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牛咲
意思是: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
出自西漢司馬遷《滑稽列傳》,原文節選: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譯文: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
”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就罷了,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就罷了,一叫就使人驚異。”
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司馬遷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擔任太史令,從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創作《太史公書》(後來稱為《史記》)。後因向漢武帝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之事辯護而**入獄並處以腐刑,在形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創傷。
出獄後任中書令,忍辱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大約在徵和二年(前91年),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一篇即為《滑稽列傳》,是專記滑稽人物的類傳。
主旨賞析:
此篇的主旨是頌揚淳于髡、優孟、優旃一類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可貴精神,及其非凡的諷諫才能。
作者專為滑稽人物作傳,高度讚揚這些人。這是全文的要領。本文記敘淳于髡三次用隱語向齊王進諫,表現淳于髡的機智才能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
文中比喻新奇,含意深刻,語言亦莊亦諧,句法參差變化,文筆也富有滑稽風韻。
2樓:兩個人執著
我們國家飛來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庭院之中,三年不飛也不叫,不知道這是什麼鳥。
有大鳥止於王廷,三年不飛不鳴.什麼意思
3樓:黛妮
1、“有大鳥止於王廷,三年不飛不鳴”出自《韓非子·喻老》。意思是——
我們國家飛來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庭院之中,三年不飛也不叫。
2、附原文: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
‘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說,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遂用“一鳴驚人、一鳴、一飛鳴、沖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成語“一鳴驚人”故事中的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裡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後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於周郊,問鼎周王朝。
前597年,於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並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淳于髡是齊國的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善於辯論,經常代表齊國出使各國,從未曾受到屈辱。當時齊威王不聞政事,沉浸於酒色之中,政事都推給政卿大夫。
當時官吏混亂,諸侯各國紛紛入侵,國家存亡危機,可是周圍的**都不敢勸阻齊威王。淳于髡則比喻道:“齊國有一隻大鳥,在大王的庭院中,三年從來不鳴叫,不知道為什麼它這樣?
”齊威王頓時醒悟、並說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召集各國**,賞罰分明,並開始出兵征戰。
諸侯各國紛紛震驚,歸還入侵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