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汾城之戰贏了嗎,秦昭襄王是贏稷還是贏則

時間 2023-02-14 18:25:09

1樓:最強大腦花

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帶火了數千年前的秦國曆史,雖然大秦帝國之崛起是一部不錯的歷史劇,但不得不說,結局有些潦草,憑空杜撰的汾城之戰,想要給秦昭襄王臉上擦光抹油,實際上不過是畫蛇添足而已。

秦昭襄王在位55年,前三十多年裡,一直活在魏冉和宣太后羋八子的影子裡,算不得親政,直到範睢來到秦國,他才真正放開手腳,博弈天下。

試問一個隱忍三十多年的帝國君王,最後會大張旗鼓到招攬六國之兵,齊對秦國,以一戰之輸贏定奪天下之雄主嗎?

不可能,兒戲不可信。

秦昭襄王一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貪,貪多嚼不爛,長平之戰就可看出,秦將白起一戰斬殺趙國兵卒四十五萬,如此大好時機,不滅趙地而驅兵回城,典型的市儈心思,想得大利,卻害怕被鄰居惦記(其他山東五國確有威脅,齊國之危尤在眼前)但秦昭襄王錯就錯在,退兵之後復攻趙國,不僅無功而返,反而久耗軍力,愣是自閼與之戰後,又敗了數場。

無白起之秦國,並非真正之虎狼。

可以說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的日子並不好過,所以他才會殺白起洩憤。

不過仰仗著秦孝公、秦惠文王留下的豐殷家底,秦國依舊是當時的第一強國,無尖齒利牙之虎狼,依舊百獸群駭。

在秦昭襄王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親手滅掉了西周,遷九鼎於秦國,但他依舊滅不掉天下,因為軍中無將,朝中無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沒時間了。

秦昭襄王不會打汾城之戰,因為當時的秦國不管列國認與不認,都是七國之雄,無國能出其右,所以汾城之戰,毫無意義,反倒是給秦昭襄王這麼一代偉大帝王畫蛇添足了,顯得小家子氣。

自商鞅變法後,秦國不虛名,秦國只貪利,汾城之戰六國合縱攻秦,豈不是說張儀、範睢之流連橫之功,全都付諸東流?

所以於情於理,這場杜撰出來的汾城之戰,實不敢苟同。

2樓:北思南尋

沒有,只是完全為了電視劇的效果特意安排的。

秦昭襄王是贏稷還是贏則

3樓:瘋狂的王老闆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

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為什麼沒在長平之戰之後滅了趙國

4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長期對峙,耗時3年,趙雖大敗,然秦國消耗損失也十分巨大,百萬之師亦**過半,《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白起言「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呂氏春秋·應言篇》亦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索」。已至無力支撐之邊緣,戰後,白起欲一舉滅趙,趙使反間計,蘇代受趙韓兩國之託赴秦遊說,秦相范雎出於維護自身地位與牽制白起的考慮,向秦昭王建議有條件地同趙韓兩國議和。

秦王準議。同時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於秦昭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

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秦國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積極進軍,意圖一舉攻克邯鄲,消滅趙國。

可是,秦國過於強大必定引起東方六國有識之士的擔憂,因此當趙國迅速向諸國求援,魏國信陵君使計奪得魏軍指揮權,直抵邯鄲,救援趙國。

另一方面,秦國內部將相不和:應侯范雎以秦軍久戰疲敝需要休整為由,說服秦王令白起班師。

因此就給了趙國苟延殘喘的機會。

秦昭襄王為什麼殺白起 嬴稷殺白起後悔嗎

6樓:蘇子水格列

沒什麼後悔的,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稍微懂得的人都知道的,權利到一定程度後,又不知道如何隱退之人,大多數都是被殺死,從帝王角度來說要權利各方利益,不能出現一家獨大的場面出現,就算你白起沒有弒君或者架空王權的心思,他的後代就不好保障了,殺白起除了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後代延續做的手段而已,至於那些什麼功高震主、不聽命啊,都是一種藉口而已,槍殺出頭鳥罷了。

再加上白起攻城略地,殺人過多(當時秦律有按人頭得賞賜的規定),如果繼續放任其,會影響了秦國統一的,會導致民反更加嚴重,這個也是秦法的一種弊端,秦法的確給秦國帶來很大的利益,但是也是讓後面的秦朝快速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什麼秦昭襄王沒有傳位給贏柱

7樓:大朗

錯了,秦昭襄王死後傳位給了嬴柱,嬴柱就是秦孝文王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即位,是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追尊已故的母親唐八子為唐太后,與秦昭襄王合葬。並且立正妻華陽夫人為王后,而子楚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

秦孝文王元年十月己亥日(秦孝文王元年十月初一為壬寅日,本月根本沒有己亥日,所以《史記·秦本紀》記載的日期有誤),秦孝文王服喪期滿,正式改元即位。三天後,秦孝文王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諡號孝文王,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 秦孝文王死後,太子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請採納。

8樓:匿名使用者

他死了不是安國君繼位了嗎?否則**來的秦始皇?

