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火車東站到新都鐘樓客運站(西南石油大學)怎麼走

時間 2021-08-30 11:01:38

1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火車東站走約270米到成都東客站西廣場總站乘坐2路(坐13站)到高筍塘站下,走到二環路北三段的高筍塘站轉乘650路(坐24站)到新都鐘樓客運站總站下

從成都火車東站走約270米到成都東客站西廣場總站乘坐906路(坐11站)到三環路成綿立交橋西外側站轉乘867路(坐28站)到天府香城站下。往後走約610米到西南石油大學成都校區南門

2樓:匿名使用者

在 成都東客站東廣場(距出站口只有200多米,看指示牌走) 乘坐 2路 到 高筍塘 下;

然後往前走到國美電器對面的站臺換乘 650路 到 新都鐘樓客運站 下;

最後換乘 662a路、662b路、新都10路、新都7b路 到 西南石油大學 正門口下。

3樓:水岸茶房

請你坐車到高筍堂,那裡有直到的班車

成都名稱的來歷?

4樓:默默她狠傷

「成都」系氐羌語,「成」為蜀人自稱,意為高原人;「都」意為地區,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拓展資料:

關於成都名字的由來還有另外兩種說法:

「成都」兩字是中原人對蜀語的一種音譯。當時古蜀人稱自己的都城(成都)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為古代的「蜀」字讀音為""du」。中原漢人把蜀都音譯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國最後的都市,雖然夕陽無限好,但是已近黃昏了一一就在古蜀開明王朝遷都不久,秦國的金戈鐵馬碾碎了開明王朝的美夢,古蜀國的歷史也隨之畫上了句號,因此成都即「最後的都市」;

古代蜀地蠶叢氏發明了城墉,因而蠶叢這支部落又被稱做「崇墉」。隨著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國開明王朝時,其部族仍稱「崇庸」或「庸成」,簡稱為「成」;而「都」的意思無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稱開明王朝的首都為「成都」了。

成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在公元前4世紀以前成都就為蜀國的都城,據《太平寰宇記》記載:「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日成都。」秦置成都縣。

2023年設「成都市」。成都,簡稱「蓉」,因五代孟蜀後主時,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簡稱「蓉城」或「蓉」。

5樓:淺藍豆丁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建於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古時舊址在郫縣附近,因該處潮溼,公元前四世紀,蜀王開明五世遷蜀都城至此,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馳名天下,在城西南筑有錦官城,故成都又有「錦官城」、「錦城」之稱。五代後蜀王孟昶時,在城牆上遍植芙蓉,使成都「四十里為錦繡」,故成都還有「芙蓉城」、「蓉城」之稱。

­成都還有一個別名「龜城」,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公元前311年,張儀對成都按秦都咸陽建制進行大規模修建,築城牆,即築即塌,反覆折騰,後有仙人給負責築城將官託夢,次日有龜出現,讓他命人沿烏龜爬行的路線築城牆即可,果然成功應驗,城牆方建成。所以成都的城市佈局完全不是中規中矩、坐南朝北、橫平豎直的,我看過成都從秦代、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的城市地圖,尤其是秦代地圖,成都這座城市外形就像一隻碩大的烏龜。但成都人一般是不提起「龜城」的,我以為原因有二,一是不知道,二是知道也不願意講,因為住在烏龜指引下,方得以建立的城市,委實不太莊重,便少了些炫耀的勇氣,嘿嘿。

到底有沒有烏龜指導這座城市的修建,不能深究,但成都城牆修建的艱辛卻是必然的,這是成都得氣候條件與地質條件所決定的,成都雨水充沛,土質鬆軟,地下水豐富,修高層建築困難重重,所以成都在60年代之前,樓房只能修建到三層高,現在因建築技術的發展,修建高層建築已不在話下了。

6樓:蜀中自有美景

封禪成功曰禹,禹就是成,成都就是禹都。

《山海經》中記載了大禹的兩座都城,一個叫帝之「密」都,因為大禹字(高)密。一個叫帝之「下」都,因為「禹敷下土方」。《蜀王本紀》:

