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就像在的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2023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成為優勢水陸兩棲動物群。
恐龍(不包含鳥類)是群生存於陸地上的主龍類爬行動物,四肢直立於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翼手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有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0.66億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時,正值恐龍生態系統較脆弱時期,遭遇小行星碰撞所致的環境鉅變,「糟糕運氣」的恐龍走向滅絕。
中文學名:恐龍【kǒng lóng】
拉丁學名:dinosauri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爬行綱(reptilia)
亞綱:雙孔亞綱(diapsida)
域:真核域eukarya
下門:有頷下門gnathostomata
超綱:四足超綱tetrapoda
下綱:主龍形下綱archosauromorpha
總目:恐龍總目dinosauria
分享化石
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恐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發現了恐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卻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紀錄片中的恐龍
圖冊 34張
人類如果不藉助於化石,對恐龍這一神祕的物種就會一無所知。所以對恐龍的研究,也就是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恐龍化石大致可分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兩種,主要儲存在中生代時期形成的沉積岩中。
恐龍化石的形成是一個複雜、漫長而又神祕的過程,它牽涉到恐龍的死亡和滅絕,也與地球億萬年的風雲變幻息息相關,而它的發現和挖掘也同樣不易。科學家們通過各種手段尋找恐龍化石的蛛絲馬跡,並藉助現代高科技手段來複原化石和研究恐龍。通過他們的工作,我們漸漸瞭解了恐龍的外形及生活習性,而來自世界各地關於恐龍的新發現以及新看法,一再修正我們原先認定的恐龍形象,使之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相傳晉朝時代的我國,四川省自貢市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的動物骨骼化石,但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裡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從一部歷史**《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宣佈他終於發現瞭如下的研究結果:2023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
雜食性恐龍
圖冊 20張
書。在本書中,普洛特-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絡起來,但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親臨描繪的這塊標本已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鑑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現名斑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禽龍早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2023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建立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則不是)。
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化石並不多。
自從2023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後來,日本、中國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
2樓:鬼姬
原角龍是三角龍的近親
有哪些關於恐龍的知識
3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2023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
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
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
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於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2023年至2023年間發現於坦尚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正展示於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
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樑龍,是在2023年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現展示於賓州匹茲堡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4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到目前為止,中國考察院所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噸!
也就是說,2到3條震龍尾相接的站在一起,就可以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一個大門。而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他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一樣。這就是震龍一名的來歷。
5樓:匿名使用者
恐龍的歷史時期,種類,進化歷程,食草或者食肉,有翅或者無翅 我覺得就這些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樓:哲之昭昭
恐龍有雜食者,草食者,肉食者。
7樓:匿名使用者
霸王龍。凶猛異常,茹毛飲血。
你還知道關於恐龍的哪些知識?寫一寫吧.名稱,形態,生活習性
8樓:科普小星球
1、歷史: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
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2、形態
恐龍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適應,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後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徵經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共有衍徵包含:
(1)後額骨缺失。
(2)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著胸鎖三角肌,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3)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髖臼穿孔。
(3)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
(4)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
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於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2023年至2023年間發現於坦尚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正展示於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
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
3、生活習性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4、著名的十大肉食性恐龍
肉食性恐龍絕大部分都屬於獸腳亞目,它們常常被稱為食肉恐龍或獸腳類食肉恐龍。
體型最大的十大肉食恐龍有:棘龍、霸王龍、蠻龍、馬普龍、鯊齒龍、奧沙拉龍、南方巨獸龍、諸城暴龍、魁紂龍、 西雅茨龍,(按照體型),目前所有食肉恐龍裡棘龍的體型最大。此外,懼龍、吉蘭泰龍, 高棘龍,索倫龍等也是體型極大的食肉恐龍。
5、分類
在傳統上,恐龍被分類成三個族群:分為蜥臀類(像蜥蜴似的髖骨)、鳥臀類(像鳥類的髖骨)、慢龍類。
在蜥臀類中,其腰帶非常類似於現生的爬行動物,其髖骨系統中,恥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則伸向體軀的後方。
在鳥臀類中,則具有較為複雜的腰帶構造。其中髖骨系統中,恥骨已經轉向體軀的後方,而與坐骨呈平行排列,與現生鳥類有些類似。同時鳥臀類在下頜骨也發展出了前齒骨。
慢龍類(意即緩慢的,具蜥蜴腰帶構造的,恐龍)則具有一種非常奇特的腰帶構造,稱之為後腰型;其髂骨彼此相當的寬闊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長,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將近90度垂直位置。
擴充套件資料
德國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是由當時惡劣的「空間天氣」造成的,也就是說,來自宇宙的強烈粒子流闖入地球大氣並導致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從而致使恐龍滅絕。
美國物理學家路易·阿爾瓦雷茲提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說備受各方關注。阿爾瓦雷茲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氣候環境鉅變,導致了恐龍的消亡。
科學家認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發導致了地球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而不能適應此種氣候變化的恐龍也因此在較短時間內滅絕。
你知道哪些關於琥珀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化石的知識?
花開80701縷島 波羅的海沿岸的純天然未經加工的琥珀從不呈現紅色,但是卻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在表面形成一層紅色的結痂層,但是當將結痂層去除後,裡面的琥珀顏色又恢復了原本的淺色。血珀飾品中,通明透亮,血絲均勻,是天然血珀中的極品。真正的透明的血珀非常稀少,並且個體也很小。大部分的天然琥珀都是含有雜質的...
有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你還知道那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寫下來。(要有作者)
胡廣麗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 知識能使人的眼睛更加明亮 理想能使人的心靈更加美好 3 有想象力而沒有學識的人,是生著翅膀但是沒有腳。4 釀蜜不嫌花少 讀書不棄分與秒。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6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7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8 讀書就應像飢餓的人撲在...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的用處,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張老師的文學素養 啄木鳥 松鼠 袋鼠的尾巴都有各自的本領,你知道它們的用處嗎 蕭凝蕊諶蘿 袋鼠的尾巴可以用來支撐身體 鳥的尾巴可以用來當方向舵 魚的尾巴用來推動水流前進 蛇的尾巴用來警示入侵者或迷惑獵物 貓科動物的尾巴用來控制平衡 孔雀尾巴用來求偶 壁虎的尾巴可以用來逃生 蠍子尾巴用來毒死獵物 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