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少爺就是我
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後失敗了,演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歷史悲劇。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興復漢室?這裡有天時也有人謀二方面的問題!
分五點來說吧!
第一:戰略方針的失誤,劉備即使佔據荊州和西川,一路由荊襄北進,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陽,之間的距離太遠,戰略上配合作用並不大。
第二:就天時來說,曹魏有統一的中原大地,早已具備安定的後方,兵多將廣,後備力量充足,又率先迎來漢獻帝,把握住了先機,充分佔有了天時。而西蜀成氣候太晚,草創而成,已失去先機之力了,想後發制人,困難太大!
第三:就地利來說,中原人力、物力極為充足,不僅廣闊而回旋餘地,而且關中地區又易守難攻;西蜀北伐,戰線太長,千里運糧,補給困難,國力、民力很快耗盡。一旦斷糧,不戰自退。
第四:就將才來說,諸葛亮本人當然才智超群,無話可說,西蜀早期又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華夏名將,實力是不小,但是與曹魏相比還是弱了些;到了後期,由於長期征戰,西蜀因為地狹人少,人才匱乏,最後竟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艱難局面。反觀曹魏,地廣人眾,才人濟濟,才智之士不斷湧出,能征慣戰的將才承前啟後,源源不斷。
西蜀**是對手?
第五:就法度來說,西蜀早期清明,因為有明主劉備,更有賢相諸葛亮,所以朝廷上下政治修明,國家勢力穩固。後期雖然有諸葛亮、姜維輔佐,但是因為後主昏庸,國家勢力減弱。
而曹魏雖有曹氏、司馬氏的權力爭鬥,但是政治、法度始終比較穩定,國家治理還是可以的,因此國力始終保持強盛之勢,這樣西蜀怎麼會有可乘之機呢?
2樓:少俠隨風
當時蜀國的轄區大致是整個益州再加上漢中一帶,從人口和土地的產出上都不佔優勢。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經濟實力的長期比拼。北方的曹魏政權已經站穩腳跟,經濟上自魏武時代推行的軍屯制度所積累下的財富已非蜀漢政權可比。
政治上,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製得到北方士人的擁護,換言之,北方地區的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都站在曹魏一邊,故諸葛武侯數次北伐大多都武功而反。當然,司馬懿的出現也是原因之一,由此也可看出北方精英階級的人心所向亦並非蜀漢。
3樓:古典爵士
按照《易中天品三國》的論述,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個人覺得是比較客觀的:
1、曹魏非速亡之國:首先曹魏政權自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國內各大士族的支援,政局穩定且勢力在三國之中最強,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憾動。其次,北伐時期魏主曹叡也並非昏君,且司馬懿之輩不可小覷。
隆中對中的「天下有變」的時機已不存在。
2、益州非進取之地:劉備集團在丟失了荊州之後,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最佳路線。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漢軍從益州出兵伐魏首先要翻過秦嶺,糧草軍械等物資運送困難重重,地利優勢不在。
3、諸葛非將略之才:歷史形象中的諸葛亮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軍事才能並沒有他的政治才能出眾,雖然他的軍事才幹也不錯。但諸葛亮生性謹慎,不善權變,只能打正規戰。
在沒有天時與地利優勢下很難有所作為。
4樓:網友
諸葛亮北伐失敗主要重重之重原因只要一個,那就是蜀國無明主主國。其餘像蜀弱魏強,蜀人才匱乏等等。此皆客觀原因。
5樓:霸氣外露
我去,那是國民黨把,北伐戰爭,也不叫全失敗,把吳佩孚和孫傳芳給幹了,不是因為蔣叛變,在南京建立國民**,的花就全乾掉了,還有一個張作霖。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都失敗了
6樓:網友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朝野震動,其幼子曹睿即位,魏國的政治局勢並不穩定。
之前已經南征平定後方的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便上《出師表》給蜀帝劉禪,表白其統一中原,恢復漢室的決心,並且獲得了劉禪的認可,於公元228年進攻隴右。
因為魏國在此區域防禦鬆懈,使得諸葛亮的軍隊很快就攻下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威震長安,使得曹魏朝野驚懼,在洛陽的曹睿親自趕往長安坐鎮。