「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下」就是成都平原古地名。大家知道,其它文獻記載大禹時期的首都叫「陽城」,那麼「下都」是後來崑崙虛時期(三星堆三期)的稱呼。

《山海經》記載三星堆二期的描述是「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

素女所出也。爰有膏...」,這句話的「都」應該就是禹都,這句話的「城」應該就是陽城。

有文獻記載成都大邑縣「因其邑廣大」而得名。這句話中「其城方三百里」的地方用「廣大」形容一點都不誇張。也就是說當時禹都陽城是指整個「方三百里」的地方,那麼其中的小地名,如:

綿、德、簡、資、蒲、武、濛等,就會稱為陽城之某地。蜀人左言,因此簡稱:綿陽、德陽、簡陽、資陽、蒲陽、武陽、濛陽等。

今成都是古代叫「華」的小地名,因此簡稱華陽。

三星堆三期一城獨大,被單獨稱為「下都」,距今2023年,三星堆王朝解體,遷往金沙遺址。大地名禹都的名稱就落在「華陽」這個小地名上。所以華陽一直是成都的影子名稱。

成都包括哪些縣區

7樓:涼涼看社會

截至2023年9月9日,成都市轄: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新都、溫江、雙流、郫都11個區;簡陽、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5個縣級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個縣。

此外,成都市還有國家級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成都的行政區劃圖如下所示:

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東緣,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面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

成都屬於**帶溼潤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雨量豐富,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除西北邊緣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區表現出的氣候特點是:夏無酷暑,冬少冰雪,氣候溫和,夏長冬短,無霜期長,秋雨和夜雨較多,風速小,溼度大,雲霧多,日照少。

8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市下轄11個區、4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

11個區:武侯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溫江區、新都區、青白江區、雙流區、郫都區

4個縣:浦江縣、大邑縣、金堂縣、新津縣

5個縣級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簡陽市

新中國建立後,成都市行政區域幾經調整,由29.9平方公里擴大到14312平方公里。

2023年7月,將**三十四年(2023年)設定的14個區調整為8個區,以序數命名;翌年8月,成都縣、華陽縣部分割槽域劃入後,又調整為6個區;2023年5月,又調整為東城區、西城區、望江區、龍潭區、萬年區5個區。

2023年,溫江地區的雙流、金堂2縣劃歸成都市。2023年5月,溫江地區10個縣併入成都市。

2023年10月,成都市5個區調整為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7個區。

2023年5月,成都高新區開始託管行政區域,成為一個計劃單列的準行政區。

2023年,新都縣、溫江縣先後撤縣設區。2023年12月,雙流縣撤縣設區。

9樓:

錦江區青羊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高新區 龍泉驛區 溫江區 新都區 青白江區 雙流縣 郫縣 浦江縣 大邑縣 金堂縣 新津縣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關於成都的簡介

10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西部戰區機關地。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城。

境內金沙遺址有2023年曆史。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勝古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成都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境內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民族組成,常住少數民族人口為12.

93萬人。在少數民族中,人口數位居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滿族、苗族、蒙古族、壯族、白族。成都作為2023年城明未改,城址未遷的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現代化發展高歌猛進,不僅是休閒之都也是創業、科技之都。

成都也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大熊貓基地。

11樓:乩籽鬥拾風

912114685 引流和推廣先搞懂怎麼玩,需要可以+的,時間不等人,不折疊量大 學下方法。

成都為什麼叫蓉城

12樓:驚天九劍主

因為成都在五代十國時期遍種

芙蓉,成都便因花而得其美名-芙蓉城(也就是蓉城)。

蓉城這個名稱由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出現的,當時是蜀後孟昶執政時期。公元932年後蜀皇帝孟知祥病故,他的帝位傳給兒子孟昶。這位後蜀皇帝在成都稱帝32年。

