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t藍色
奪魁--魁指首選。明代科舉制度以五經取士,第一名為經魁,所以稱獲得第一即稱「奪魁」。
榜首--榜是木牌,舊時官府帖告示處,引申為揭示的名單。科舉考試的結果要張榜公佈,「榜首」即在全榜之上的第一位。
鰲頭--唐宋時皇帝殿前臺階上刻有巨鰲,科舉發榜時進士第一名(即狀元)立於此處迎榜,稱作獨佔鰲頭,意為佔據第一。
問鼎--夏、商、週三代的九鼎為傳國之寶,鼎是國家的象徵。舊時市用「問鼎」比喻篡奪最高權力,今天則多用於體育比賽中,比喻奪取第一。
桂冠--古代希臘人曾經用月桂樹葉編成冠冕,贈給有名的英雄或詩人。後來就用「桂冠」來稱代第一。
執牛耳--古代諸侯歃血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於珠盤,由盟主者執盤,因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後來用它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故亦有「第一」之稱。
2樓:逍遙姣姣
古時候對於第一的解釋應該是狀元。然後就是。榜眼和探花。
3樓:來自水杉王正經的尼莫
孤時候對第一的解釋是:狀元,探花。
4樓:匿名使用者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傅產、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呂祿上侯,位次第一,請立為趙王。"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北魏]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常以正月、二月預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糞火軟,無此二患。"
古代表示第一的詞
5樓:匿名使用者
奪魁 狀元 榜首 首位 魁首 折桂 桂冠 問鼎 奪標 執牛耳 領銜。
首屈一指、名列前茅、鶴立雞群、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6樓:小夥子嗎
獨佔鰲頭」,是因皇宮大殿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與鰲(大龜)。唐宋時,考中的進士要站在臺階下迎榜,為首的狀元則榮幸地站在大龜腦袋上,故曰「獨佔鰲頭」。學而優則仕,是封建時代的金科玉律。
魁星掌管著文人們的榮辱成敗,自然非同小可。儘管它鬼裡鬼氣,卻極受讀書人崇拜,有些人在考試時,在座右貼上魁星像。有的還在懷裡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神明保佑,文運亨通。
首屈一指。獨佔鰲頭。
一馬當先。前無古人。
一鳴驚人。身先士卒。
出類拔萃。所向披靡。
無往不勝。無與倫比。
無價之寶。無庸諱言。
一舉成名。當仁不讓。
首當其衝。笨鳥先飛。
史無前例。天下第一。
唯我獨尊。名列前茅 甲冠天下,一馬當先,首屈一指。
連中三元,天下第一。
7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 榜首 首位 魁首 折桂 桂冠 問鼎 奪標 執牛耳 領銜。
首屈一指、名列前茅、鶴立雞群、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8樓:匿名使用者
首屈一指、名列前茅、鶴立雞群、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9樓:飄飄花若綠
獨佔鰲頭。
無出其右。技壓群雄(武林盟主)嘻嘻。
金榜題名。
古代表示第一名的五種說法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1、狀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狀元是陳家先賢們習文求仕的最高理想。狀元橋上雕刻有漢代頭懸樑的孫敬,戰國椎刺骨的蘇秦,晉朝映雪讀書的孫康,沒有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寒窗苦讀,就不會有二月杏花八月桂的人生輝煌,沒有頭懸樑、椎刺骨的堅韌之志,就沒有高人一等的狀元及第。
2、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佔鰲頭」比喻佔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原指科舉時代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佔首位或第一名。
3、魁首。指的是首領,居首位者。多用作褒義,用來指稱在同輩中才華居第一的人。形容文章寫得最好,文才極高。
明清時期,科舉分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取士,每經第一名稱經魁,又稱魁首。同時取得各經第一名的人被稱為五魁首。
相傳明成祖朱棣自恃才高,想顯露一下,就改名換姓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發榜時才得了第五名,朱棣十分惱怒,主考官非常害怕得罪皇上,但金榜已出不能更改,於是就在榜上加上註解:「第五名為前四名之魁首。」
4、榜首。科舉時代對鄉試第一名的美稱。泛指第一名。
自唐朝以來,這個稱謂就已經存在了,雖然也有過 狀頭 、 榜首 等不同叫法,但是得以傳承,鄉貢是指在貢院中選拔的舉人。其次,是在某些場合、環境裡,用通俗易懂的考試術語來夸人。
5、桂冠。把月桂樹的枝條或花圈作為一種勝利或傑出的象徵。
古代希臘人授予傑出的詩人或競技的優勝者以桂冠。後以指某種光榮稱號。 秦牧 《藝海拾貝·蜜蜂的讚美》:「我們儘可把蜜蜂人格化,為它獻上一頂桂冠。」
11樓:矯俠晁容
冠軍:源出於我國古代將軍的稱號。楚時宋義伐秦,號「卿子冠軍」;西漢傑出的軍事家霍去病,征討匈奴卓立功勳,漢武帝封他為「冠軍侯」,意為「冠」於諸「軍」之上,是卓絕的將領。
魏晉南北朝時,設有「冠軍將軍」。後來科舉時代,借用為考試獲得第一名者。
桂冠: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露珠女神達芬,而達芬立志獨身。後來太陽神猛追女神,將要追上時,女神卻變成了一棵月桂樹。