倘若長平之戰秦昭襄王不阻攔白起直取邯鄲,是否早已一統天下?

9樓:gin且聽風吟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一定,因為就算是當時的秦昭襄王沒有阻攔白起而是派其他的人直取邯鄲也並不一定他就能夠一統天下,但我覺得可能性相對比較的高。歷史中的那麼多的是是非非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明白的,一個舉動有可能真的能夠力挽狂瀾,但是歷史擺在那裡,那個舉動沒有成功,他也因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長平之戰後白起成功的擊敗了趙軍,而且擊殺了主將趙括坑殺了40萬趙國的軍隊,這次戰爭的結局出乎雙方的意料之外,秦王沒想到能夠如此的順利,而趙王也沒想到能夠輸得這麼慘。白起本來提議說是要在邯鄲沒有準備好之前立刻攻打的,開始秦王也那麼認為,但是後來趙王和韓王派出使者遊說秦國,使得當時秦國沒有立刻去攻打邯鄲。

我覺得秦王的這一舉動十分的不明智,因為當時邯鄲完全沒有充足的準備,而且白起的軍隊剛剛獲勝,這個時候他們的士氣是十分旺盛的,這個時候乘勝追擊的話,很有可能一舉拿下邯鄲,隨後士氣大增,慢慢的就可以一統天下了。但是由於當時秦王聽取了別人的話,認為白起的功勞已經很大了,如果說再讓他去攻打邯鄲成功了的話會威脅到秦王的地位,所以說秦王就沒有允許白起去征討邯鄲。

雖然歷史無法改寫,但是我覺得如果說長平之戰過後,秦昭襄王不阻攔白起,而讓他直接的去攻打邯鄲的話,秦國很有可能會提前一步統一天下,或者說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會很高。因為當時能夠威脅到秦王的除了邯鄲基本上沒有什麼了,邯鄲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一旦拿下了邯鄲,秦王就有可能一統天下,所以說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

10樓:d**id烏拉拉

我認為,就算是當時的秦昭襄王沒有阻攔白起,而是派其他的人直取邯鄲,也並不一定他就能夠一統天下。

11樓:詩允love詩傑

後來趙王和韓王派出使者遊說秦國,使得當時秦國沒有立刻去攻打邯鄲。

12樓:阿拉哥阿羅醐

不能,白起作為戰國殺神,儘管他有把握佔領邯鄲城,但秦國因為在長平之戰中耗費太多的國力,短期內無法再掀起滅國大戰。更無法一統天下。

13樓:來自妙道山的枇杷

倘若長平之戰秦昭襄王不阻攔白起直取邯鄲也不一定說能就能統一天下,但是確實是由於秦王被勸說了,沒有乘勝追擊,直取邯鄲,影響一統天下的程序。

14樓:貓仔仔的花

可能,如果帝王不阻止白起的話,可能早就已經統一天下。哦,帝王阻止白的行為。是因為忌憚著白起。所以才會動用全部的力氣去阻擋白起立下赫赫的戰功。他畏懼到白起可能會阻礙他。

15樓:199103熊

歷史上哪有那麼多如果呀,即使是那次戰爭勝利了,我覺得也不可能那麼早的統一全國。

16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這個倒是不一定一個人能打一場勝仗,不代表他後面也能贏一場仗,要打贏還是有很多因素在裡面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到時候能夠打一場勝仗,也不是很容易,所以這件事情還是有很大的不可能性。

18樓:行雲流水

也不一定 那要看其他國家會不會在最後關頭團結起來。

19樓:鹿茸

不會的,但是可以少損失很多。

20樓:社會焦點速遞

不會,當時還不是統一天下的時候,當初六國滅齊奪取齊國72城,齊國一共才74城,最後齊國還是沒有被滅。

贏稷秦昭襄王是昏君嗎

秦昭襄王傳位給誰了,秦昭襄王之後是誰繼位

秦孝文王嬴柱 西元前303年 西元前250年11月14日 嬴姓,趙氏,名柱,又名式。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生母是唐太后。秦昭襄王在位時,受封安國君。秦昭襄王四十二年 西元前265年 被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元年 西元前250年 正式繼位,冊立贏子楚為太子。三日後,離奇去世,諡號孝文,安葬於壽陵...

秦昭襄王一人承包多少成語典故

學院派魚多多 1 聲名狼藉 釋義 聲名 名譽。狼藉 雜亂不堪。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 史記 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 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有一次,...

白起已經70多歲了,為何還會被秦昭襄王賜死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是不是70多歲,其實並不好定論,畢竟史書上是沒有相關記載的。但是,他的確是在晚年的時候被秦昭襄王賜死了,而被賜死的原因,是因為秦昭襄王對他十分怨恨。在邯鄲之戰的時候,秦國傾國之兵,軍臨邯鄲,圍城一年,卻毫無戰果。楚魏援軍趕到後,秦軍潰敗,三晉軍隊追到汾城之後,秦軍才勉強穩住陣腳,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