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部在什麼地方

時間 2021-06-11 15:18:53

1樓:風已微涼夜未央

科爾沁部

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後裔孛兒只斤氏,科爾沁有好兒趁、豁爾臣、胡洛真、火兒赤、爾填等多種漢語音譯名見著典籍。科爾沁部原居住在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和呼倫湖一帶。明代中期東遷至嫩江一帶。

為區別於同族之阿魯科爾沁,稱為嫩江科爾沁,亦即嫩科爾沁。明正德年間,達延汗之死,導致漠北兀良哈萬戶反叛,發生戰亂。為避戰亂,嫩科爾沁部於嘉靖年南遷到已西遷的兀良哈三衛之地駐牧。

明天啟四年(1624),科爾沁部首領與努爾哈赤於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馬烏牛正式結盟。2023年,努樂哈赤封奧巴為土謝圖汗。2023年,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國號為大清。

清對蒙古部族實行盟旗制,其時嫩科爾沁又分為科爾沁、郭爾羅斯、扎賚特、杜爾伯特等部。嫩科爾沁按滿洲旗制編為10旗:科爾沁一部6旗,分左右翼各前中後3旗;郭爾羅斯一部2旗,分前後各1旗;扎賚特一部1旗;杜爾伯特一部1旗。

這也就是人們所主的“嫩十旗”。旗上置哲裡木盟。

歷史上,孝莊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臨的皇后都是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

2樓:

科爾沁草原啊

科爾沁草原 科爾沁草原

拼音:kē’ěrqìn cǎoyuán

英文:horqin grassland

金山詞霸中的意思: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草原,包括大興安嶺南段東側的西遼河、霍林河、洮兒河流域。為溫帶南部半乾旱草原地帶。原為優質草原,後迅速沙化,一部分已退化為科爾沁沙地

又稱科爾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

地質構造上屬於鬆遼臺向斜、吉林準褶皺帶和內蒙古褶皺帶三大地質構造單元。第四紀以來草原西部緩慢上升 ,東部輕微下沉 ,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繼沉積了厚達200 餘米的鬆散巖系,組成了坨、甸的物質基礎。

氣候冬寒冷 、夏炎熱 ,春風大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西北風為主,春秋則為西南風 ,年均風速3.5米/秒 ,最大風速可達21.

7米/秒,大風日數常達30天左右。大風是沙地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區日照2900小時,日照率達67% ,10℃以上活動積溫3160℃,無霜期140~150天。

科爾沁草原坨、甸並存 。坨子地是指相對高度2米以上的流動、半流動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為白沙土和黃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隱子草、蘆葦、小黃柳、榆樹等。

3樓:大秦漢風

現在的 科爾沁沙地通遼市周圍

4樓:夏日幽涼

內蒙古孝莊皇后就是從這出的好像

5樓:勢明朗

科爾沁草原現大部分已變為農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稱科爾沁沙地。它是沿用古代蒙古族科爾沁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原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前旗和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漢旗以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即蒙古貞地區)等轄區。

6樓:博學駒

內蒙古大草原!

靠近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