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怎樣來分流泥沙的?請問都江堰的排沙原理?

時間 2023-06-06 05:48:08

1樓:爪爪卡

分流靠魚嘴,排沙靠的是飛沙堰~~詳細見下。

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洩洪道,洪水期不僅洩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

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形似瓶頸。除了引水,還有控制進水流量的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

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分,稱為「離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

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仍發揮著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範圍的擴大,從2023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佈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水利專家仔細**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歎不止。

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麼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

請問都江堰的排沙原理?

3樓:網友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洩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飛沙堰的一個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位;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

4樓:裴鉞

飛沙堰採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築,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時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江灌溉區免遭水災;同時,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產生了遊渦,由於離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會被拋過飛沙堰,因此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定水位。

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準。

5樓:給一杯威忌斯

就知道是46分水37分沙在飛沙堰**靠水流作用都江堰的水沙控制原理有三點:

第一點,水分四六。岷江在關口段江面狹窄,起到控制江水流向的作用。小水時,天然江心洲韓家壩出露水面,主流在關口節點的控制下被挑向左岸而進入韓家壩左汊,沿百丈堤下洩並直趨內江,形成枯水季節內江分六成、外江分四成的天然倒。

四、六分流。大水時,韓家壩淹沒過流,主流取直,過韓家壩頂後趨向外江,形成洪水季節內江分四成、外江分六成的天然。

四、六分流。

第二點,彎道環流。在都江堰河段,懸移質基本屬於沖瀉質的範圍,泥沙淤積問題主要是在洪水季節運動的卵石推移質。在小水時段,卵石難以起動,推移質泥沙很少,所以內江分水六成並無多少泥沙。

洪水時主流從外江宣洩,自然也挾帶了大部分運動的卵石推移質。此外,內江進口處於微彎河段的凹岸,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卵石推移質沿凸岸一側輸移而進入外江,根據實測資料分析,進入內江的卵石輸移量只佔岷江總量的26%左右。

第三點,洩流飛沙。水流進入內江以後,區域性河勢仍屬於微彎河段,飛沙堰位於內江彎道的下段。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底部水流的流向指向飛沙堰,底流橫切越過堰頂,卵石和高濃度的近底懸沙能有效地排向外江,表層水流則基本與堰頂平行而流向下游,形成堰頂溢流時底部的單寬流量大、上部的單寬流量小的特殊流態,在中等流量的需水季節,用較少的水量排走進入內江的大部分卵石和泥沙。

飛沙堰的排沙作用則隨洩洪量的增加而增強。洪水越大,飛沙堰的分流比越高,排沙效果越顯著。

6樓:千雅然羽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

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巖石後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

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佈於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 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華陽國志·蜀志》),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 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

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為了控制水流量,在進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華陽國志·蜀志》)。這些石人顯然起著水尺作用,這是原始的水尺。從石人足 和 肩 兩個高度的確定,可見當時不僅有長期的水位觀察,並且已經掌握岷江洪、枯水位變化幅度的一般規律。

通過內江進水口水位觀察,掌握進水流量,再用魚嘴、寶瓶口的分水工程來調節水位,這樣就能控制渠道進水流量。這說明早在2023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經掌握並且利用了在一定水頭下通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二在淵中 (《華陽國志·蜀志》),二在淵中 是指留在內江中。

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為都江堰歲修深淘灘的控制高程。通過深淘灘,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過水斷面,這樣就可以保證河床安全地通過比較大的洪水量。可見當時人們對流量和過水斷面的關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應用。

這種數量關係,正是現代流量公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7樓:匿名使用者

最討厭有人寫了一大堆,結果不說重點。

答:流體力學中的彎道迴旋流原理。

都江堰實現水沙分離運用的具體原理是怎樣的?

8樓:吹氣球的小男孩

已經掌握並且利用了在一定水頭下通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

9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因為有特殊的裝置吧。

10樓:網友

這說明早在2023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經掌握並且利用了在一定水頭下通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冰父子想出來的高階辦法。

12樓:如來神掌

飛沙堰採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築。

13樓:冰湖凝心

在一定水頭下通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

都江堰實現水沙分離運用的具體原理是怎樣的?

14樓:峰佘無敵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修建環境:都江堰位於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它灌溉著灌縣以東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15樓:來自龍川魅力無限的鯊魚

請注意今年農業四月初八的洪水。

都江堰好玩不,都江堰有什麼好玩的

當然好玩了,著名旅遊城市。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也就是說,不管是山還是水,都江堰都很美的,除了很有名的景點。還有一些比較原生態的地方,比如趙公山。親,您好,為您查詢資訊如下 都江堰的主要旅遊景點有 建福宮 青城山洞經 天然圖畫 天師洞 上清宮 朝陽洞 擲筆槽 千年銀杏 青城山後...

都江堰的感人故事,關於都江堰的的動人故事

我從來沒有將這個簡單的故事付諸於文字。2008年,五一回家,卻沒有見著爸爸的面,還跟媽媽鬧了彆扭,在屋裡悶了兩天就會學校了。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愧疚,一個人跑回了都江堰。始終記得當時下車的感覺,和五一的差距使我目瞪口呆,車站以及周圍的火鍋店等都垮了,空氣中是一陣一陣消毒液和延綿的灰燼,我突然很想哭,我...

都江堰是誰修築的

呵呵,這是很久以前的事啦,是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時修築的。以下是修築過程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發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