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gin且聽風吟
百步穿楊說的是古代時候的一個神箭手能夠在百步之外十分準確地射中楊柳的葉子,百發百中,後來也就是形容人的劍法或者槍法十分了得。其實古代的人說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一步就是兩跬。
也就是說這裡說的百步穿楊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兩百步遠的距離。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又《戰國策·西周策》記載: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這裡邊說的養由基是楚國的一個神射手,據說當年他和另一個射手潘虎比武,潘虎能在五十步外射中靶心。而養由基卻能在一百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故稱「百步穿楊」,此神技也令潘虎自嘆弗如。
所以說這個裡的百步和我們現在的百步是不一樣的,百步穿楊中的100步也就是我們現在的200步。我們一般的人走一步大概是70釐米到80釐米,那麼百步的話100步也就是80米左右,這個距離也不算是特別的遠。但是在古代來說的話。
100步應該是160米,在160米左右的地方能夠準確的射中楊柳葉的確是十分厲害的。
根據宋代的弓箭種類情況來看的話,弓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但是它的有效射程應該在150米以內,所以說百步穿楊中的一百五六十米的距離我覺得應該是真實可信的,所以說百步也就是150米160米左右。所以古代的那些神射手還是有較高的水平的,值得我們欽佩。
2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據記載宋代弓種情況看,弓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50米以內。由此看來,百步穿楊的一百步所指一百五六十米的距離,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3樓:
古人所說的一步,並不是現在我們所指的抬腿往前走一步,而是如今我們所說的兩步,也就是左右腿都往前一步,這樣才叫一步。而只是一個腳邁一步,卻應該叫半步。半步者為跬,所謂:
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一步為兩跬也!而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步,只是邁開腿一步而言,而以國人大都70到80釐米一步來計算的話,百步穿楊所指的一百步也不過八十米左右,這個距離,也不算是很遠的。
4樓:求穎初
百步穿楊,百步就是100米,是對神箭手的褒揚,說明非常優秀。相當於現在的神槍手,100米百發百中。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古代的人說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一步就是兩跬。也就是說這裡說的百步穿楊就是兩百步遠的距離
6樓:白雲易孕
110米,古時候的演算法一步約5尺,一尺等於22釐米!百步等於110米左右
7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其實百步穿楊是為了形容這個人的劍法和瞄準力特別厲害,百發百中。
8樓:西北第一狼人
一說弓箭中一步
歷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為一步, 秦 以六尺為一步,後亦以五尺為一步。 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走一步,定為長度單位「步」;還規定步的五分之一為1尺,300步為1裡。據研究,唐代的一步為1.
514米,1唐裡摺合454.2米。
一說一步
古文裡,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古代的跬就是現在的步,古代的1步實際上是現代2步.又有說「五尺為步」所以一步1.5米差不多是現在兩個正步的距離,但事實事實上,古代的1步應該是1.
3米,這裡因為一可能古人比較矮所以步子小,二可能他們在測步子的時候用的是方步。古制的三百步大約是現在的500米。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的意思是這個人的弓箭很厲害,射的非常遠,而且百發百中,是形容詞。
10樓:在五美景園寄明信片的獼猴桃
百步穿楊:本義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樹葉子。戰國時楚國養由基善於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後用「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非常高明,並引申為 本領非常高強。
「百步穿楊」中「百步」相當於現在大概多少米?
11樓:塞玉花虢釵
大概150米
宋時一步即左右腳分別跨出一步.
奧運會射箭比賽時,解說稱張涓涓為百步穿楊,也只說接近而已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以十步為一丈,百步即是30米,以弓箭能做到這樣確實是步容易。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兩跨為一步,由於每跨約0.7米,所以每步1米4左右,百步也就是140米到150米之間。
養由基能射中140米以外的樹葉,果然夠牛!
14樓:手機使用者
以一步60cm算的話,百步就是60m。
二百步遠的弓箭射程,精銳士兵可以做到。至於武將,弓箭射程有時可以達到五百步甚至更遠。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是個準確的距離,只是表示很遠!!!
三國時期的百步穿楊百步是否100米?
16樓:匿名使用者
雖是理論上一步古時算兩步,為1.5米,但古人走路測得卻是方步,因此實際該在1.3米左右,百步穿楊就該是130米左右。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百步大概150米
宋時一步即左右腳分別跨出一步
1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具體的長度,只不過是平常走百步來算的,正常來說沒有到100米的
有個成語叫百步穿楊,可是現代的弓箭科技含量這麼高,都未必能夠射的精準,古代的弓箭真能射的準嘛?
