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有哪些名歌,新化山歌代表性作品

時間 2021-06-16 19:29:11

1樓:匿名使用者

新化縣是山歌之鄉。勞動之餘、喜慶節日、婚娶祭喪,縣人常以歌謠抒發感情,長期以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化民歌。其特點是:

蠻、野、逗、辣。從內容劃分,可分為歷史歌、時政歌、勞動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傳說歌、兒歌等。歷史歌有洞事歌、族歌、宗師歌。

《歌本歌》記載了梅山歌謠的起源,《罵歌》表達了梅山人民對宋將田紹斌**梅山峒民的聲討。時政歌有《清末民謠》、《**元年遊行歌》。勞動歌有樵歌、獵歌、田歌、秧哥、茶歌、開山歌、拓石歌及各種勞動號子。

《資水灘歌》長達600多行,對資水灘多水險及沿岸山川地理、土產山貨、風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動描繪。儀式歌有喜堂歌、喪歌、廟堂歌、茶贊、酒贊、神誥和各種儀式歌。歌謠中,數量最多、最膾炙人口的是被稱為“陶情歌”的情歌。

生活歌有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不合理的《十八姐三歲郎》、《世間最苦單身娘》等。傳說歌《楊益和潘九娘》敘說了梅州潘九娘相親選中擔柴郎楊益的故事。兒歌、搖籃曲有《月光光》、《搖啊搖》等。

新化名歌不但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在句式結構上,有四句頭、六句頭、八句頭和長段子,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長短相間式。因地域不同,民歌唱腔亦也差異,有高腔山歌、平腔山歌之分。

高腔山歌流傳於奉家、上團、天門、長峰、金鳳、白巖等山區。因地勢陡峭,交往不便,唱歌必須放開嗓子才能傳得很遠。這些地方的山歌具有高亢、嘹亮、粗獷、拖音長、節奏自由的特點,唱者用假聲。

平腔山歌流行城區、白溪、洋溪、田坪等地。白溪、琅塘流行溜溜歌,洋溪還有一種獨特的波羅山歌。在波羅山歌和滾板山歌中,高潮階段是中間的滾板句,一般滾板一口氣唱二十個字以後,多的一句滾到50多個字。

新化山歌代表性作品

2樓:唐朝詩人姚月華

查來的資料,供參考:

新化山歌是一種主要流傳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的漢族民歌。新化山歌內容廣泛、調式古老、風格獨特、音韻簡樸、結構多變,**特色鮮明,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句式長短有致,俚俗方言襯詞較多,說唱風味很濃。代表作品有 《十二月望郎》、《屋前屋後莫唱歌》、 《梽木葉子開花碎渣渣》、 《三根絲線兩根青》、 《小小姣蓮小小情》等。

新化山歌

3樓:

新化山歌 郎在高山打鳥開

郎在高山打鳥開,姐在河邊洗菜來;

哥:要呷菜來拿一把,要想交情亞《夜》裡來。

哥哥幾,夜裡來哦夜裡來,莫穿白衣白褲莫穿鞋要扛把小小鋤頭囉做招牌。

若要有旁人來查問你,你只說在那對門衝裡看許《水》來。

趕緊採納,謝謝

新化民歌男子出門十八遊

4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本是天排定,夫妻子女前世修,黃雲要進烏雲洞,蜜峰要採牡丹花

湖南新化有哪些風俗習慣

5樓:生命的步履

隨著季節的推移,農村各種蔬菜的成熟,一個無法固定日子的地域風俗“嘗新節”又成了新化縣部分農村的公眾話題。

“嘗新節”是新化縣部分農村的隆重節日,這一天會殺豬宰牛,炒些新鮮蔬菜,舉行家宴,或邀請親朋好友來家吃飯。據當地老人講,“嘗新”是一種原始的宗教祭典,節日當天到稻田裡採選早熟、豐盈的稻穗和菜地裡摘些新鮮蔬菜,再煮飯做菜,祭祀“五穀大神”,祈盼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後來就演變成了農村人的特有節日。目前新化縣只有田坪、溫塘、坐石、吉慶等少數幾個鄉鎮有這種風俗。

節日日期的確定各地有所不同,今年就有農曆五月二十九和六月十一兩種說法。嘗新節日子的確定一般要年長並且懂得推算天干地支的人才知道:“夏至三庚進伏,進伏逢卯嘗新”。

按這傳統的推算方法,今年“嘗新”定在六月十一日是正確的。

改革開放前,偏僻的農村生活物質很少,沒有什麼節日概念,過春節、過生日和“嘗新”謂之“三飽”。所以嘗新特別重視,因為在節日裡就有好吃好喝的,還可以到親戚家輪流吃上好幾天,互相融洽感情。嘗新前夕,當地百姓會忙活好些天,上山採挖些百合、尾參、沙蔘之類的山味來燉雞和排骨吃,吃了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精神特好。

串親戚家就提上一點肉,或帶上些百合什麼的做禮物,人情味特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餐桌上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嘗新的氣氛就沒有那麼濃厚了。到了這一天也只是象徵性的到家裡吃頓團圓飯,有時間就開車騎摩托送點西瓜之類的水果到親戚家遛一圈就回,飯也不願意吃,或者打個**說明一下了事,古老的節日習俗正在逐漸被淡化。

6樓:

新化的未來在哪?近幾十年來我們的家鄉新化顛沛流離,不知所終。關於新化的未來,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新化人每一個梅山兒女都非常關心的的。

由於對於婁底沒有文化(語言)上的認同,很多新化人都沒有歸屬感;對於曾經領有新化近千年的邵陽,回去已經成為不可能.

