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瓷器 是在製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河南鄭州等地商代遺址,發現很多帶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屬聲。1980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屬距今4000餘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
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斷定我國支援在商代中期就已發明了瓷器。當時的青釉瓷生產以長江中下游較為發達,釉色多呈青黃,在氧化焰中燒成。中原地區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綠,在還原焰中燒成。
這些原始瓷以高嶺土作胎,燒製溫度高達1100~1200度,表層在高溫下燒成與胎體結合很牢的玻璃釉質,胎質堅硬細膩,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屬聲。因工藝原始,故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甕、缽等。
用陶土燒製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製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目前對瓷器的具體定義,還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一般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條才能稱之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須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後,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1300℃的高溫焙燒,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效能。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有差異,要以燒結為準。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須是在高溫之下和瓷器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
第四,瓷器燒成之後,胎體必須堅硬結實,組織細密,叩之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備了構成瓷器的基本要求。第一,已經採用高嶺土作胎。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層玻璃質的釉。
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調成懸浮液狀塗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窯燒焙時熔化,形成玻璃狀物質。第三,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230℃左右。迄今為止,陶器的燒成溫度只需要800℃~900℃,極少數達到1000℃,而瓷器燒成溫度須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沒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極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經僅為1%,或更低。由於胎體中二氧化矽(sio2)的含量和唐宋時各名窯瓷器一樣,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鋁(al2o3)在17%以上,經過1200℃左右的高溫焙燒,燒結良好,使吸水性很弱,達到了瓷器的標準。
第五,在物理效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來石(也叫「富鋁紅柱石」)結晶的發育程度都和以後瓷器一樣。敲擊起來也有清脆的金屬聲。這些都證明中國瓷器在商代已經被髮明。
2樓:農望慕
河姆渡 龍山 。。 原始陶器
3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瓷器一詞是我國考古學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來的,當時在中原地區幾處商周墓中發現了界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器物,表面掛有一層青釉,學術界為此發生爭議,一直到七十年這一論點才受到國內外考古學者的公認.它的創燒地有"中原說"和"浙江省說".
原始青瓷的始燒期是商周時期.(還有更大膽的說法新石器晚期).瓷器燒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窯溫要在1200度,二要有瓷土,考古證明商周已具備條件,但瓷土不精,工藝粗糙.
原始青瓷的發展期是春秋戰國,當時已經廣泛採用盤條工藝,窯口遍江南和中原各地,器型以日用器物為主,釉色青黃.
東漢是原始青瓷的成熟期,不僅發明了長形窯爐(俗稱龍窯),而且採用了拉胚工藝,瓷土選用和和泥也很考究,這一時期的器皿胎質細膩,色調灰白,器物整體顯得厚重,手感滋潤.
清代瓷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清代時期的瓷器是什麼樣的?
漫閱科技 清代是封建社會瓷器發展的最後時期,制瓷業進入了 時代,特別是乾隆時期,大量的瓷器珍品相繼出現,品種相當齊全,製作上也非常精良。各種單色釉如天藍 粉青 窯變 霽藍 霽紅 郎窯紅 豇豆紅 胭脂紅 烏金釉 鱔魚黃 蟹甲青 茄皮紫和茶葉末等,可謂五光十色 變化萬千。自乾隆以後,我國瓷器由興盛走向衰...
西北軸承的發展歷程,西北軸承的概況
根據國家三線建設的總體部署,經原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由瓦房店軸承廠包建,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一機部先後兩次派人到寧夏考察,在符合 靠山 隱蔽 分散 戰備要求的寧夏平羅縣大水溝成立西北軸承廠。1996年4月,原西北軸承廠經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國軸承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西北軸承股份 西軸在42年的發...
宋代名窯瓷器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宋代的瓷器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宋朝的經濟是非常發達的,換一句話說,宋朝那麼發達的經濟條件下,為瓷器發展奠定了很好的背景。如果說名窯瓷器最多的國家,也是非宋朝莫屬。宋朝生產的瓷器製作也是非常精美的。傳到現在就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宋代確實一個瓷器發展得最好的朝代了,他也是古代瓷器造詣最高的朝代。這也得益於宋朝確實是經濟最發達的時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