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如夢
苴jū咩miē大理古城下還躺著個千年古都——羊苴咩城,其範圍是大理古城的4倍,存在歷史大約500年。
2樓:
苴咩,應該讀ze(第二聲但是要忽然提起聲調)mo(短促的清聲)簡單點可以叫者摸,這個才是古文所謂的「上音斜,下符差半切」,苴咩應該是白族話發音譯成這兩個字。資料上翻不到的,但是我記得當時的苴咩城,應該在七五村到福興村那一帶,現在的半個下關城,再過來就出了者摸到龍尾關了,一直到現在那邊山上的農民都被叫作:者摸人(苴咩人),我們叫他們啊者摸或者洋者摸,因為他們說者摸語,聽起來就是洋文一樣,聽不懂哈哈。
那裡有座山叫者摸山,這座山的命名只是延用了發音,並沒有具體的字,地圖上叫做者磨山,實際就是苴咩山。山下面有個一塔寺是當時我們建立者摸帝國修的,後來國家破滅,大家只記得大理三塔寺,不知道苴咩山下有個一塔寺。
南詔都城羊苴咩城的「苴」讀xie(協),咩該怎麼讀呢?
3樓:沐雨蕭蕭
咩:讀miē,
羊苴咩城 ,(yáng xié miē chéng)又稱「羊苴哶城」 、「陽苴咩城」、「苴咩城」。羊苴咩城的羊又作「陽」,「苴咩」的讀音,《蠻書》卷1原來有注:「上音斜,下符差切」。
「苴」讀「斜xié」,《集韻》徐嗟切,平麻斜。古城名,故址在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唐代南詔國徙都於此,始建城。
《集韻·麻韻》:「苴,苴咩城,在雲南。」《嘉慶一統志·雲南·大理府》:
「羊苴咩城,即今府志。《唐書·南蠻傳》:異牟尋入寇,德宗髮禁衛及幽州軍援東川,與山南兵合,大敗異牟尋,異牟尋懼,更徙羊苴咩城。
」。 城池遺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區。北至桃溪南岸,南至綠玉溪北岸一帶。
4樓:a追夢情緣
這個字念「mie」,平聲,它是個擬聲詞,一般多指羊的叫聲
5樓:匿名使用者
羊苴咩城的羊又作「陽」,「苴咩」的讀音,《蠻書》卷1原來有注:「上音斜,下符差切」。「苴」讀若「斜」。
彌苴佉江當地讀為彌咀(jǔ)曲(qū)江。「苴」又通「咀」,當嘴講。在賓川、祥雲也有前述通行帶「苴」的聚落。
祥雲縣有帶「苴」的地名11條,多數分佈在東部靠近姚安、南華的彝族聚居區,有的地方如普淜等,2023年前一直屬姚安,多數屬於彝語地名。但在禾甸附近有個新興苴,清代作青芬苴,2023年改為新興苴,為白族聚落,白語稱線亥繞,「線」為新,「亥」為生,「繞」為村,意為新建的村子。後演變為混合語地名,「新興」系漢語,保留的通名「苴」應按自語讀「繞」,與彝語不同,意思仍為「村」,與前面彝語的一種含義相同。
同樣的例子賓川也有。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一直讀yangju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