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包括哪些哲學知識啊

時間 2022-07-31 16:4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有這麼幾個知識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獨立性)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3.人民群眾的地位(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4.價值觀的作用(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對人的行為起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5.人生的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6.人生價值的實現的條件: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強不息頑強拼搏

努力發展個人才智,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要有堅定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正確標準:

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值標準

2樓:匿名使用者

1.社會歷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群眾觀(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社會基本矛盾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2.人生價值觀: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怎樣創造價值

3樓:櫻熙瞳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方式、改革的含義、目的和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價值和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歷史唯物主義都具體包含哪些知識點

4樓:坑卷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社會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兩個方面a、社會歷史觀: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2.社會發展兩大基本矛盾(規律)的原理

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原理b、人身價值觀: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2、人生價值的內涵和評價

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標準

4.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滿意請採納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談談保障民生的哲學依據

5樓:匿名使用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

歷史唯物主義有哪些哲學道理

6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一、生產

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程序.

二、與生產力一定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的現實基礎,他規定著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徵.

三、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上層建築的統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變更.上層建築又積極服務和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四、一切社會制度,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階到高階的無窮的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沒有永恆的社會制度和形態,社會制度的發跡是社會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社會關係要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從舊社會的基礎中成熟,在它們的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社會形態是不會滅亡的.

五、現實存在的具體社會形態都是複雜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既有佔支配地位的社會形態,又存在著其他社會形態的殘餘和萌芽.

六、人類社會的一般總規律是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社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

七、人類社會歷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客觀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人們研究歷史,探索社會規律,必須要從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出發,詳細的佔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種發展形態,揭示其內在聯絡,得出相應的結果.

八、人類社會及其構成成分均以總體的體系方式存在,要從研究的物件的整體出發,從研究物件內部的相互作用與矛盾和研究物件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研究.

九、在客觀歷史過程中,一切社會歷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類社會是有規律運動的,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它顯現為歷史過程,構成歷史過程的各種社會現象也是運動與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一切,用辯證法的觀點去把握物件的本質聯絡與內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物件提到一定的範圍之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準確的把握物件.

十一、社會歷史事物的發展變化,有進化(改革)和革命兩種方式.

十二、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是在於其種種複雜的內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觀歷史進行中,環境創造人,人又創造環境.

十四、社會歷史的研究,不是一個簡單的消極的反映過程,而是主客體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過程.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唯物主義三個主要理論

理論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1、生產力通俗地講,生產力是有目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它包括勞動物件、勞動資料和勞動者。

2、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中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的共同活動和相互交換其活動的社會聯絡和社會關係。

生產關係包括:(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2)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3)完全以他們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

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4、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5、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評價歷史現象時生產力的標準是最後的標準;

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係變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合理的生產關係推動生產力的進步、落後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原來合理的生產關係也會逐漸落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這時,生產關係就必須作出調整或變革(表現為統治者的改革或劇烈動盪的社會變革)

理論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思想文化)

1、經濟基礎是和物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是社會在其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關係。

2、上層建築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設施,在階級社會中和階級消滅之前,上層建築都有階級性。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國家政權,它是上層建築的核心。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例: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新航路開闢——經濟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政治變革——工業革命(經濟再度發展)……

理論三、階級鬥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著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封邦建國制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

3、階級鬥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馬克思在下面哪一著作中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

8樓:帥氣的小宇宙

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統地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是在 《德意志意識形內態》。

《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容、恩格斯於1845-2023年創作的著作。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等,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熟。

9樓:匿名使用者

1、馬克思抄恩格斯在1845—2023年撰寫襲的《德意志bai

意識形態》著作du中系統闡述了歷史唯zhi物主義哲學的dao基本原理。

2、《德意志意識形態》 是馬克思、恩格斯作於1845-2023年的歷史唯物主義作品。

3、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等,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熟。

4、《德意志意識形態》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論貢獻是:基本上完成了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學思想,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點,揭示了社會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闡述了以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為核心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10樓:

歷史唯物主義,也叫唯物史觀,是馬克斯、恩格斯所創立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等內容,具體而言:

一、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這部分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基礎」,一個「本質」,三個「結構」。即社會的物質基礎、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以及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一)社會存在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物質實踐活動,是人類歷史的起點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社會歷史歸根到底是物質生產的歷史,是生產方式更替的歷史。

(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本質。社會發展的動力只能形成於人的實踐之中。

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三)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社會經濟結構是指同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生產關係的總和又稱作經濟基礎。

政治結構是指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及其構成要素。所謂政治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經濟基礎(即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包括由政黨、政權機關、軍隊、警察、法庭和監獄等實體因素,以及政治的組織形式、立法、司法、憲法等規章與準則構成的系統。在社會的政治結構中,國家政權是核心。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政治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就是政治與經濟的關係。經濟是根源,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政治集中體現經濟的要求,經濟的發展依賴政治的保證。

社會觀念結構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它可分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不同形式。意識形態根源於社會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但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二、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這部分內容包括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發展動力體系」和「歷史創造者」的活動。

(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闡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其基本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構成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

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構成的社會的基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併為經濟基礎服務;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構成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二)「社會發展動力體系」的基本觀點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以及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歷史的創造者」

圍繞著歷史主體的作用闡述了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係,歷史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的關係以及人民群眾與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基本觀點有:人們創造著歷史,又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個人特別是傑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創造,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和唯物史觀。

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這部分內容有「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人的屬性、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問題」、「人的自由及其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及關於共產主義的理論問題的闡述」等。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什麼叫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 認為歷史是自然形成的。主張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世界歷史發展不同步證明 歷史不是物質決定的,而是人決定的,人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不是 上帝 安排的,是人類自己的選擇。根據 歷史唯物主義 推出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的論斷,有了這一論斷,就可以為錯誤狡辯,證明錯誤是由物質決定...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什麼不能解釋宇宙的起源,原子是由什麼組成的

哲學 或者說狹義上的哲學 是針對人類對世界的觀察所產生的看法或者價值體系進行思考並建立理性的概念體系的學問,所以宇宙的起源 原子的構成等等並不是狹義意義上的 哲學 所研究的物件,不論你所用的是辨證法還是本體論,不論你所用的是唯物觀或者唯心觀。如果說能夠解釋世界物質變化的哲學,那隻能是包含了自然科學的...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知識怎樣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阿沾 1 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它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辯證唯物論批判了唯心論和唯物論抽象的 僵死的形而上學的認識觀點和方法,以辯證的理論思維方式發展了唯物論,既承認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質,也承認了意識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辯證唯物論科學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