最近關於省直管縣改革新化冷江合併的傳言傳得沸沸揚揚。這個傳言是很可能成為事實的,因為新化冷江畢竟都有共同的文化底蘊(相同的語言,相似的風俗習慣,還有曾經是一家的歷史)。不過要想讓它變為現實還得努力,畢竟部分冷江人都有城裡人的心理作祟。

新化和安化合並,這是很多梅山兒女的共同心願。可是卻越來越少有新化人往北看了,所以新化北部山區都比較落後了。新化和安化合併有利於更好的保護梅山文化,做好梅山的名片。

不過阻力還是很大。因為新化安化自從分家後就沒有過在一起的歷史,語言風俗都有區別.

我覺得說新化的未來必須向西看了。向西看就是懷化的漵浦了。漵浦其實放在懷化真的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別人都說北方話,就它一個說湘語。

因為漵浦和新化的語言風俗習慣有很大相似性,如果它們合併組成一個市或者成為一個直管縣,我相信大家都會很有歸屬感的。

新化底下就是邵陽了,邵陽這個地方了,真的是欺人太甚了。我們新化在它手裡四分五裂了,又是冷江又是新邵,加上最近的搶路風波,邵陽簡直讓我們看透了!回去幾乎不可能了,如果真的有人讓我們劃回去,估計新化人民又會走上街頭**了,就像為了我們的滬昆高鐵.

新化其實本來自己就是一個大縣,可是在建國後這個分一點那個分一點就變得很小了。常常想念那些在邵陽虎口中的新化人(也就是新邵北部人咯)。他們在邵陽的壓迫下會不會想念曾經的家鄉~新化。

他們孤獨的在一個被豺狼包圍的地方,他們沒有歸屬感,有的只是對家鄉的一種亡國般的思戀,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新邵人,他們出門在外聽見新化話才覺得是鄉音。他們流的是梅山的血,唱的是梅山的歌,說的是梅山的話,!他們的願望是故鄉來把他們從虎口解救出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回到新化,回到故鄉!

7樓:匿名使用者

沒風俗沒習慣,豪爽就好了!要說有的話那也是全國各地都有的習慣!

8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習慣太多,不知你所反指哪方面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

9樓:豬豬將軍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可以用酷狗聽歌識曲聽出來是什麼歌曲的。

宣傳片(propaganda film)是製作電視、電影的表現手法,是對企業內部的各個層面有重點、有針對、有秩序地進行策劃、拍攝、錄音、剪輯、配音、配樂、合成輸出製作成片,目的是為了聲色並茂地凸現企業獨特的風格面貌、彰顯企業實力,讓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士對企業產生正面、良好的印象,從而建立對該企業的好感和信任度,並信賴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宣傳片從其目的和宣傳方式不同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企業宣傳片,產品宣傳片,公益宣傳片,電視宣傳片、招商宣傳片。

新化哪個酒吧最嗨

10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 兄弟新化的酒吧都不好玩

11樓:匿名使用者

江南酒吧不錯我 朋友還在那演出過

新化民歌嬌蓮愛我我愛她歌詞

12樓:

好朋友的祝福 - a-lin

詞:鄔裕康

曲:金大洲

你的煙最後戒掉了嗎

這些年過得還算幸福嗎

這咖啡的甜度 照舊是你愛的

重逢的我們 一切卻都變了

你問我還常常加班嗎

那口氣還是一樣的溫暖

時間總是教人 把好的都記得

當初為什麼 沒好好再見呢

那年我失去最好朋友和我最愛的人

你們相愛 我和悲傷共生共存

而愛從不由人 對錯不會永恆

但當時我只懂憎恨

你問我還常常加班嗎

那口氣還是一樣的溫暖

時間總是教人 把好的都記得

當初為什麼 沒好好再見呢

那年我失去最好朋友和我最愛的人

你們相愛 我和悲傷共生共存

而愛從不由人 對錯不會永恆

但當時我只懂憎恨

好想鼓起勇氣

陪你聊聊美滿的人生

你的快樂 我憑什麼感覺殘忍

眼眶就算苦澀

心也該放下了

好朋友我祝福你們

邵陽民歌都有那些?

13樓:匿名使用者

邵陽民歌似乎不是很厲害,但是邵陽有有名的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或“花鼓戲”。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於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於現在的邵陽市和邵東、新邵、 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

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源於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宗教**和說唱**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據史料記載,作為一種成熟的戲曲形態,邵陽花鼓戲最遲形成於清代的道光、咸豐年間。邵陽花鼓戲的發展,經歷了從“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丑、小旦、小生)到生、旦、淨、醜四行俱備的三個階段。“二小戲”是在對子花鼓基礎上形成的。

邵陽農村,逢年過節時,都有民間舞獅子、舞龍燈、車馬燈等活動,都要演唱對子花鼓。這種對子花鼓,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很簡單。在這種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有情節有故事的小戲,也形成了小丑,小旦兩個角色行當。

到了同治年間,隨著劇目內容的逐步豐富,劇中人物增多,才有了小生的出現,形成“三小”行當。**初年,一方面上演劇目不斷豐富發展,一方面與兄弟劇種的學習、交流不斷增加,在“三小戲”的基礎上增加了鬚生和花臉,形成了生、旦、淨、醜四行。

從風格上來看,邵陽花鼓戲可以分為東、南、西三種風格流派。東路源於“車馬燈”,以川調、鑼鼓牌子為主要**材料,藝人都是男角,多為巫師出身,一邊行巫,一邊唱戲。南路源於“對子花鼓”,**以走場牌子、小調為主,藝人女性比較多,常與踩軟索的雜技藝人合班演出,或者身兼兩種技藝,白天踩軟索,夜晚唱花鼓。

西路與南路同源,**上主要是小調,藝人也多是巫師出身,邊行巫,邊唱戲,男角為主,間有女旦。西路和南路合流得比較早,所以風格上差異比較大的只是東路和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