太陽神無限深情地表示,我還是永遠愛你,讓你成為最高榮譽的象徵。因此,後來的歐洲人便用桂樹的枝葉編織成圓圈給比賽的勝利者戴「冠」作為獎賞,稱為「桂冠」。直到2023年才由瑞士以「金幣」代替「桂冠」發獎而廢止。
鰲頭:古時京考完畢後,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晉見皇上。殿前石級正中,有一塊雕著「鰲」(大海龜)和龍的大石板,新考中的頭名狀元要單獨站在刻有鰲頭的石板上,以示尊重。
所以對第一名有「獨佔鰲頭」的美譽。
魁首:也稱勝利奪魁。古代科舉制度,分別以「五經」錄取考生,每經之首選者為魁首,亦稱經魁。後廢其例,鄉試中前五名仍稱五魁,奪魁為奪得第一名的美稱。
榜首:也稱名列榜首。古時公佈應選人員名單,往往張貼皇榜,第一名列於榜首,因此,榜首便成為奪得第一名的美稱。
古代表示第一名的五種說法
12樓:天天天藍
1、首:第一。
如:首功(第一等功勞);首選(當選為第一。科舉時代考試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惡;首犯;首事(首要的事);首從(主犯與從犯)
2、魁:為首的,居第一位的。
如:《呂氏春秋》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意思是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第一名,賢士名人的從來沒有過。
如:魁首(指稱在同輩中才華居第一的人)
3、獨佔鰲頭:原指科舉時代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佔首位或第一名。
鰲頭: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
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佔鰲頭第一名。」
4、榜首:原指科舉考試錄取名單告示上的第一位。現在多指首位或第一名。
榜:匾額;考試錄取名單的告示;公開張貼的文告。
5、狀元:殿試第一名。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經過第一次童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第三次考試叫鄉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被薦舉之人。
其中鄉試裡邊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
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第四次考試叫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參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進貢給天子的士子。
貢生裡邊的第一名叫會元;到皇帝那兒的考試叫殿試,通過殿試的叫進士,進士裡邊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
13樓:杯中星辰闖天涯
冠軍、鰲頭、魁首、榜首。
桂冠冠軍:出自秦末,宋義伐秦,號「卿子冠軍」,又比如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
鰲頭:出自科舉,科舉之狀元,在御殿唱名時站的地方,是一隻鰲頭。那個地方只能是狀元的,所以叫獨佔鰲頭。
魁首:出自科舉,古之科舉,以五經取士,每一經的第一名叫魁首。
榜首:大抵也是出自科舉。考完科舉後的成績榜,文雅的叫法叫桂榜,桂榜第一,稱榜首。
桂冠: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出自希臘神話,二說,指桂榜第一的另一種叫法。
14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花魁,榜首,我就知道三個咯!
中國古代漢語裡哪些詞語表示第一的意思?
15樓:帥帥好男生
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的字詞意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我國古代表示第一的有魁首、狀元等,還有一些比如墨家的領袖也被叫做鉅子,以及一些成語比如獨佔鰲頭等都有表示第一的意思。
16樓:頂哈卡
狀元、龍頭、首位、冠軍、桂冠、鰲頭。
古代第一叫什麼?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第一名叫:頭名,魁首等。
古代對第一的表述有哪些?
18樓:小黑放大啊啊啊
奪魁 狀元 榜首 首位 魁首 折桂 桂冠 問鼎 奪標 執牛耳 領銜。
首屈一指、名列前茅、鶴立雞群、出類拔萃、超群絕倫、獨佔鰲頭。
19樓:網友
桂冠、狀元、花魁、榜首
古代一夫多妻制中男女之間的稱呼,古時候對女人有哪些稱呼
蒙檀 男對女 卿 汝 娘子 夫人 或者直呼名諱.女對男 君 爾 夫君 相公 老爺 郎君. 中國漢族沒有一夫多妻制,從來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如果你問少數民族和國外,那俺就不知道了 男對女 正室 夫人 側室 侍妾 妾 女對男 夫君 郎 古時候對女人有哪些稱呼 我哥好帶感 女流 儒林外史 第41回記載 看...
古代一串錢是多少個呢,古時候的 一串錢 有幾個銅錢?
輝煌 串在古代不是很正式的計量單位,一般根據個人使用方便為主要目的,常見數量多為十數或數十枚左右,很有些今日零錢硬幣包的意味。而吊 貫相對正式一些,只是由於其計量單位是千枚錢為準,所以其截繩一般都是當時千文錢的長度,也因此常有千文繩串百餘文或數百文錢的。這在作品中大多都會有特意註明,或直接寫出具體錢...
古時候說的 一石米 等於多少斤
呼阿優 一石大米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林甘泉主編的 中國經濟通史 秦漢經濟史 上 認定 漢代1石 2市鬥,1市鬥 13.5斤,1石 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鬥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鬥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資料。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