19樓:宇宙尋覓者
什麼叫熟能生巧?百步穿楊算 、賣油翁。。。。
原文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jīn)。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shǐ)十中**,但微頷(hàn)之。 賣油翁雕塑
康肅問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無他, 但手熟(shú)爾。」康肅忿(fèn)然曰:
「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shú)爾。
」康肅笑而遣(qiǎn)之。
編輯本段譯文
康肅公陳堯諮擅長射箭,當時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憑藉這種本領自誇。他曾經在自家的場地裡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睛看他射箭,很久沒有離去。(老翁)看見他射出的箭十支中有**支射中靶心,只是微微地點點頭。
康肅公問(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不高超嗎?
」老翁說:「沒有什麼,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康肅公氣憤地說道:
「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藉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杓子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銅錢孔注入,然而銅錢(一點)也沒有被沾溼。於是(賣油的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陳堯諮笑著把老翁打發走了
20樓:手機使用者
可以只要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擊中心中的靶心,那麼即使是再遠的靶心也能打中!
你要就稍微改改!
21樓:最強大腦花
百步穿楊:本義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楊樹葉子。春秋時楚國養由基善於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後用「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非常高明。
箭的飛行速度和準確性與尾羽的關係密切。箭羽太多,飛行速度慢;太少,穩定性差。為了使之有恰當的比例,在《考工記》中載有將箭浮沉部分的長短,以求出裝尾羽之比例的方法。
箭羽以?翎為最上,角鷹羽次之,鴟梟羽又次之。裝雁鵝羽的箭遇風易斜竄,質量就更差了。
在宋朝,當優質羽**不足時,曾發明風羽箭。據《宋史·兵志》記載,慶曆四年(1044),宋廷「賜鄜延路總管風羽子弩箭三十萬」,可見風羽箭也是一種實戰兵器。這種箭將箭尾安羽處剔空兩邊,利用向內凹進的空槽產生渦流阻力使箭保持飛行穩定,其設計思想是相當科學的。
22樓:
可以啊,現代多為讚歎某人的力大、精準度高。古代也許真有其人,隱士也可能。再說,在古代的戰場上一定要是小型弓箭嗎,有投石機,幹嘛不能有大型弓箭啊,這樣也就百步穿楊了咩~~
23樓:匿名使用者
別老拿現在的眼光看古代,其實古人很聰明,不過幾千年好多技術都失傳了。另外,射箭的精準很大一部分是手感,高手是可以百步穿楊的。
24樓:無感情搶人頭
你想啊,人家古代打仗弓箭兵是最具殺傷力的,有時甚至是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古代的弓箭技術很大一部分已失傳,現在北京有個弓箭傳人的老先生很火,他應該更懂弓。
25樓:張兆萍
不是有熟能生巧的說法了,古人有很多地方是現代人研究探索的方向,何況是時間呢?
2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漢語裡經常用到的一種修辭手法,叫誇張。 百步穿楊肯定是不可能的嘛~
27樓:匿名使用者
一百個弓能射中一個人叫百步穿楊
28樓:匿名使用者
那只是泛指技藝精準,就像古代的「三」是泛指多的意思。
29樓:假如
這是誇張的修辭手法 說明這個人的射箭技術很精準
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呢,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
胡英豪說歷史 拜堂,中國傳統婚姻禮儀。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因古代婚禮中的交拜禮都是在堂室舉行,故稱。又稱拜天地 拜花堂 拜堂成親。廣泛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漢 京 仫佬等民族均有該風俗。南北朝時,夫妻對拜固定為婚姻禮儀。唐以前北方地區民間稱 交拜禮 在特設的青廬 飾青布...
古時候的和尚為什麼要在頭上點點,古時候的和尚為什麼要在頭上點六個點?
井妍說事 和尚頭上的六個點叫做 香疤 很多影視劇中都體現過,最出名的應該是 西遊記 了,唐僧的頭上就有戒點香疤。打那以後只要看到影視劇中頭上有香疤的人,就知道他一定是和尚。因此,戒點香疤成為了出家人的標誌。每一個看破紅塵世俗的人出家的時候,寺廟的方丈都會用燃著的香火在出家人的頭上點幾個戒點香疤,作為...
古時候說的關外是哪裡啊,古時候的中原,關內,關外 分別指的是哪些地方
比較多。也可以指山關海的東北三省,也有指山西雁門關外的漠北之地,還有玉門關外。一般來說,多是指東北!這是我的理解!沒有參考資料!關外是跟長城聯絡在一起的,泛指的話就是長城以北,明以後就都是指山海關以北!山海關以東,東北三省吧!古時候的中原,關內,關外.分別指的是哪些地方?中原 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