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公主要抱抱呀
我們可以自己帶一瓶氧氣,以緩解高原反應對我們的影響,其次我們可以服用一些藥物,例如紅景天,在吃飯的時候應該使用當地的食品,按照當地的作息時間休息好,補充好睡眠。
第一次到高原的人都會產生一定的高原反應,而反應的強烈,應個人的體質而異,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高原反應時的應對策略。
有高原反應是正常的,不需要緊張。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精神。許多症狀是由心理或心理影響引起的,例如害怕穩定,缺乏心理準備,克服穩定的決心。
人們更容易患高原反應。
進入山區之前,必須適應身心健康,並且如果有條件,最好在低壓艙中進行間歇性的缺氧刺激和運動,這可能會從普通的缺氧環境改變為高原缺氧環境。生理調節。除了特別容易發生缺氧之外,目前,爬坡是防止急性高海拔疾病的最安全方法。
專家建議,進入高海拔地區時,有必要保持2500-3000 m達2-3天,每天的上升速度不應超過600-900 m。到達高原後的頭兩天,請勿喝酒或鎮靜催眠。避免受涼,防凍,注意保溫,並使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以確保充足的液體**。
當您第一次到達高原地區時,您不能走路,奔跑,奔跑或做體力勞動。不要吃得太飽,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不要喝酒或吸菸。
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保持溫暖並洗個澡,避免感冒或消耗體力。首先不要服用氧氣,要適應。
否則,您將無法呼吸高原中的氧氣。
掌握上面的高原反應應對策略,在應對時不要慌張,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身體適應能力。
2樓:之建
旅行前做好準備工作,旅行前兩週堅持有氧運動,到高原後,一切活動都應該比平常的速度減緩一些。
3樓:檸檬我超能
平時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去高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適量運動,有了高原反應後要多休息,多喝水,進行**
4樓:小短腿
平時在家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多爬山,去旅遊的時候帶點預防高原反應的藥。
5樓:邸衣
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會出現高反
6樓:溥晗晗
應儘量避免感冒.所以帶足厚衣服注意保暖.寒冷季節減 少洗澡次數
7樓:檸檬我超萌
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過多消耗體力,注意休息和保暖,多喝水
8樓:鯊魚辣椒
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缺水,一定會高反。
9樓:
自帶氧氣袋是很重要的呢,在去之前我們要保持好自己的體力,帶好藥
氣象屬於地理嗎?
10樓:梔雪清
氣象屬於地理。準確說是和地理關係較為密切。地理覆蓋的層面很廣,地質、**、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科學(師範)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氣象可以引申為氣象學,屬於大氣科學的分支,是現代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要研究農作物的生長,就要同時研究氣象和土壤等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屬於,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
其中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就有氣候學。
氣象學氣象屬於自然地理嗎
13樓:
1、氣象學定義:研究大氣及其物理現象的科學.隨著研究領域的擴大,20世紀60年代氣象學已發展為大氣科學.所屬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二級學科);
2、自然地理學定義: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種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闡明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功能、物質遷移、能量轉換、動態演變以及地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所屬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自然地理學(二級學科).
3、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係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複雜程度也不同.
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4、氣象學研究的是整層大氣,即研究大氣本身,相對較為單一;而地理學(自然地理部分)研究的是大氣對流層,非整層大氣,更注重各個要素(並非只有大氣單一要素),並作為統一的整體來研究.
5、氣候學應是地理學與氣象學的交叉學科,各有所長——氣象學更注重氣象要素多年變化的成因以及年際週期規律,相對單一細緻;地理學更注重氣候的空間分佈,氣候與其他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或響應關係,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係,相對更為綜合.如果非要說氣候屬於哪一門學科,個人才疏學淺,個人認為單就“氣候”而言,自然地理學研究的內容要比大氣科學(氣象學)稍多一些.
地理與天氣的一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