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梅雨出現的原因

時間 2021-07-17 08:49:15

1樓:匿名使用者

梅雨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弄清楚停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雨帶是如何造成的。為此,我們要從梅雨期間高、低空的大氣環流形勢入手,瞭解梅雨期的天氣過程。

(一)、梅雨期的地面形勢:

長江中下游地區處在歐亞大陸東部的中緯度,一方面受到從寒帶南下的冷空氣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從熱帶海洋北上的暖溼空氣影響。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溼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先至華南地區,嗣後進一步增強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時還可到達淮河及其以北地區。特別是在

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來自海洋的非常潮溼的強偏南氣流,風速達到每秒十幾米到二十米左右。當它進入我國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冷暖空氣相遇,交界處形成鋒面,鋒面附近產生降水,梅雨就屬於鋒面降水的性質。

如果冷空氣勢力比較強,雲雨區將隨著冷空氣向南移動;如果暖空氣比較強,雲雨區則會隨著暖空氣向北移動。顯然,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不會在一個地區停滯下來。但初夏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方面暖溼空氣已經相當活躍,另一方面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還有一定的力量,特別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氣南下。

這樣,冷、暖空氣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爭雄,形成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這條雨帶南北只有

二、三百公里,東西長卻可達二千公里左右,橫貫在長江中下游,向東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是這條雨帶的影響,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顯。

這條雨帶在短時間裡也往往有比較小的南北擺動。當冷空氣加強時,它稍微南移;當暖空氣加強時,它又重新北抬。當這條狹窄的雨帶在南北方向做小幅度擺動時,雨帶附近的地區就會出現時晴時雨的天氣。

在這條雨帶上,還不時有一個個降雨強度比較大的中心出現。在降雨中心經過的地區,常常會出現一次次大雨或暴雨。

實際上,這條降雨帶也就是冷暖空氣前鋒所形成的交介面--即氣象廣播中通常說的"鋒面"的產物。不過,這種鋒面與一般的鋒面有許多不同之處。第一,這種鋒面特別穩定。

它不僅不象"冷鋒"、"暖鋒"那樣有明顯的移動,而且與一般的"靜止鋒"也不同。通常,"靜止鋒"在一個地區只能停留

一、二天,多則

三、四天。但是,梅雨鋒在長江流域活動的時期,卻正是東亞廣大地區大氣運動發生兩次跳躍性變化之間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內,冷暖空氣長時間相遇在長江中下游,並且雙方勢均力敵,各不相讓,處於拉鋸狀態。致使這條鋒面及其降雨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特別穩定,從而給長江中下游帶來了持續的陰雨天氣;第二,梅雨鋒的南北兩側冷暖空氣性質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空氣的溼度上,即南邊來自海洋上的空氣溼度較大,與北邊的乾冷空氣迥然不同。

而鋒面兩側空氣在溫度方面的差異,要比其他季節的鋒面小得多,冷空氣過境之後,沒有明顯的降溫;第三,它的降雨區在南北方向上很狹窄,不象冬春季節的鋒面那樣有十分寬廣的雨區。但其降水強度,卻要比別的季節強烈得多。由於這些特點是梅雨期間所特有的,因此,氣象界把這條鋒面稱為"梅雨鋒"。

梅雨是初夏季節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它是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北移過程中在長江流域停滯的結果,梅雨結束,盛夏隨之到來。這種季節的轉變以及雨帶隨季節的移動,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氣候規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並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際變化。

前面我們講述的是正常年份梅雨形成的原因,下面我們將討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梅雨狀況的異常。

(1) 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跳提早發生,使得我國東半部主要的降雨帶突然從南嶺以南移到長江中下游。像2023年的梅雨5月26日就開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個多月。這一年天氣的轉折變化是從熱帶地區先開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內,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麵上先後發生了三次颱風,這些颱風發生在副熱帶高壓的南側,並向西北方向移動。它的這種活動,就好象副熱帶高壓受到一個往北的推動力那樣,使這個高壓向北拾升上來,在這個變化期間,高空西風急流北移,長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開始。需要說明的是,副熱帶高壓的提早北跳,並不都是熱颱風活動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發生。

