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我認為在五代十國的時代,要想讓小勢力發展起來,一方面要韜光養晦,壯大自己的勢力,培養壯大軍隊,發展經濟,另一方面主要進行兼併戰爭,因為小勢力畢竟領土有限,只有兼併他國才能夠有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去發展勢力。
2樓:義小丫
五代十國的小勢力,可以依照自己的地理位置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並且尋找其他大國的幫助衣服他們發展自己的小國。
3樓:網友
應該不斷的發展人口,做好耕地和生意,這樣才是最正確的。
五代十國的那些小勢力,如何做才能發展強大?
4樓:史學二兩
五代十國時期的小勢力之所以能夠發展強大,一方面是依靠著他們優勢的地理位置,另外一方面則是依靠主要來自於北方契丹的幫助。
一、優秀的地理位置是五代十國小國家發展的乙個重要因素。
在五代十國時期,都使得唐王朝因為藩鎮割據已經分別發展成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國家。五代十國只是乙個總的統稱,這其中最強大的無非就是那麼梁,唐,敬,漢,周幾個國家。其他的偏居於吳越一帶的吳越國以及南唐等小的國家。
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位於江南這一帶,風土人情都非常的彪悍,而且非常會掙錢。這一帶的天氣,氣候以及地理環境非常適合耕種,於是國家就有了大量的腹水**,這些賦稅**幫助這些小的國家在短暫的時間裡面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使得他們有更多的精力養成自己的軍隊,而這些軍隊成為了對外征戰的主要力量。
正是靠著這些主要力量,所以他們才能夠在一定的時間裡面撼動。當時一些比較大的勢力,從而擴充自己的地盤,發展強大起來。
二、北方契丹的幫助也是使得五代十國小勢力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
在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向以石敬瑭為代表的後晉和北漢,這些小的事例在很短的時間裡面能發展起來,並不僅僅依靠的是自身的實力,而是藉助契丹等少數民族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當有其他國家來侵略的時候,自己則通過向這些國家求救,獲得更好的幫助。可以說,正是有這些國家的幫助,使得五代十國的小事裡能夠在短暫的時間裡面發展壯大,一躍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幾個重點勢力。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因為五代十國的有些小勢力可以依靠自己優秀的地理環境以及地理位置為自己謀求更多的財富與軍隊,另外一方面,有些五代十國的小勢力可以依靠北方契丹民族的幫助,藉助他們的兵力將自己的地盤牢牢鞏固,從而發展壯大。
5樓:小軒愛收集
那些國家的勢力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國土,所以他們必須要不斷的進行吞併,先吞併一些比他們更小的國家,然後開始吞併大國家。
6樓:陽光的
五代十國的小勢力只有團結起來相互聯合才能夠發展壯大,因為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成功的。
7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像朱元璋那樣「廣積糧,緩稱王」就能壯大起來,這樣就可以不受別的政權的關注,贏取發展的時間。
五代十國怎樣形成的
8樓:網友
先是唐朝末年,朝廷腐敗,皇帝(僖宗)年幼,外加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逼得王仙芝、黃巢這一干私鹽販子率眾起事。把僖宗趕到了四川,黃巢入長安稱帝,建元大齊;然後虎死餘威在,僖宗讓天下各個藩鎮起兵勤王,大傢伙一合力,就又把黃巢趕出了長安。這期間,表現突出的就是後來的兩個短朝代的太祖皇帝:
朱溫和李克用。
朱溫開始是隨黃巢一起造反的,後來投的誠。李克用是沙陀族人,為了在大唐朝有個立足之地,而幫大唐朝打仗的。
黃巢出長安後,頭腦子發昏,死磕陳州達年餘,結果就被朱溫、李克用外加當時的徐州節度使時溥、及陳州城裡的趙犨(音同抽)給滅了。
黃巢雖滅,朱溫卻壯大了實力,有了異心。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相繼滅了其他不少的節度使。又和李克用積下了樑子(參見「上源驛」事件)。
後來唐朝的僖宗翹辮子,他弟弟昭宗用力過猛,想征服各大藩鎮,卻用錯了人,辦錯了事,在向李克用動手時遭遇重創(參見「陰地關之戰」)。
從此,唐朝走向了末路。三國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五代初的朱溫學了大半個曹操的樣,(曹操沒自己稱帝,他稱了,所以說學了大半個)。
