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目前國內的氣候條件還沒有一年種植兩季小麥的地區。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小麥的生長期8個月
麥子一年可以種兩季嗎?
3樓:棧橋拿鐵
1、華北沒有春小麥。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因為華北及其以南地區氣溫比北方稍高。小麥可以過冬。所以種植冬小麥。(秋季播種春末收穫)
2、冬小麥屬於一年一熟。
3、華北維度屬於居中。勉強可以種植兩季小麥。也有兩年三熟一說。但是因為華北冬小麥夏玉米輪流生產,也有一年兩熟之說。
小麥分春小麥和冬小麥。
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
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小麥什麼時候成熟?一年可以種幾季?
4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方的氣候不一樣:
1.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
2.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正常情況下是一年一季。
5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分春小麥和冬小麥,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麥 中國什麼時候種植
6樓:柚子樹一一
小麥屬於禾本科,小麥族, 小麥屬。原產地在西亞和中亞,一般認為,北從土耳其斯坦通過新疆、蒙古,南經印度通過雲南、四川傳入我國。
中國特有小麥的三個主要型別,有兩種特有小麥型別起源於中東地區,另一種特有小麥型別起源於中國新疆。
我國栽培小麥,從考古學提供的材料來看,大約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初,新疆天山東部的巴裡坤縣石子鄉土墩遺址(屬新疆新石器時代三種文化型別之一的 "含彩陶型別")裡曾發現過已經碳化的小麥粒。
我國漢代大面積種植小麥是有一定歷史背景的,它應以石磨的普遍使用為標誌。農田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精耕細作水平與防旱保墒能力的大大提高,為大面積種植小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小麥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據有關文獻記載應該是在秦漢時期,有的學者認為傳入時間可上溯至周朝。
種植的時間應該在四千年以前!
小麥是什麼時候引進到中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何時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學術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學者西嶋定生先生認為:我國唐代的碾碨經營賦有獨特的歷史性,是以小麥的磨粉作業為主要內容的。
如果小麥種植還不普及,碾碨經營就不可能大規模流行,並把「城市的發展」、「莊園經營的發展」作為唐代小麥種植與碾碨經營之間經濟結構的兩個顯著特點。
西嶋先生的「碾碨經營論」是指「水磨經營」而言。筆者認為,我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與其相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廣使用為標誌。其次是與農田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和精耕細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術的提高有關。
與社會經濟相聯絡,則反映在人口的增長、地主莊園經濟的發展諸多方面。
有關石磨在漢代的普遍推廣使用情況,已被大量考古發現所證實。漢代的水利工程規模都很大,考古學在此方面的主要發現有:陝西西漢白渠渠首遺址和安徽安豐東漢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遺址。
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墓葬中是習見之物。漢代耕作技術上的進步,從考古學角度來看,主要反映在鐵犁鏵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耬播資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鐵農具的發現等方面。大面積的種植小麥,為人口的增殖創造了必備的物質條件,這一時期的地主莊園已經初具規模。
我國栽培小麥,從考古學提供的材料來看,大約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初,新疆天山東部的巴裡坤縣石子鄉土墩遺址(屬新疆新石器時代三種文化型別之一的 「含彩陶型別」)裡曾發現過已經碳化的小麥粒(1)。2023年,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西北約70公里的孔雀河下游北岸,一個原始社會的墓葬的隨葬草簍內又發現了儲存完好的小麥粒(2)。
據文獻記載,我國大面積推廣種植小麥當始於漢代。《漢書·食貨志(上)》雲:漢武帝時,董仲舒曾上奏:
「《春秋》它谷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按:《春秋》記載麥禾歉收之事,如莊公七年『秋,大水,無麥苗』;莊公二十八年『…冬…大無麥禾』),以此見聖人於五谷最重麥與禾也。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春秋》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
