,本來清淨,圓滿周遍,不即不離,言語道斷,隨順生滅,無取無證,當下不動,名第一義,第一義即如來,如來是義而非名相,義何來第二者?因此又說佛佛道同,本無二佛。
何為了義?見諸相非相,證諸心無得,是名了義,義非思維概念,而是于思維概念中,清淨明澈,無生無滅者,名了自性究竟義;何為不了義?離心求法,攀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生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心緣名色,名色染心,心相相續即名生死,生滅相對之法,心外求佛,即名不了義。
何為智?何為識?分別為識,離分別為智;分別乃迷茫心攀緣業身所現取捨,心取諸相即為分別,分別名識心;心乃自性錯覺,錯覺凝固則有心,心即存在感,存在感又名識陰,所現三界虛空世界,是生死輪迴之根本。
如來言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何為法?
法因分別生,亦由分別滅,法是堪破妄心的鑰匙,妄心消散,法法無生,是名佛法。
依義不依語,何為語?心識分別攀緣六根,根塵擾識,分別心生分別意,是為語,語為心妄,本是道路,非目的。
何為義?一切文字語言皆是指月之手,渡河竹筏,通過語言文字指引的方向,見證諸法實相,實相無相,亦無無相,即心離心,即相離相,本自清淨,隨順無染,落落清淨,當下圓滿的,名義,又名諸佛法身,無生無滅,無來無去,是名如來。
依智不依識,何為智?何為識?心離分別為智,心染分別即識!
識乃妄心,妄心本幻,幻性本空,故而,見諸相非相,即名諸佛,心離諸相即智,故云,轉識成智,識與智,本同一體,依妄顯智,妄滅智空,是名隨順涅槃。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何為了義?何為不了義?知法我皆空,空不可得,知諸相非相,諸相唯心,心不可得,相不可得,心相本空,空無所住,是名了義,
何為不了義?佛說三乘法,實乃第一義,三乘者,眾生上中下根性者,並非法有三乘,法本無法,若言如來有少法可得,即名謗佛,依眾生迷茫,所現破迷茫的手段道路,是名諸法,依眾生不同根性,所現聲聞、圓覺,以及佛乘,是名方便法,法法無自性,只因眾心生,眾生聞法明悟自心,明心則心空,見法則法滅,何以故?自性生萬法,不染諸法故,名究竟涅槃,何為究竟?
隨順方便也!何為涅槃?無生無滅,周遍不動是!
故而,了佛義者,隨順萬法,方便救度,不掛一法,清靜如如,不了佛義者,名相中徘徊,執迷文字名相,空耗歲月,如水中撈月,鏡中取花,終不可得!
何以故?諸心非心,心幻空故,心不可得,法有自性可得否?既然法無自性,佛教名相可得否?
既然佛教名相不可得,你何故認為依名相可以尋找佛?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不可說,當下清淨,從未離舍,何談尋找?只有失去的可以去尋找,從未失去的,如何找得到?
不需求真,只需離幻,離幻即覺,是名當下。
學佛,學的是心,不是意識分別,意識分別累積的名相,只是為了我們認識自己的心,若學法不修行,心外求法,無論你學習什麼法,法法皆是輪迴,不要讓所知障限制了你,何為四依法?何為法,何為心,何為法界,何為三界?云何修行?
你掌握的佛教名詞,是否可以與你的心靈對應的上?若離心說法,皆是魔說。
就算是掌握了一些名詞概念,對於心靈的修持,也沒有絲毫意義。可是,你是否知道,不見性者,宣說三藏十二部經,即是魔說?見性者,行住坐臥皆是說法,嬉笑怒罵皆是不動?
達摩祖師《血脈論》曰: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
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
3樓:冥想音主站
慧律法師開示: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為世俗正法,係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經;一為勝義正法,指證得無漏(真空無生)之理。行者應以教法、真理為憑,不可盲目信靠緣起幻有之臭皮囊。
蓋法可脫在纏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則難免主觀我見,若不契佛說,則當舍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藏中有了義經與不了義經,前者指中道實相之諦理,後者乃為弘範而權巧之方便宣說。兩者權衡,自當依了義經方能究竟解脫。
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捨本逐末,率爾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記憶體意涵。
依智不依識:智者,非世智辨聰,而是真實圓滿之智慧。識者,乃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之虛幻認知及覺受。行者當以般若為依憑,不應以人間情識為指歸,方可得證究竟涅盤。
請問,佛教中有一種說法,依經不依理,依法不依人。。。下兩句是什麼啊?
