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個人奉師續遼史的,是誰啊

時間 2025-03-14 00:15:17

1樓:網友

沒聽說過 只知道 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遼史卷

2樓:網友

就是遼史第72卷。

遼史》撰成於元朝,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遼史》記載的是遼朝的歷史。

第72卷是列傳。

急~~~遼史高手進~~~

3樓:網友

楊四郎娶的那個就是有名的蕭太敬運後。什弊稿稿麼時候死啊什租孝麼時候娶的不知道。

只知道1004年簽訂澶淵之盟。

4樓:網友

1、激滲槐騙喊談人明友的。

請問遼史是誰寫的?

5樓:網友

《遼史》(元·脫脫等) 撰成於元朝,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遼史》記載的是遼朝的歷史。遼朝是十世紀至十二世紀前期契丹族在我國北部、東北部以至西北部遼闊地區建立的強大王朝。

遼史》的特點是列表較多,共有八表,僅次於《史記》和《漢書》。《遼史》的表多,減少了立傳之繁,省卻了許多篇幅,彌補了紀、志、傳記載的不足。其中的《遊幸》、《部族》、《屬國》三表,是《遼史》的創新。

通過列表,使讀者對各部族、各屬國的情況,以及與遼朝**的關係,都一目瞭然。減省了不少筆墨。當然,表裡記載的材料難免與紀、志、傳中的重複,但列表多彌補了《遼史》過於簡略的缺點,從而使「一代之事蹟亦略備」。

遼史》校勘成果可觀,是本時期遼史學取得進展的乙個重要標誌。《遼史》的缺略、訛誤勘稱二十四史之最。對於《遼史》的缺略,如前所述,從清代以來就不斷有學者為之拾補;而對其訛誤的校勘,到本世紀才有較大進展。

主要有:馮家公升《遼史初校》。馮氏自1931年秋起,遍閱所能見到的《遼史》各種版本,凡23種,歷時2年,撰成《遼史初校》。

以同文書局本為底本,以「百衲」、「南監」、北監」各本互校。此書後來收入《〈遼史〉誤證三種》(中華書局1959年)。羅繼祖《遼史校勘記》8卷。

作者在序中指出,《遼史》「繆戾非僂指所可計」,撮其要者約為四端:一曰姓名之異,二曰名字互稱致稱歧誤,三曰記事矛盾,四曰疏漏。於是依清武英殿本,而參以元刊及明南北監本校之。

此書撰成於1938年。195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版。張元濟《遼史校勘記》(稿本)也是這方面的重要著述。

此外,馮家公升《〈遼史〉與〈金史〉〈新舊五代史〉互證舉例》(《史學年報》2卷1期,1934年;後收入《馮家公升論著輯粹》),傅樂煥《遼史覆文舉例》(收入《遼史叢考》),也屬《遼史》校勘方面的著作。這些校勘成果,為後來中華書局出版的校點本所採用。

遼史.列傳第三十五.能吏

6樓:印曼

你家的味道的褲子了一次就好像。

鄧奉是怎么樣的人,鄧奉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鄧奉,27年 南陽新野 今河南省新野縣 人。鄧奉是鄧晨 劉秀的二姐夫 之侄,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鄧奉起兵於淯陽縣,曾經保護過劉秀的妻子陰麗華及其家人,劉秀稱帝后封為破虜將軍。因為吳漢縱兵劫掠南陽百姓,鄧奉率軍將吳漢驅逐出南陽,成為漢軍的叛將。公元27年 建武三年 劉秀親征,鄧奉兵敗出降,被斬首。也算...

有以奉家村風俗寫的作文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瞭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 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但我好像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太大的長處

逼逼自己 話是這樣說,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明確定位到自己的長處的!這種感覺也不是一個人有,我也有過,啥都會一點,但都不精,三腳貓,懵懵懂懂,就瞎想!最後還是要從自己興趣愛好發展,有時候自己的愛好,往往就會變成自己的長處! 知名不具具 既然前提是肯定每個人都有長處,那你也一樣啊。比如對自己的評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