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春季的風啊
他現在正在陝西省楊凌區。現在他的陵墓儲存的非常的不好,看起來非常的淒涼。
2樓:壬麗滄
隋文帝死後葬於泰陵,位於今陝西省楊陵區五泉鎮王上村,為文帝與獨孤皇后的合葬墓。文帝夫婦崇尚節儉,所以陵墓規制較之前歷代帝陵為小,隨葬物品似乎也不多。據當地鄉民傳說,泰陵無寶可盜,歷代軍閥土匪至此尋寶,皆未有收穫。
3樓:可愛的冰露
隋文帝死後葬於泰陵,殘存的陵墓佔地總面積為萬平方公尺,陵冢高公尺,呈覆鬥形。陵區周圍環境蕭索,讓人頗有悲涼之感。
4樓:依依很美的
葬在了陝西扶風縣。儲存的狀況不是很好,而且陵墓中並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看上去比較淒涼。
隋煬帝陵墓在**
5樓:艾視課科
隋煬帝陵,現為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揚州市邗江慎兄區槐泗鎮槐二村。隋煬帝楊廣(西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殯於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臺下,唐平江南後,以帝禮改葬雷慎孝汪塘現址。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學士阮元為其立碑建石,揚州知府伊秉綬隸書「隋煬帝陵」。2013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一處房地產專案施工時發現了兩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誌顯示墓主為隋煬帝楊廣。
西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西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正是根據上述史料,專家推測另一座墓的墓主應為蕭皇后。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隋京師大興, 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遷寬仔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西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
隋文帝的陵墓有沒有被盜
6樓:網友
隋文帝的陵墓早年就已經被盜(很可能在隋末或唐代)。
隋文帝陵原名為太陵,是隋朝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合葬陵墓。滿清時發現並修繕,改為現名「泰陵」。帝陵又名泰陵、楊陵,營建於隋仁壽二年(西元602),位於今陝西扶風縣城東南20多公里外的五泉鎮王上村。
其東為楊陵火車站,南和張上村毗鄰,隔渭河與終南山相望。
陵因屬皇家陵園,佔地寬敞,規模巨集大。從殘存的陵園基址看,東西長756公尺,南北寬652公尺,總面積達49萬餘平方公尺,四周還儲存有闕樓的基址。
陵園外有隋文帝廟遺址,是後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廟宇建築巨集偉瑰麗,其佔地面積近15萬平方公尺。
經歷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雨的帝陵益顯古老滄桑,園內地面建築及文物已蕩然無存,僅留高公尺的土夯築成的覆鬥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鐫刻"隋文帝泰陵"五個大字,系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手筆,扶風知縣熊家振勒石立碑。
隋文帝的陵墓有沒有被盜
7樓:網友
隋文帝的陵墓早年就已經被盜(很可能在隋末或唐代)
隋文帝陵原名為太陵,是隋朝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合葬陵墓,營建於隋仁壽二年(西元602),位於今陝西扶風縣城東南20多公里外的五泉鎮王上村。滿清時發現並修繕,改為現名「泰陵」。
陵冢高公尺,呈覆鬥形,夯築而成。底部面積為26560平方公尺。陵冢頂部平坦,呈南北寬38公尺。
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公尺,現殘存東西長166公尺,南北寬160公尺。陵冢周圍原築有夯土城垣,現已基本毀壞,唯北城尚有殘牆,長約130公尺,最高處公尺,殘存寬公尺。夯層清晰,夯窩明顯。
經初步鑽探,陵垣東西長756公尺,南北寬652公尺,總面積萬平方公尺。
帝陵十大謎團:隋煬帝墓還原歷史真相
8樓:得書文化
4月14日,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證實,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專家們初步認為墓主人應為隋煬帝楊廣。
此前公佈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
像這樣的中國帝王陵墓的謎團還有很多,在此我們為廣大的網友盤點其中十大最著名的陵墓。
西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但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開啟,是否開啟,目前尚沒有時間表。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消槐。
另外,開啟秦始皇陵也與我國「保護為主」的考古發掘政策不符。有關專家稱,如今幾乎沒乙個國家主動開掘帝陵。「儘量不主動發掘」的理念在20世紀中後期已成為國際共識。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於西元649年駕崩後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確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乙個千古之謎。
詩人杜甫曾經在一首題為《重經昭陵》的詩中寫道:「靈寢盤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佈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園,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館」、「歷代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譽。
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區域性探測,以缺槐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和左右宮殿組成。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公尺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但由於目前乾陵地宮尚未開啟,一切還是謎團。拿扮友。
隋煬帝的陵墓沒有隋煬帝,他到底死在了**?
9樓:刺客侃八卦
至於陝西咸陽的隋煬帝墓,考古專家一致認為,那裡只是隋煬帝的衣冠冢,並不是真正的隋煬帝墓,它只是起到了乙個紀念的作用。
李世民的墓埋在哪啊
10樓:網友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昭陵距西安市70千公尺,咸陽市30千公尺,咸陽國際機場25千公尺。
從唐貞觀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公尺,佔地面積200平方千公尺,共有180餘座陪葬墓;
昭陵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11樓:匿名使用者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在陝西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的九山上。
陵園面積2萬公頃,周長60公里,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12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於今禮泉縣境內的九嵕山,被譽為"天下名陵"。 昭陵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合葬陵墓,位於今禮泉縣東北10多公里的九宗山。昭陵是唐代規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其總面積為2萬公傾,陵園周長60公里。
陪葬昭陵的王公貴族達200餘人。
隋文帝陵墓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泰陵建於隋仁壽二年(西元602年),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獨孤皇后的合蘆薯葬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楊陵區城西5公喚譁鬧裡處三畤原上,即:楊陵區五泉和罩鎮王上村。此處埋葬的是隋代開國皇帝文帝——楊堅,楊陵區因此而得名。
對隋文帝的評價?如何評價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 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如何評價隋文帝楊堅?我覺得隋文...
隋文帝有什麼歷史功績,隋文帝的主要貢獻
倫蕙碧巨集浚 1 隋文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到隋統一前近400年的 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使隋代獲得了 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的讚譽,為中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2 確立三省六部制,設尚書 門下 內史三省,以尚書令 納言 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
隋文帝的治國觀點是什麼,隋文帝治國的主要講什麼
隋文帝楊堅 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 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 聖人可汗 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