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釗乾鎖斯喬
網上搜的,希望對你有用~
拙政園(zhuō
zhèng
yuán)
,英文:
thehumble
administrator
garden。建於明代正德四年(2023年),是中國四大民園之一,佔地5.2公頃。
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巨集)寺。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
東園(5張)
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佔地78畝(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
2樓:匿名使用者
【拙政園歷史沿革】
[ 明正德四年(公元2023年),拙政園由王獻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晉朝《閒居賦》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有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
史籍上記載王獻臣曾委託畫家文徵明做最早的設計,並存文氏之《拙政園圖》、《拙政園記》和《拙政園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畫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當時,園面積約13.4公頃,規模比較大。
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池廣林茂。有繁花塢、倚玉軒、芙蓉隈及軒、檻、池、臺、塢、澗之屬,共有31個景點。整個園林竹樹野鬱,山水瀰漫,近乎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
根據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園記》中的描述,一開始建造此園時,他就發覺這塊地並不太適合蓋相當多建築,地質鬆軟,積水瀰漫,而且溼氣很重。因此文徵明以水為主體,輔以植栽,因地制宜設計出了各個景點,並將詩畫中的隱喻套進視覺層次中。園中至今仍留有許多文徵明的對聯與詩,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最能帶出此園的意境。
此外,園中所栽種的紫藤相傳是文徵明親手種植。由此可看出文徵明相當喜愛植物,有學者分析在31個景點中,超過一半的景,都與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關。
經歷—百二十餘年後,崇禎四年(公元2023年),已破落近三十年並蕩為丘墟的東部園林歸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畫山水,悉心經營,佈置丘壑,將其重新修復,並將「拙政」改名為「歸園田居」,取意陶淵明的詩。
清順治十年,陳之遴曾購得此園。2023年,拙政園充公。康熙年初,曾為駐防將軍府、兵備道行館。其後還予陳之遴子,再賣給吳三桂婿王永寧,王曾大興土木,堆幟丘壑,園狀大為改變。
康熙十八年,為蘇鬆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2023年),蔣棨接手此園,並將園中規模略做更改,東邊的庭院切分為中、西兩部分。
咸豐十年(公元2023年)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園當做蘇州的重要基地,改之為忠王府。
光緒三年(公元2023年),富賈張履謙接手此園,改名為「補園」。當時拙政園的腹地縮小到1.2頃,張履謙大舉裝修了相當多細緻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園今日之基礎。
拙政園為什麼是四大名園之首
3樓:雪雨霏涵
因為作為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鬆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它是唯一同時具備園林之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遊覽參觀點之
一、世界文化遺產,四項桂冠,所以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文化遺產價值: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闢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
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佈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儲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擴充套件資料
拙政園的由來與歷代園主: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閒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中亙積水,浚治成池,瀰漫處「望若湖泊」。
園多隙地,綴為花圃、竹叢、果園、桃林,建築物則稀疏錯落,共有堂、樓、亭、軒等三十一景,形成一個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系以詩,並作《王氏拙政園記》。
歷代園主:
1、王獻臣
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祖先吳人,隸籍錦衣衛。明弘治六年(1493)中進士,授職行人,又升遷為御史。