願陛下幸詔大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後時。」所謂宿麥,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即冬小麥。因此,漢武帝派「遣謁者勸種宿麥」(3)。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2——公元前7年在位)時,著名農學家汜勝之曾以 「輕車使者」的名義,在關中平原推廣種植小麥而著稱天下(4)。《後漢書》所載東漢皇帝對糧食生產所下的十幾次詔書,其中有九次涉及麥(5),充分顯示了麥在漢代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有些學者所說:
「兩漢以粟麥為主的糧食生產結構是北方作為全國經濟重心的反映。」(6)
但是,由於文獻記載資料尚少,還不足以說明在我國北方地區漢代即已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我國何時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學術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60年代以前,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響的說法是,日本學者西嶋定生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經營論」。
他認為,我國唐代的碾碨經營賦有獨特的歷史性,是以小麥的磨粉作業為主要內容的。如果小麥種植還不普及,碾碨經營就不可能大規模流行(7)。60年代以後,由於考古學在此方面的不斷髮現,我國一些學者開始改變對這一問題的固有觀點,提出了漢代我國即已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新觀點。
但從總體而論,我國學者還沒有人**過這一問題,還不曾對「唐代碾碨經營論」進行過辯論,即還不曾使人們對我國漢代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有一個立體的認識,甚至還有少數同志贊同西瞚先生的觀點。所以,本文旨在通過與西瞚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經營論」的辯論,對我國漢代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作一番考證。
在未介入正題之前,首先我們應該弄清何為碾碨,西嶋先生認為:「碾碨是石碾。」「是利用水平面運動的石碾,即進行脫粒、磨面的工具。
」並指出:「碾碨主要是用於小麥制粉的應用水平運動的工具,由於利用水利,在南北朝以後,尤其是在唐代迅速發展並作為營利投資的物件而在許多莊園附屬磨坊中佔有主要地位的工具。」(8)
8樓:滕州好男人
小麥是五穀之一,原產於我國。從那裡引進?從中國引進。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黃河流域是小麥的發源地
中國有沒有地方種植雙季麥
10樓:東關農貿市場
小麥苗期要經過一定的低溫,也就是要經春化作用,才能正常生長,產出高的產量。如果沒有春化作用,就不會有產量。
小麥是何時被引進中國的?
11樓:學院派魚多多
小麥至遲在距今2023年前後的殷商時期已經傳入中國。
在歷史文獻中,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釋義: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痴,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戰國,中國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廣泛種植小麥了,以至於當時的普通人都應該能夠分得清大豆和小麥這兩種農作物。
當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經出現了「來」和「麥」這兩個字,「來」指小麥,「麥」被釋為大麥。「來」字是個象形文字,本意應該是專指小麥。
在古代粒食傳統背景下,小麥和水稻、小米一樣也許被煮著吃,很難下嚥。因此在北方的產量和播種面積並不大。直到秦漢,將小麥磨成麵粉後蒸食成饅頭,它的面積與產量才大大提高,並最終代替了粟與黍。
和西方烘烤的麵包傳統不同,饅頭是中國蒸食傳統的代表,和麵條一樣深得人心。
12樓:楊星興
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
中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樓蘭;在樓蘭的小河墓地也發現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麥。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於中東新月沃土(levant)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產量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
2023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於玉米(8.44億噸)。
麥子一年可以種兩季嗎,小麥有種兩季的嗎中國
雲裳雨衣花想蓉 小麥分冬小麥 春小麥,一年只能種一次。長城以南是冬小麥產區,秋季播種,10月份左右,俗稱 秋分種麥 播種出苗後,天氣轉冷,小麥休眠越冬。春暖花開時候小麥返青,迅速生長,6月份就收穫。冬小麥產量高,品質好。河北河南山東這些地方是冬小麥主產區,基本一年兩季,冬小麥和玉米輪作。長城以北因冬...
春秋兩季的養生保健之道有哪些,要全面一些的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經過一個冬天的滋養和休憩,春天的到來可以讓人煥發出勃勃生機。飲食方面可以稍減豐腴,以清淡可口為主,適當加大運動量,無論步行 慢跑或球類運動,都應量力而行。衣著方面適用 春捂秋凍 的原則,不宜穿著過於涼爽。秋季經過了炎炎苦夏,為了適應將要到來的寒冬,可以適當進行滋補,其中尤以飲食...
我的手指一進入春秋兩季就容易長小水泡!然後就脫皮了。請問是怎麼回事。有什麼辦法治療嗎
和註冊較勁 其實沒什麼,就是手癬。一般患這種情況的大部分都有腳氣或體癬之類的。即便沒有也是偶然感染上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即便是一般的膚輕鬆睡前塗抹一兩次就可 其他的 腳氣的膏劑都可以。但最好是膏劑的。來年或過一時期還可能 這和季節 環境 自身都有關係。開始時手有些發漲,接著會有一些小水泡,然後發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