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認為種地不掙錢是利潤少還是耕地少呢?

時間 2025-04-23 14:25:31

1樓:農資人實錄

前幾天和農民聊天,談到了種地掙不掙錢的問題,才知道農民所謂的種地不掙錢並不是指種地沒利潤,而是給自己分配的耕地太少,算下賬來沒法過活。

總體說起來就是人多地少的問題,當前我國耕地紅線在18億畝,據資料今年我國的耕地總畝數已經超過了19億畝,就按這個數字看全國人均也就1畝多點,按農民人數算也就2畝多,如果只靠這2畝的利潤來過活顯然是比較困難的。

農民說話比較直,因為幹農活地少就實在是沒法幹,說種地不掙錢就好理解了。而農民說地少的原因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是分的丘陵山地,小機械都上不去,這樣幹農活也實在是困難,即使是種上了,一畝地掙幾百塊錢,跟付出的勞動就有點不匹配。

農民也發現了當前耕地的問題,也知道這每家每戶小片地,各自為政,每難形成大產業,把地包出去吧,又感覺有點虧,自己種吧實在是不划算,心裡一直在打鼓怎麼辦。地沒了,打工又一下子找不下個地方,就連種個菜夠也不能了,想吃個嫩玉公尺都得去買了,自然就會感覺錢花得太多了。

他們說其實種地還是有利潤的,在北方種春玉公尺,再賴也一畝長個幾百塊,好的能長千數塊,如果有百十畝地可種,這總體收入也是不小的。況且現在從種植到收穫基本不需要什麼勞力,都是廖農機手,就是澆地也可以僱人工,種地越來越方便了,不費什麼事兒。農民種習慣地了,知道當地的情況,自然災害多不多,再壞的情況下會落多少錢,都心裡有數。

其實村裡有很多農民都想包點地,只是能包的地一般情況下要麼是被人包去了,要麼是地主家就不想包出去,大家都是這心理。現在搞得想種地的人都包不下,閒得心裡發慌。每個村都有些山地,這些地一般人是不想去種的,靠天吃飯太難,即使是白讓種都感覺不合適,機器上不去,靠人工種地實在是太累了。

種點果園吧,現在也很不保險,果價基本都不太價太高,投入多了自己會感覺不安全。

還有個問題是農資投入連年加大,今年的肥料價高得驚人,農民不用還不行,無形中給農民增收帶來了困難,村裡有人就說過年種地不用肥料了,事實上只是嘴上說說,不用肥料了都知道產量就有大影響,實在是找不到個合適辦法來增收了。老實的農民知道並不是種地不掙錢,費用越來越大,糧價雖然也有漲,但總是跟不上費用提高的速度。國家也有補貼,大家都說好,但相比之下也是杯水車薪。

當前農民種地的問題看來關鍵還是地少,照現在的機械化條件,如果機器都能進得去,人均耕地多點的話,農民還是很願意種地的。

2樓:劉心安兒

因為利潤比較少,這是因為這些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前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農產品熟了之後的收成價值特別低,售賣的**也特別低。

3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利潤少,所以感覺不會正權。其實只是利潤變少了掙不了很多錢。利潤真的是特別低的。

4樓:創作者

利潤太少了,因為種地是非常累的,但是種了一年地,最終收穫的東西還不能養家餬口,所以很多農民都認為種地不掙錢了。

5樓:葳蕤

主要還是利潤少,因為種田除了本錢之外加強各種人工,幾乎不賺什麼錢。

6樓:人盡其才

利潤少的可憐,今年除了成本估計要賠錢了。

解決我國農民不種地的關鍵在哪裡?

我國農民之所以不種地,是因為種地收入太少了,而且社會地位也不高!此外,農村的醫療條件也不好,學校水平也不高,所以農民會更願意進城工作!可能是人們的思想比較先進,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種地改變不了根本,而且感覺這裡特別的辛苦,可能會因為一些氣候原因得不到收穫。我覺得關鍵就在於要提高農民的薪酬,很多農民種地實...

農民種地時用農家肥多還是化肥多,農村種地是農家肥好還是化肥好?

這個問題要以地域來區別了 發達地區 至少交通便利 使用化肥,因為化肥簡便清潔,不過現在好多地方都提倡使用農家肥,因為疏鬆土壤物理性更好,且無公害 落後地區使用農家肥,因為化肥成本太高,且運輸不便介於中間的區域當然是兩者都用了 種菜專業戶用化肥多 要長得快長得好 種給自己吃的用農家肥多 能吃就行,不用...

有什麼平臺是陪聊可以掙錢的不

直接給你說能掙錢的都是假的,都是套路你而已。只有像蜜糖圈那種交友的,你可以去和那些人互撩,收禮物搶紅包,可以兌換。有什麼平臺是陪聊可以掙錢都不買一個音效卡軟體到哪兒都可以掙錢什麼平臺都行。都可以看的 z56m 每次十幾分鐘左右,完美 快手呀,你陪粉絲聊天,給刷禮物。有啊,好多呢,可以一天三百多 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