只要出現副高提前移到華南沿海穩定的局面,都會造成"早梅雨"。

(2) 遲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風急流強而穩定。6月份,在對流層的中部,從我國長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維持著一支強勁的西風,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長江中下游的雨帶久久不能建立。

這樣,就造成了梅雨姍姍來遲。如2023年,長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開始,就是屬於這種情況。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風急流偏南,副熱帶高壓也偏南。

到20日前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伸展在我國東南沿海的高壓脊曾經一度加強,北抬到華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曾經出現過

三、五天的陰雨天氣。但是,這個變化還不是季節性的轉折。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主體尚未北移,特別是南支西風還停留在北緯30度附近。

在西風急流影響下,一股股冷空氣南下,副熱帶高壓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後期,東亞上空的西風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國東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顯北跳,梅雨才開始到來。

(3) 特長梅雨:特長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別遲,如2023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結束。是什麼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結束呢?

這一年,整個北半球的大氣運動特徵有許多異常之處,從亞洲及西北太平洋這個區域來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2023年6、7月間,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對流層中部東亞沿海地區副高的脊線位置基本上沿著北緯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約八百公里。

整整一個月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出現如此大的偏差,是非常罕見的。本來"小暑"以後,長江中下游應該在副高控制下,盛行東南季風,天氣晴熱。但由於這種偏差,這一年7月在對流層下半部,暖溼的西南季風代替了東南季風,它為"梅雨鋒"停留在長江流域提供了重要條件;第二,這一年的6、7月間、有一個強大的高氣壓,長期停留在西伯利亞東部上空。

它象一座大山那樣,"阻塞"在高空西風帶的通道上,使西風急流分成兩支。-支從它的北邊通過,另一支從它的南邊向東傳播,而且南邊的一支還十分穩定。前面已提到,"出梅"時,急流要移到北緯40至50度之間,而這一年7月的南支急流,卻仍然沿江淮流域伸向日本列島。

在這支急流上不斷有一個個低壓槽自西向東移動,每當一次低壓槽通過時,便與副高西北方的西南氣流匯合,引起一次大到暴雨。直到8月初,這個"阻塞"高壓突然消失,急流才向北移,副高也向北跳,梅雨始告結束。上面這兩個特點雖然在2023年最為典型,但它對長梅雨的年份是有代表性的。

凡是梅雨在7月下半月結束的年份,大多有這樣的特徵。這是因為進入"小暑"以後,冷空氣通常已侵襲不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只有當西伯利亞上空有強大的高壓"阻塞"在那裡,使得急流分成兩支,一支從高壓南邊通過,位置比正常年份大大偏南時,冷空氣才能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同樣,到那時,只有西北太平洋副高明顯偏南的年份,雨帶才能停留在長江流域。一旦這個高壓加強,控制了長江中下游,那末,就將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了。

(4) "短梅"與"空梅":"短梅"與"空梅"通常是副熱帶高壓與北方冷空氣兩者活動不協調的結果。當冷空氣活動頻繁的時候,副熱帶高壓位置很南,冷暖空氣交匯於南嶺山脈一帶。

而當副高北跳到華南沿海,通常長江中下游梅雨開始的時候,高空西風急流卻很快再一次北跳,冷空氣活動就突然減弱了。它使得副熱帶高壓不久再一次北跳並控制長江流域。這樣,梅雨就很短或者不出現。

但是,也有些年份,"空梅"是大氣運動狀況十分異常的結果。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特別強,它北上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時間比常年提早了很多,而且很穩定,長時間停留在這個地區。這種"空梅"年份,往往會出現嚴重的乾旱。

(5) "倒黃梅":"倒黃梅"的出現主要是東亞上空大氣運動初夏到盛夏的季節轉變過程中發生反覆所造成的。具體說來,主要是高空西風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第二次北跳以後,重新南退一段時間,這好象兩軍對陣,戰線向前推進以後,陣地沒有鞏固,又不得不暫時後撤。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東部的主要降雨帶,重新從黃淮流域移到長江中下游。過一段時間以後,高空西風急流和副熱帶高壓才真正北移穩定下來,雨帶從此北上,"倒黃梅"結束。