其後,諸葛亮進攻隴右五郡的其他兩郡廣魏和隴西郡時,遭到守軍的奮力抵抗,一時難以攻克。
而曹魏也在諸葛亮北伐之初的猝不及防中反應過來,派出大將軍曹真和將軍張郃率軍迎敵。
其中張郃迂迴進攻街亭,對諸葛亮的軍隊形成包抄之勢。
然而,諸葛亮在選拔守備街亭的將領時,並沒有聽取眾人的建議,使用老將魏延、王平等人。
而是派了其一向器重的參軍馬謖駐守街亭。
但是馬謖其人言過其實,只善於紙上談兵,並沒有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佈置防禦,更沒有聽取諸葛亮穩紮穩打,當道紮寨的囑咐,反而在山上安營紮寨。
這一佈置,立刻被經驗老道的張郃抓住破綻,他立刻斷絕了馬謖紮寨的山上水源,將馬謖的軍隊逼入絕境,最後大敗馬謖,輕而易舉地就拿下了街亭這一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
街亭一失,諸葛亮的軍隊就失去了重要的支點,進退失據,只能選擇撤兵。
第一次北伐的失敗,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的用人不明導致紙上談兵的馬謖喪失重要戰略要地,最終一子錯而滿盤皆輸。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佔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8樓:網友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
9樓:金果
失敗原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作《出師表》有提到「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事實上自蜀漢經歷襄樊、夷陵兩次大敗後,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已經國富民強,而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又給蜀漢在軍隊上和物資上都得到了比較大的補充。
但是諸葛亮失敗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第一次因為馬謖失街亭,第二次因為糧草不濟,第三次諸葛亮佔領武都、陰平二郡,但諸葛亮見好就收,第五次諸葛亮雖然在渭水屯田,準備長期與司馬懿相持,但是諸葛亮卻因操勞過度而死,蜀漢又不得不退軍。
諸葛亮北伐戰爭為什麼失敗
10樓:閒庭信步定乾坤
諸葛亮北伐戰爭的實力是有諸多的因素 ,其中蜀國的經濟和軍事 沒有魏國強大 。以弱擊強 這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的原因 ,漢朝統治中國2百年 多年 ,並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富裕 ,心思變也是客觀原因之一 。
11樓:吾言彼行
我覺得天時地利人和都很重要,每次諸葛亮都差那麼一點點。也許是天意吧。要不然歷史就該改寫嘍!
12樓:匿名使用者
總有實測的時候嘛,要不就是故意失敗的。
13樓:來自德濟亭光明正大的油桃
諸葛亮的對手太強大是主要原因,在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天時,地理,人和對諸葛亮沒有佔全。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4樓:沉靜已久的聲音
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敗,總結最重要的三點原因:其一,國力差距,曹魏地處北方,農業發達,軍民身體素質好。其二,北伐路途遙遠,蜀軍糧草不濟。其三,諸葛亮手下人才不濟。
劉備逝世於白帝城後,丞相諸葛亮受託孤重任輔佐後主劉禪。經過一番休養生息,蜀國國力逐漸恢復,諸葛亮說服吳國孫權,吳蜀結盟為他北伐中原做準備。 諸葛亮北伐一是為了完成先帝遺願,二是為了先發制人,曹魏日益強大,蜀國不能坐以待斃。
但北伐的結局並沒有取得成功,諸葛亮也沒等到北伐結束,隕落五丈原。
北伐失敗我們總結了幾點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國力,劉備死前在與吳國的交戰中把諸葛亮積攢的家底都打光了,丞相費心費力平定了南蠻,儲備了北伐的物資,但這個過程中曹魏卻是憑藉自己廣闊的北方領土,大力發展農業國力日漸昌盛。
二是,蜀國北伐路途遙遠,且蜀道難行運送糧草困難,沒有軍糧補給,諸葛亮只能退軍。
三是蜀國在關羽、張飛等人死後,人才不濟。諸葛亮提拔的馬謖失守街亭,搭檔李嚴在後方攛掇後主劉禪讓他退兵。
本來北伐已經步履維艱,身邊沒有能幫忙的,還盡是些拖後腿的人,最後諸葛亮心力交瘁死於五丈原,接任的姜維也沒能力挽狂瀾,北伐以失敗告終。
15樓:蓮蓮收下我
為中興劉氏、再造炎漢,諸葛亮連續五次北伐。可惜大勢在魏,即使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沒有辦法扭轉大局。只能用主動進攻代替消極防守,藉此延續國祚。
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戰略、戰術都有問題。
