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美女鑑賞小隊
甲乙丙丁是天干,用來編排年分和日期,創造日期為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2697)年。讀音是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
中文名甲乙丙丁
用途用來編排年分和日期
創造日期
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2697)年
來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讀音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歷史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以來用來編排年分和日期用的。天干共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典故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苦,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
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2樓:
甲:jia 3聲調 天干的第一位;
乙:yi 3聲調 天干的第二位;
丙:bing 3聲調 天干的第三位;
丁:ding 1聲調 天干的第四位;
戊:wu 4聲調 天干的第五位;
己:ji 3聲調 天干的第六位;
庚:geng 1聲調 天干的第七位;
辛: xin 1聲調 天干的第八位;
壬: ren 2聲調 天干的第九位;
癸: gui 3聲調 天干的第十位。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迴圈往復週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天干地支都有什麼字?都代表什麼屬性??
3樓:暴力熊貓狗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十二生肖用於記年,天干地支計時。
天干讀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的含義: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地支讀音: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對應屬相: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十二時辰詳解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4樓:匿名使用者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紀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卜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於風水、術數等領域,而干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歷法叫做干支歷。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注: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
虎;卯:兔;辰:龍;巳:
蛇; 午:馬;未:羊;申:
猴;酉:雞;戌:狗;亥:
豬。)。
5樓:蒹葭蒼蒼左明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中的每一個都是什麼意思
6樓: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干地支之由來。
「甲乙丙丁」怎麼讀?都是什麼意思
甲乙丙丁,讀音是甲 ji 乙 y 丙 b ng 丁 d ng 甲乙丙丁的意思 天干,用來編排年分和日期,創造日期為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 2697 年。1.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 築壇祀天 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