(6) 上面從高空西風急流、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等方面,說明了異常梅雨產生的原因。但是必須指出,梅雨異常的出現,並不是長江中下游孤立的天氣氣候現象,有些嚴重的年份,還與整個北半球以至全球範圍的大氣活動異常聯絡在一起。全球範圍內大氣運動的異常與海水溫度異常變化(如厄爾尼諾、拉尼娜)、全球火山活動、太陽黑子的活動等都有相當大的關係。

我國長江中下游流傳著許多與梅雨有關的民間諺語,我們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饗讀者。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三九"是指陽曆1月9-17日,"黃梅"是指芒種節氣(6月6-20日)。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三九期間如沒刮過東風,或東風很少,則芒種節氣雨量也將偏少。三九的第一天與芒種節氣第一天相隔約150天左右。

按150天的韻律,三九期間刮東風,隔150天左右將有一次類似的重複過程。所以三九期間刮東風與芒種節氣的降水有對應關係。

用冬季天氣特點來預報梅雨的諺語還有許多。例如"臘月裡多雪,水黃梅",就是指臘月雪和梅雨存在著正相關。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諺語說,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則梅雨也偏少。這是因為天氣往往有階段性。

天氣持續乾旱,常常是某一種有利於乾旱的天氣形勢相對穩定所造成的。但由於大氣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上述相對穩定狀態總是要被破壞的,並在一定條件下向著反面轉化。

"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桃花水"指清明節氣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的降水。"旱黃梅"指芒種節氣梅雨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在長江下游地區,如果清明節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雨水增多,俗稱"發盡桃花水",則芒種節氣梅雨將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

"桃花落在泥漿裡,打麥打在蓬塵裡;桃花落在蓬塵裡,打麥打在泥漿裡",與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標誌著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比常年強盛,暖溼空氣活躍,在桃花開放的清明節氣裡,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區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對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種節氣時,副高勢力又往往更新相對減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開始較晚,造成兩個時段雨量的反相關。

"春水鋪,夏水枯","鋪"是指雨水較常年偏多。諺語說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現乾旱。它和"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一樣,都是用春季的雨水來**梅雨的。

"行得春風,必有夏雨",春風,是指偏東方向的風(東南風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諺語意思是說,春季偏東風較多的年份,則夏季梅雨一般也較多。

"小滿不滿,黃梅不管",它指明小滿與芒種節氣之間,雨水存在著正相關,即如果小滿節氣雨水偏少,則意味著芒種節氣雨水也將偏少,或黃梅偏遲。這是因為小滿節氣正值春夏之交,如果這個時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勢力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種節氣,副高勢力一般也不會很快增強,即使有一定強度,它北緣的西南氣流也不會伸向長江下游-帶,所以芒種節氣長江下游地區雨水也將偏少。長江下游一帶也把小滿節氣裡的降水稱"旱黃梅",芒種節氣的降水稱"正黃梅",夏至節氣的降水稱為"甜黃梅"。

因此,芒種雨水偏少或梅雨開始偏晚(到夏至節氣才開始),都稱為"黃梅不管"。

以上這些群眾看天經驗,經當地氣象資料驗認,準確率均有70%到80%。換句話說,預報十次,將有

七、八次正確。這說明,關於梅雨的諺語是可信的。

長江中下游,長江中下游是哪些地方

於雨夜航船 長江中游和上游分界點在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在江西湖口。 好兵可帥 長江中下游物產豐富。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物產,經濟很豐富活耀,富裕的地區! 玉m子 長江上中游分界點是宜昌,長江中下游分界點是湖口。宜昌位於湖北省西南部 長江中游,古稱夷陵。宜昌 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點是什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中國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漢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 安徽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特點 1 主要由長江及其支流所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地勢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2 中國淡水湖最集中地區,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佈。有 水鄉澤國 ...

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圖,長江中下游都包括哪些城市

長江中下游地區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它的面積有5萬平 方公里,向稱 魚米之鄉 六省一市由湘 鄂 贛 皖 蘇 浙 滬六省一市組成,即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南地區 江南地區是一個範圍很廣,歷史很久的概念.廣義的江南地區包括蘇南,皖南及浙江全部 狹義的江南地區則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