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陸東岸多雨西岸少雨

時間 2021-10-19 16:34:34

1樓: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地方的氣候都是由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面狀況及人類活動等綜合作用形成的。

地球在不停地自轉的同時又在不停地公轉。有自轉,就有赤道平面;有公轉,就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在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有一個交角,這個交角叫黃赤交角。

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指向不因季節而變化,地球在繞日公轉的過程中,以年為週期,使得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相應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做往返移動,即太陽直射點的範圍最北位於北迴歸線上,最南位於南迴歸線上。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緯度上的不均勻分佈,使得地球上的熱量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少,這是造成地球上氣候差異最基本的因素。在地球上,北迴歸線穿過的所有地區,一年中,無論是在哪個季節或是哪一天,它們的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所以,這些地區在大氣上界得到的太陽輻射量(即太陽的光和熱)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這樣斷定,太陽輻射對北迴歸線穿過地區的氣候差異是不存在影響的。

北迴歸線穿過的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以下沉氣流為主,大氣中的水汽很難凝結,雲雨難以形成,尤其在大陸的西部和內部,例如,非洲的北部、亞洲的西部等地區,氣流從大陸吹來或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不超過125毫米。這裡日照強烈,氣溫極高,蒸發能力很強,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因此,自西向東形成了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沙漠和印度沙漠為主的熱帶沙漠群——即形成世界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同時也成為世界上熱帶沙漠面積分布最廣、最多的地區。

而北迴歸線穿過的歐亞大陸的東部(即中國的東南部)地區,這裡所處的大陸是世界第一大陸——歐亞大陸,背靠的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面臨的是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十分顯著,形成了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中國大陸東部吹的是由太平洋吹向大陸的東南風,西南部吹的是由印度洋吹向大陸的西南風),帶來大量的暖溼氣流和降水;冬季是由陸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風(中國大陸東部吹西北風,西南部吹東北風),氣流既乾燥又寒冷,很難冷卻達到飽和狀態而形成降水,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帶季風氣候分佈區。不但沒有沙漠分佈而且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大於1500毫米,與同是北迴歸線穿過的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和強烈的反差,成為名副其實的北迴歸線上的「綠洲」。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氣候的分佈,在中低緯地區,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影響而多雨,西岸受寒流(洋流)影響而少雨。但在中緯度地區,大陸東岸有季風環流,西岸有西風帶的影響和暖流的作用,大陸東西兩岸降水都比較豐富。

全球以後氣候分佈: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佈: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南部的一些群島等。

這些地區位於赤道低壓帶,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水汽凝結致雨的機會多,全年多雨,無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過60毫米,且多雷陣雨;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全年長夏,無季節變化,年較差一般小於3℃,而平均日較差可達6°~12℃。幾處特殊分佈: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島國東北部。

在這種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長,樹種繁多,植被茂密。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分乾季和溼季。這種氣候主要分佈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5°~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點,首先是由於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南北移動、交替影響,一年之中幹、溼季分明。

當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海洋氣團,且有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溼季,潮溼多雨,遍地生長著稠密的高草和灌木,並雜有稀疏的喬木,即稀樹草原景觀。當受信風影響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土壤乾裂,草叢枯黃,樹木落葉。與赤道多雨氣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個月的乾季。

其次是全年氣溫都較高,具有低緯度高溫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6°~18℃以上。最熱月出現在乾季之後、雨季之前,因此,本區氣候一般年分幹、熱、雨三個季節。氣溫年較差稍大於赤道多雨氣候區。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炎熱乾燥。它分佈於熱帶乾溼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佈最廣。熱帶乾旱氣候區常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所以炎熱、乾燥成了這種氣候的主要特徵;氣溫高,有世界「熱極」之稱。

降水極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變率很大,甚至多年無雨,加以日照強烈,蒸發旺盛,更加劇了氣候的乾燥性。熱帶半乾旱氣候,分佈於熱帶乾旱氣候區的外緣,主要特徵: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的高。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佈在我國臺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佈。這裡全年氣溫皆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這是由於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多對流雨,再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熱帶乾溼季氣候更多的夏雨;一些迎風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過赤道多雨氣候區。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區熱帶季風發達,有明顯的乾溼季,即在北半球冬吹東北風,形成乾季;夏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溫季。

**帶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

這些地區受氣壓帶季節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溼潤。全年雨量適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冬季。

**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佈在**帶大陸的內部,包括西亞的伊朗高原和安納託利高原、美國西部的內陸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欄查科等地。乾旱氣候的形成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遠或因有山地阻擋,溼潤的涵養氣流難以到達,又兼這裡地處**帶,鼓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半乾旱氣候屬於由乾旱氣候向其他氣候的過度型別。

這裡的植被型別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和多雨。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

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風坡可達2,000~3,000毫米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佈面積最大,在南、北美大陸西岸相應的緯度地帶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也有分佈。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稀少。分佈在北緯35°~55°之間的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這種氣候在氣溫、降水的變化上同溫帶季風氣候有些類似,但風向和風力的季節變化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明顯。

冬季由於氣旋活動影響,降水稍多;夏季有對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顯著。天氣的非週期性變化也很大。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裡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溫帶草原氣候:

也稱溫帶荒漠和溫帶草原氣候,主要分佈於亞洲和北美大陸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溼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於是形成了冬冷夏熱、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一般而言,乾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mm以下,半乾旱氣候則為250~500mm。

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以後下沉,絕熱增溫,乾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

溫帶沙漠性氣候:

極端乾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雲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

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沙漠氣候。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佈,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在亞歐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

這一帶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併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冬季,北極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有時也能伸入。該類氣候的主要特徵是:

冬季漫長而嚴寒,每年有5~7個月平均氣溫0℃以下,並經常出現-50℃的嚴寒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一般為300~600毫米,以夏雨為主。因蒸發微弱,相對溼度很高。

極地苔原氣候:

分佈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佈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

極地冰原氣候:

分佈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的若干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裡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下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2023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佈於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系、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等地。由於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結構。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氣候帶結構,即或是同一個山地或高原,由於其內部坡向、高度與位置等的差異,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

為什麼大陸西岸不能形成季風,在大陸西岸為什麼不能形成季風氣候?

朔風厲嚴寒 受氣壓帶 風帶 寒流的影響,大陸西岸低緯度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形成熱帶沙漠氣候,而30 40 受西風影響形成地中海氣候,40 60 形成溫帶海洋氣候.而大陸東岸則因陸地形成高壓或低壓切斷了風帶氣壓帶的影響,海陸熱力差異顯著而形成季風氣候.海陸熱力差異主要表現為夏季大陸氣溫比海洋高,冬季大陸氣...

主要分佈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 內部 西岸的氣候型別

科普小星球 1 主要分佈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的氣候型別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分佈在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年平均氣溫不低於0 年積溫介3200 4500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是 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氣候。主要分佈於亞歐大陸東岸,在亞寒帶氣候帶以南,中國秦嶺 淮河以北,以及溫帶半...

為什麼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

miss羅蘭蘭 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溫帶和 帶區域,也就是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由於副熱帶高壓自身的性質,以及外部條件的因素,使得副熱帶高壓東西兩側的性質完全不同。副熱帶高壓西側,也就是大陸的東岸地區,由於外圍氣流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且是由海洋吹向大陸,使得氣流暖溼特徵明顯 加上大陸東岸一般有暖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