荊州,東漢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萬。其中,南陽一郡就有二百四十萬,幾乎等於關中加洛陽。南陽郡治宛城商業發達,王莽時期就已經聞名天下。
除此之外,荊州控遏巴蜀、聯絡吳越,是南方第一等要地。
河北地區臨海靠山、土地廣闊、人煙密集,發展潛力極大。劉秀起家於河北、定都在洛陽,使得這裡得到充分開發。即便漢末屢遭戰亂,河北地區的恢復速度依然比其他地方快。
河北以冀州為核心,是整個天下土地最肥沃的地方。袁氏集團以這裡為大本營,曹操更是把自己的封國放在這裡。
關中,內有秦川沃土,外有四塞險要,加上對華北高屋建瓴。因此,一直都是帝王基業。周天子藉此成為天下共主,秦國以此對抗東方六國,劉邦憑藉這裡統一天下。
諸葛亮在戰略上的失誤就是為了「聯吳抗魏」而放棄荊州。這意味著北伐遠離曹魏腹心,意味著戰爭變成拉鋸。
從荊州出兵,能對曹魏腹心構成直接威脅。荊州與中原之間只隔著一個南陽盆地。而且物資轉運方便,不僅一路平原,還可以利用漢水。
此外,還可以掌握戰爭主動權,既可以進攻洛陽,也可以威脅關中。
出漢中遠不如出荊州方便。東漢末年,關西總人口不足百萬,糧食物資需要關東轉運。所以,即使佔領這裡,也只能取得地利,支撐不了諸葛亮統一。
為什麼曹操寧可死磕孫劉,也不願完全統一北方,就是不想把資源浪費在這裡。
16樓:釁蘊
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國力的不足。
蜀漢政權在夷陵之戰後已達不到隆中對的設想。僅有的成都平原,已經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小的。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被殺。陸遜火燒連營。使得蜀漢失去大量人才。
才有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接連的戰敗使得武將斷代,喪失國土,也讓經濟發展收制。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北伐必須與東吳約定同時出兵的原因。
也就是諸葛亮自己心裡明白,劉備死後,蜀國已無力面對北方強敵。所以在得知劉備連營七百里後感嘆,大漢氣數盡已!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諸葛亮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防禦。以攻為守。吳蜀聯合,消耗曹魏國力,待北方混亂,就能趁機,奪取長安,獲得階段性的勝利。
諸葛亮的這一戰略性部署,從後來費禕,蔣琬的治政效果來看,是正確的。
在諸葛亮死後,魏蜀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大的戰事,雙方皆休養生息。但從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蜀漢是拼不過的。曹魏依靠北方強大的農業經濟,在經過幾年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後,國力完全碾壓吳蜀聯盟。
這就給司馬昭有了踏平成都平原的實力。
所以,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的根本上還是國力的匱乏!!
諸葛亮一生為什麼堅持北伐,諸葛亮為什麼一生堅持北伐
王業不能偏安如果不主動出擊他怕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無法實現他的理想了再這,諸葛明白蜀國後繼無人我想糾正一點說休養生息的也不想想,既然我休養生息了,敵人也可以休養生息在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國力最弱,如果一味的修養生息,而不主動出擊,那樣會讓對方坐大,到時候就和吳國一樣落了個投降的下場.這樣看來還不如主動出...
諸葛亮簡介,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 181年7月23日 234年8月2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發明家 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 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誡子書 等...
諸葛亮北伐是明知會失敗但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業嗎?
是的。諸葛亮其實心裡很清楚,北伐肯定會失。但是不北伐的話,蜀國的士兵就會失去鬥志。一旦蜀國停下來休養生息的話,就會被曹魏和東吳吞併,所以諸葛亮必須去北伐。是的,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就擔起了光復漢室的大任,所以他不得不討伐魏國。是,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消耗魏國國力,為蜀國爭取一點希望。是的,因為他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