唐從此就滅了。
9樓:網友
就這樣行成的,歷史這個東西不能這樣問。
五代十國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10樓:緋攻
五代亦為陶藝的重要蛻變期,也是由民間走向官方制窯。民窯與官窯分道揚鑣,爭奇鬥豔,成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時期。官方創設官窯,專門**皇室和**所用。
在北方有後唐、後周的御窯,在南方有吳越國的秘色窯,西南方有前蜀、後蜀的官窯。而民間也保持優良的傳統,例如位於河北的定窯即十分興盛。而吳越國的越器,其燒製技術優良,十分有名。
五代豎猛的陶瓷匠師更是創造出「雨過天青」的傳世之寶,成為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制窯技術也遠傳國外,西元918年後梁時期時,高麗便學會中國的造瓷技術,並在康津設立了窯廠,此後又陸續傳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國。五代亦為陶藝的重要耐寬蛻變期,也是由民間走向官方制窯。
民窯與官窯分道揚鑣,爭奇鬥豔,成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時期。官方創設官窯,專門**皇室和**所用。在北方有後唐、後周的御窯,在南方有吳越國的秘色窯,西南方有前蜀、後蜀的官窯。
昌纖亮而民間也保持優良的傳統,例如位於河北的定窯即十分興盛。而吳越國的越器,其燒製技術優良,十分有名。 五代的陶瓷匠師更是創造出「雨過天青」的傳世之寶,成為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制窯技術也遠傳國外,西元918年後梁時期時,高麗便學會中國的造瓷技術,並在康津設立了窯廠,此後又陸續傳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國。
五代十國時,什麼勢力進一步發展
11樓:網友
五代十國(西元907年-960年[1-2]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包括五代(907年-960年[1-3] )與十國(891年-979年[1] )等眾多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907年唐朝滅亡開始,至960年宋朝建立為止,部分史家則定義為到979年宋朝統一十國剩餘政權為止。
五代十國。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代之外有眾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稱制立國(稱王或稱帝)的割據政權被稱為十國。十國之外,還有晉(後唐前身)、岐、盧龍(燕)、定難、成德(趙)、義武(北平)、朔方、歸義、河西、武平、殷、清源(泉漳)、靜海等諸多割據勢力。
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合稱《十國志》,其後劉恕又作《十國紀年》,《新五代史》則著「十國世家」,遂有「十國」之稱。部分史家循晉為後唐之前身、殷屬閩國之分支均不單獨列入十國之例,以北漢為後漢之殘餘而不列入十國,將燕、岐納入代表性割據政權稱」十一國「,故又有」五代十一國「一說。二者均指同一歷史時期,唯對政權定位存在略小差異,因歷史正統性和長期使用習慣一般仍多稱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年代順序是怎樣的啊,五代十國的更替順序具體是什麼?
五代十國 907 960年 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 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 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
五代十國的南漢開國君主是那位,五代十國各國開國皇帝分別是誰,還有他們的簡介!!詳細!謝謝!!!
南漢開國君主高祖劉巖 五代十國各國開國皇帝分別是誰,還有他們的簡介!詳細!謝謝!五代十國 公元907 960年 907 丁卯 後梁 太祖朱晃 開平 元年 吳越 錢鏐 天佑 四年 吳 楊渥 天佑 四年 前蜀 王建 天覆 七年 楚 馬殷 立 南漢 劉隱 立 閩 王審知 立 南平 高季興 立 908 戊辰...
五代十國時兩川指哪,五代十國分別是指哪五代與十國
基本就是蜀國和巴國 巴蜀即為兩川之地。希望。五代十國分別是指哪五代與十國 五代 後梁 後晉 後唐 後周 後漢。十國 吳 南唐 吳越 楚 前蜀 後蜀 南漢 南平 閩 北漢。以上國家構成了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五分鐘帶你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五代所指的就是五個朝代所留下的後代,所以就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