孟昶稱帝這32年,如若說政績,他沒有哪一樣有美名的,但唯獨他令成都人遍種芙蓉花樹,倒成了他的功績。其實,種芙蓉花樹最先也是老百姓,而不是成都的孟昶。成都遍種芙蓉,花開似錦,從那時起,成都便因花而得其美名--芙蓉城。

時光悠悠,蓉城這名兒始終不能抹掉。孟昶當年命令栽種芙蓉是為了他開心、觀賞。而人們遍種芙蓉則還有美化市容、清新空氣的目的。

基於芙蓉樹在成都的歷史影響,2023年5月26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決定:正式命名芙蓉花為成都市市花。現在蜀都大道龍泉段,特別是金牛大道兩旁,每到秋天,芙蓉花成排地迎著秋陽,或紅、或白地開放,極為好看。

擴充套件資料

成都的另一個別稱:龜城

南床大詩人陸游在成都西門登張儀樓時曾寫了這麼兩句詩:「龜書成城錦水濱,金牛路闢復通秦」。西晉詞賦家左思在《蜀都賦》中讚美成都高大華麗的建築、繁榮的經濟說:

「金城石郭,兼匝中區,既麗且崇,實號成都」。

「成都」作為城市地名,其二字從古至今都沒有變更,但它從修築城牆那天起就有個「龜城」的別稱,這就是陸游所言的「龜書成城錦水濱」。

公元前316年的事兒,秦國大將張儀、張若打敗蜀開明王以後,為防止開明王殘餘的**,便在成都修築城牆。剛築好不久就垮了,幾個月也未修好。

又暴雨不斷,所築的城牆全部垮塌了,一天夜裡,張儀、張若兩位將軍不約而同夢見一隻大烏龜在成都這塊地方爬行,烏龜託夢說:「將軍築城有誠意,就順我爬行之道修築,保證城牆不會再垮!」

次日,張儀、張若便照烏龜所爬的道路修築高七尺的城牆,還修築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城門樓,說來也怪,這次城牆再也不垮塌了。

成都城很快修好了,形狀簡直像只大烏龜:東、南、西、北四門正好是烏龜的四隻腳,西門修築的張儀樓既高又大,東門修築的張若樓雖然矮一點,但結實粗壯,每當太陽出來,東門的張若樓像烏龜的頭;西門的張儀樓則像烏龜的尾;而那極不方正的城牆,則像一隻巨大的烏龜。

於是,便有了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別稱-龜城。

廣州火車站東站客運站和天河客運站,哪個離天河區燕塘地鐵站出口近一點

夢爾戀 從廣州東站汽車客運站走約90米到地鐵廣州東站h出入口乘坐地鐵三號線 體育西 機場南 坐1站 到地鐵燕塘站下 從天河客運站走約80米到地鐵天河客運站b出入口乘坐地鐵三號線 天河客運站 番禺廣場 坐5站 到地鐵體育西路站轉乘地鐵三號線 體育西 機場南 坐3站 到地鐵燕塘站下 從天河客運站1乘坐2...

廣州火車總站和東站到天河客運站要坐幾路車呢 急啊

起點 廣州火車站總站 終點 天河客運站 線路1 從廣州火車站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 三元里 萬勝圍 在客村換乘地鐵3號線 天河客運站 番禺廣場 抵達天河客運站.約22.66公里 線路2 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出發,乘坐257路快線 廣州火車站總站 天河客運站 抵達天河客運站.約12.15公里 線路3 從廣州...

廣州省站離天河客運站多遠,廣州火車東站離天河客運站有多遠

風箏誤靈空 駕車路線 全程約19.4公里 起點 省站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內環路行駛1.8公里,過右側的水質大樓,朝增槎路 金沙洲大橋 廣清高速 環城高速 北環 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西場立交 2.沿西場立交行駛240米,過西場立交橋約190米後,直行進入增槎路 3.沿增槎路行駛880米,過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