但他仕途並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者誣陷。一次被拘禁於監獄,杖三十,謫上杭丞。後一次在弘治十七年(1504),被謫廣東驛丞。
正德元年(1506),遷任永嘉知縣。後罷官家居。
當時王獻臣剛四十餘歲,正當壯年。回鄉之後,他以寧真道觀廢址及大弘寺址造拙政園。從此逍遙自得,享閒居之樂。
王獻臣活到67歲之後,73歲之前,即嘉靖十八年至二十四年之間,約70歲左右。他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名園輸于徐氏,孫以弔喪為業。
2、陳之遴與徐燦
明崇禎十年(1637),拙政園歸海寧陳之遴所得。陳之遴字彥升,號素庵,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官中允。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入侵牆子嶺,之遴父祖苞時任順天巡撫,因馳援不及被逮下獄而死。
之遴以「奸臣子」永不敘用,故他於順治二年(1645)降清,官至禮部尚書,弘文院大學士。
陳之遴得園後,一直在 任所未歸,園內景色,僅於圖中見之。順治十五年(1658)以「結黨營私」的罪名,全家遠謫遼東尚陽堡,拙政園也被籍沒入官。此後又曾發還陳之遴之子。
3、葉士寬
葉士寬,字映庭,吳縣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舉。先後任山西定襄知縣,潞安、紹興、金華知府等職,為士民稱道。任金華知府時,郡人為之立生祠,著有《浙東水利書》。
乾隆十一年(1746),葉士寬調寧紹臺道,後因父喪歸家,遂家居不出,買下了已散為民居、荒涼滿目的拙政園西部,加以修葺,還新築了擁書閣、讀書軒等建築,定名為「書園」。
登擁書閣四望,景色如畫,有北禪香市、古塔晴雲、春城夕照、晚市鐘聲。野圃疏香、北郭歸帆、戴溪月色、雙沼荷風。秋原獲稻、陽山積雪十景,士寬之子樹藩與其甥趙懷玉曾作十詠記之。
4、吳璥
吳璥,字式如,浙江錢塘人(一說平湖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曾總督河務。
嘉慶末年,拙政園中部歸吳璥所有,春日遊人如織。由於他長年在外做官,也無暇修葺經營,日久池館蕭條,滿目荒涼。
5、張之萬
張之萬,字子青,號鑾坡,直隸南皮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狀元,官至東閣大學士。他繪畫繼承家學,山水得王時敏神髓,為士大夫畫中逸品。
書法精小楷,唐法晉韻,兼擅其勝。與同代畫家戴熙,交往相契,人稱「南戴北張」。
同治十年(1871),張之萬任江蘇巡撫時,住在拙政園東部宅園(現工藝美校),愛拙政園幽曠雅緻,略加修葺。曾作《吳園圖》十二冊,繪園中勝景十二出,並請李鴻裔一一題詩。
後張之萬升任浙閩總督,離蘇有日,就與德靜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議,以價銀三千、修理銀二千匯交藩庫,於同治十一年(1872)一月,將拙政園改為八旗奉直會館。
6、張履謙
光緒三年(1877)正月,富商張履謙用六千五百兩銀子買下了原屬汪雲峰、汪錦峰兄弟的迎春坊房宅和宅北園地。當時園內「林木蓊翳,間存亭臺
一、二處,皆欹側欲頹」,園東即是拙政園中部。張履謙加以修建,名「補園」。
園中的浮翠閣,相傳原是太平天國忠王府的望樓,為三層樓閣,張履謙將其改建成二層。
7、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清末曾任雲貴總督。**九年(1920)左右,他已年近花甲,買下了拙政園東部房宅(今蘇州園林博物館),經過一年多修理,帶著姨太太定居下來。
房宅修築的幽靜精緻,居室的地板夏天可以拿掉,底下鋪有方磚。大門隔河有照牆,河邊的駁岸堆疊考究,門南筑有水碼頭。要坐船出遊,品嚐船菜,遊船可以一直停到大門口。
後來李經羲和姨太太相繼故世,他的兒孫繼承了房產。袁世凱的孫女(袁克定之女)曾借寓此宅,後嫁到桃花塢費家。「一·二八」抗戰時,十九路軍六十師師部也曾駐此。
李經羲的子孫後來或遷居香港,或留在上海,無人居蘇,此處房宅解放前已抵押與某銀行。解放後收歸國家。2023年11月由蘇南區蘇州圖書館遷入。
遊蘇州拙政園要多長時間
遊拙政園大概2小時,獅子林1小時,2園之間離的也很近。1 拙政園 始建於16世紀初的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園林以水為中心,植被多樣,建築精緻,展現了濃郁的江南特色。2 虎丘 蘇東坡曾為這裡寫下 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名句,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虎丘,有 吳中第一山 的美譽。3 寒山寺 寺...
為什麼HEBE要叫HEBE,ELLA要叫ELLA,SELINA要叫SELINA
因為這個組合是s.h.e,剛好跟英語裡面she 她 的字母是一樣的。selina是溫柔的月亮女神的意思,hebe是宙斯和赫拉的女兒 活力四射青春女神的意思,ella剛好就有火炬的含義,跟她們三個的性格非常的匹配,所以就叫selina,hebe,ella,組成了華語第一女子天團 s.h.e! seli...
為什麼叫“香港”,為什麼香港要叫香港?
吳田田 關於 香港 一名的由來,有三種傳說 一說來自 香江 據說早年島上有一溪水自山間流出入海,水質甘香清甜,為附近居民與過往船隻 淡水,稱為 香江 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稱為 香港 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 香江 卻成了香港的別名。另一說香港名稱來自 香姑 香姑是傳說中的女海盜,盤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