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甲午海戰中,若清軍勝利,中國會不會走向君主制呢?

時間 2025-04-11 13:35:12

1樓:落花雨

題目本身就有問題,你想說的應該是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中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可能性不大,因為中國封建歷史悠久,君主觀念深入人心,且當時封建勢力強大。

2樓:人山仁海

1840和1856年的兩次鴉片戰爭,已經向世界展示了清朝是乙個有錢,虛弱,且願意賠款的國家,清朝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落後,而是在行政,稅收,工業,軍事,教育,制度上的全方位的落後於時代,如此之清朝怎能不敗?

3樓:無能為力大蒜

不會。即使清軍勝利了這一次,但是當時清朝已經沒落,封閉腐朽,即使沒有這一次的戰爭也撐不下去了。

4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會的,因為當時的清朝他們一直非常的獨立,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

如果甲午海戰大清戰勝了,中國的歷史是否會改寫?

5樓:據說小白

我覺得不會,歷史的發展是一種必然,如果勝利了大清也只會多存活一段時間,最終的走向仍然是被覆滅,封建王朝必須要被取代。

6樓:飛夜太黑

不會改變,兩半社會性質和資本主義劃分世界市場的格局仍然不變,自然經濟瓦解解體是歷史的必然性不會因為一場戰爭改變。

7樓:郭嬋

不會,清王朝洋務運動沒有改變封建制度的腐敗本質,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清王朝。

8樓:史蒂芬斯

應該是會的,如果說當年的這場大戰能夠戰勝的話,也能夠提公升我們的國際地位,中國的歷史可能也會有所變化。

9樓:厚德載物

應該會改變,最起碼侵華戰爭會晚幾年出現,到時候國家的實力也會隨之提公升,也不至於讓日本人打的那麼慘烈。

甲午大海戰清軍戰敗主要原因

10樓:網友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準備不足。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

三、信奉「**決定論」。

四、放棄和喪失制海權。

1、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

2、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而此時的清朝是乙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

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確實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5、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如果大清勝了甲午海戰,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11樓:大道之行

即使勝利也不能擺脫清**被宰割,被殖民的命運,因為當時的清**已經腐朽至極,再加上國力逐漸衰敗,軍事力量也比較薄弱,所以必然會迎來被宰割的命運,也就是說中國必須要經歷那段屈辱才會有新的中國誕生。

12樓:點菸用火柴

中國不會是現在的中國,如果甲午戰爭勝利,那麼中國現在就會是世界上第一大國。

13樓:小詹每天學

不會,如果中國在甲午海戰取得了勝利,就會打擊一點日本想要侵略中國的野心,中國的經濟會發展得好一點,經濟會更加飛速發展。

中日甲午戰爭清廷為何會戰敗,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在哪?

14樓:新鮮妃子笑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失敗的原因是清朝用訓練彈去打仗,當時清朝的海軍是很強大的,應該是碾壓日本才對。

15樓:王遠波

因為清**壓根沒準備,而日本謀劃了十幾年,還有我們**的不先進,以及人們由於吸取大煙導致戰鬥力不強所造成的結果,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這和我們的閉關鎖國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

16樓:超級加醬

清軍只是紙老虎。清廷縱然有了提公升但並不足以對抗當時政治改革的日本,清朝仍處於腐朽之中。

17樓:愛小樹苗

因為在甲午中日戰爭時,中國的主要策略還是避戰,也不懂得奪取制海權。兩者之間的主要差距還是科技實力和戰略戰術。

甲午海戰中的甲午是什麼意思

干支紀法以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與十二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合成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

甲午海戰中的逃跑將軍葉志超,他最後是何結局?

趙懷業是安徽合肥人,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趙懷業先是在大連灣炮臺駐守時不戰而逃,繼而在鎮守旅順。時再次不戰而逃。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趙懷業在大敵當前時,忙著將大量軍糧 服裝運送到煙臺售賣,換成真金 同時親自來到碼頭,將家眷和財產用船送到煙臺。戰後,趙懷業被革職查辦,交刑部議處。在李鴻章。的庇護下,沒...

科舉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有,歷史上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都有哪些人?

忻燁華 1 張又新 字孔昭,深州陸澤縣 今河北省深州市西舊州村 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初應 巨集辭 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 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2 武翊黃 字坤輿,河南緱氏 今河南偃師南 人。官大理卿。工正書,長慶元年 八二一 白居易所撰唐張誠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