4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出世修行所依,並非世間法所依,入世只能反過來依語、依識、依人、依不了義,不願出世又妄想四依的並不能真正四依,其實也是依了四不依。
5樓:莫極
只ps:依經不依理不是佛陀所說,也不是佛教思想,這個是純正的迷信思想。
6樓:面通法師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7樓:心得法師
四依法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智不依識
8樓:熊貓油油
四依四不依 謹慎而持之 莫墮二邊際 非依非不依
當依當不依 唯以法眼辨
佛教 佛**應遵從如來所言四依法,什麼叫四依法
9樓:冥想音主站
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不依人的出處
佛教的四法印是什麼,四依四不依是什麼
10樓:樂觀小山
一、佛教的四法印
四法印,又作四法本末、四憂檀那,佛教四法門為: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靜)。
1、諸行無常:是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沒有一個常住不變;
2、諸法無我:是指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沒有我的實體;無我亦稱非我、非身。所謂『我』,已是五蘊的和合體,或者不斷生滅的名色相續流。
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
原始佛教在《相應部經典》中著重論述了佛教的無我論,如「無常是苦,是苦者皆無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自生,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不是固定不變的、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的。
3、涅槃寂靜:是指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
4、一切行苦: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一切現象法都是苦。
二、四依四不依是:
1、依法不依人:要以佛的經典為依據,而不要以個人主見為依據;
2、依義不依語:要以經典中的意思為依據,而不以文字相為依據;
3、依智不依識:要以客觀反映事實的智慧為依據,而不要以主觀經驗的知識為依據;
4、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要以究竟、直接、完全顯了佛法道理的經為依據,而不要以不直接顯了法義,而漸次方便說法的經為依據。
擴充套件資料
佛在經中講過,修持四法印的功德,不要說真正明白四法印,即使對四法印產生了懷疑,也遠遠勝過其他功德。比如唸佛、繞殿、誦經、打坐,不如去分析這些真相、真理,如果對這些真相、真理生起了定解,功德之大就不用說了。
即使相續當中沒有產生定解,而是產生了懷疑,「是不是無我?是不是無常?」這個功德也非常大,超過了其他一切功德。產生了懷疑之後,慢慢就會產生定解。
佛經中還講過,修持四法印的功德與修持八萬四千法門的功德等同。八萬四千法門是為了解脫煩惱,擺脫痛苦,如果如理如法修持四法印,很快就能斷除煩惱,遠離痛苦,這樣就達到目的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佛教的四法印是:
1、諸行無常:是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沒有一個常住不變;
2、諸法無我:是指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沒有我的實體;
3、涅槃寂靜:是指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
4、一切行苦:是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一切現象法都是苦。
補充說明:符合以上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一般把前面三個稱為「三法印」,而很少說「四法印」。
二、四依四不依是:
1、依法不依人:要以佛的經典為依據,而不要以個人主見為依據;
2、依義不依語:要以經典中的意思為依據,而不以文字相為依據;
3、依智不依識:要以客觀反映事實的智慧為依據,而不要以主觀經驗的知識為依據;
4、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要以究竟、直接、完全顯了佛法道理的經為依據,而不要以不直接顯了法義,而漸次方便說法的經為依據。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諸行無常;
二.諸漏皆苦;
三. 諸法無我;
四. 涅盤寂靜。
一、依於義不依語;
二、依於智不依識;
三、依於法不依人;
四、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13樓:持地王子
三法印、四法印其實都是一回事,終歸還是一實印。
四依四不依網上一搜即有,網頁無數,簡直難以揀擇,所以推薦一本書給你:《正見 佛陀的證悟》,專門講四法印的,作者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14樓:我也是一頭豬
佛教多數承認三法印。
什麼是四依法
15樓:瞎起個破名吧
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指四種依止之專案。依,依止、依憑之義。於經論中約分五類,即法四依、行四依、人四依、說四依、身土四依。
「依法不依人」是什麼意思?
佛法什麼是依四依法修行?
16樓:匿名使用者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依,依智不依識。
依法不依人
佛學中 四依四不依 為哪些,佛學中“四依四不依”為哪些,佛教網
水緣先生 四依四不依 言四依四不依者,乃是世尊為後世學人所確立的修學佛法所應遵循的原則標準。若人能依此修學,則能遠離爭論擾亂,順趨大乘正道。云何四依四不依?如 維摩詰經 法供養品 中雲 依於義,不依語 依於智,不依識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於法,不依人。一 依於義不依語 云何依於義不依語?諸佛菩...
什麼是四愛四不,四愛四不指的是哪四愛哪四不?
四愛四不是指一種理念。愛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愛崗位,不從事或參與有償補課 愛名譽,不接受家長饋贈及宴請 愛學校,不損害學校利益和品牌。海亮教育的承諾。海亮教育 四愛四不 承諾專案於今年10月20日正式啟動,將經歷 校長統一思想 幹部先行 學校試點 諸暨校區各校推行 教育集團全域實施 五個階段...
什麼是四不像, 四不像 是什麼意思
尤淑英巨嫻 四不像 是麋鹿的綽號。由於麋鹿長相非常特殊,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但整體看上去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故獲得 四不像 的美名。相傳,封神榜 中姜太公的座騎即為 四不象 給這種珍稀動物增添了神祕色彩。四不像 是我國的特有動物,也是與大熊貓齊名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