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有點意思si兒
龍舟節是苗族的節日。
1、歷史淵源
據**《施秉縣誌》記載:“船用長木製成,首尾具備,施以彩色,盪漾波心蜿蜒有勢,頗足觀賞”。清光緒《苗疆聞見錄稿》曰:“其舟以整木刳成,長
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橈激水,行走如飛。”清乾隆《鎮遠府志》記載:
“苗人於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龍舟戲,形狀詭異,以大樹挖槽為舟,兩樹合併而成。舟極長,約四五丈,可載三四十人。”
2、龍舟結構
龍舟古樸碩大,別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間一根獨木為母舟,直徑約70釐米,長約24米,兩邊各置一根直徑約50釐米,長約17米的子舟,平時舟身被放置在村口專門搭建的亭子裡,龍頭則放在村裡推選出的鼓主家,農曆5月20日至23日期間巫師會按傳統做法“起龍”,之後用竹篾將子舟和母舟並列紮成一排,裝上精雕細刻的五彩龍頭。
3、外形特殊
首先是龍舟的製造外形特殊。苗族獨木龍舟只用3根巨大杉木摳槽掏空製成,準確說最原始的應該是用3根獨木**而成。中間的一根稱為母舟,長達20餘米,兩邊的兩根叫子舟,長度在15米左右,平時分開擱置,競渡前眾人抬下水後,用麻繩或竹蔑將兩隻子舟**在母舟兩旁。
龍頭用柳樹精心雕琢而成,高大且色彩斑爛,有龍眼、耳、鼻、舌、齒,嘴含珠,腮掛須。
龍頸背部刻有鱗,裝飾著紅、黃、綠、白、青等多色彩繪。龍角是一對彎彎的大水牛角,典型的稻耕文化的產物,左右角上分別寫有“國泰民安”和“豐調雨順”。獨木龍舟的奇特還在於,有漂亮的龍頭,但沒有龍尾。
2樓:景德鎮市唐龍陶瓷****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龍舟節,賽龍舟,是我國中華民族端午節的活動專案之一,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楚國大夫屈原的一項活動。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3樓:上海膚康白斑病
龍舟節,賽龍舟,是我國中華民族端午節的活動專案之一;
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楚國大夫屈原的一項活動。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節日;
苗族的龍舟節是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幹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說:“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寬深水處。
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4樓:
馬奶節,是那個民族的節日
賽龍舟是什麼節日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賽龍舟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5樓:楊子電影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23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傣族的賽龍舟在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苗族的賽龍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以慶祝賽龍舟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而成,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長者任鼓頭,一名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划槳前進。
6樓:令狐奇志摩燎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參賽龍舟奮力爭先全力角逐的場面
龍舟是壯、苗、傣、白、布依、土家等諸多南方少數民族在節日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無論哪個民族,龍舟競渡時的舟都被裝扮成龍型,並以鑼鼓助陣。今天晚間時候的寧夏經視報道對龍舟這一民族運動會上參賽人數最多的比賽專案做了系統而全面的介紹。
龍舟競渡的起源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諫不成反遭放逐。悲憤中,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就在江中一條蛟龍想要吃掉屈原的屍首時,沿江百姓紛紛駕起小舟,擂起牛皮鼓,在江上追逐驅趕,終於嚇走蛟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賽龍舟。這個帶有悲劇色彩的傳說,給龍舟競渡帶來幾分神祕和悲壯。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化,時至今日,賽龍舟這項活動已經被我國各民族更廣大群眾所接受和喜愛,成為一項集競技、娛樂、健身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民族體育運動會競賽專案。
賽龍舟比賽也稱跑船,分男子組和女子組。每支參賽隊共23人。1名鼓手擊鼓於船頭,掌握全隊隊員的划槳節奏;1名旗手背對船頭,執旗而立,負責指揮;20名划船船員分兩側坐於船中,持槳划水,是龍舟的動力源;1名舵手在船尾掌舵,看旗手旗語,控制龍舟前進的方向。
這23名運動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但又需密切配合,龍舟前進的速度才會提高。因此,賽龍舟又被稱為“眾人划槳、一人行舟”的協作運動。選拔一名龍舟運動員也要從身體素質和思想品質著手,因為龍舟專案畢竟是23個人的團體專案,主要講一個團結合作,不講配合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
怎樣把23個人凝聚成一個人,看似一個人在做這項運動,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龍舟比賽的賽場長短視情況而定。一般是500米以下稱速度賽,500米以上稱耐力賽。在正式比賽時,百舸爭流、群舟競發,鑼鼓喧天,場面蔚為壯觀。
是極具觀賞性的一項體育賽事。賽龍舟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專案之後,這項運動進一步得到普及和提高。百漿擊水、舟行如飛,兩岸觀眾歡心笑語、加油助威,充滿歡樂祥和節日氣氛的場面將會是本屆民族運動會激動人心的一幕。
本屆運動會龍舟競賽使用標準龍舟:龍舟長18.40米(含龍頭龍尾),舟寬1.
10米。比賽專案為男子組、女子組和混合組直道競速500米、800米。混合專案23人中,最少應有8名女劃手。
參加龍舟比賽的運動員應有和衣游泳100米以上的能力。
寧夏龍舟隊曾在2023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目前,寧夏龍舟代表隊正在沙湖景區內緊張練兵。隨著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日期的日益臨近,隊員們摩拳擦掌,信心百倍,爭取取得最佳成績,為寧夏人民爭光。
7樓:酸了我的鼻
賽龍舟是漢族的,也是整個華夏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習俗,跟那個少數沒關係。除了後來移民進來的那些民族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神龍的節日
9樓:海邊吉卜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不是少數民族的。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
23凡獻導購網 端午 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 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這些是老夫小時侯聽老人們傳下來的,今我老了,有責任再傳下去讓後人們也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
旱地賽龍舟比賽規則是什麼
資深錦衣衛 1 每班每支龍舟隊伍由4名隊員組成,賽道長25米 寬2米。一組比賽由10支龍舟隊進行。請各龍舟隊按賽前佈置到指定場地進行比賽。2 比賽中運動員必須排成一列縱隊。當裁判員發令後,全隊整體協調一致,向前移動,並在前進搖晃身體,做出船兒盪漾的姿態。各隊在行進中比速度快。3 各隊隊員不得將船板弄...
西南一帶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有哪些
老黎一直生產龍舟的,買龍舟,找他,189的號,中間是3804,後面四位1413 賽龍舟是我國端午節民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