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廢丞相職位,並且嚴令後世不得重新設立

時間 2022-03-29 06:40:13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來就是加強**集權 ,不讓別人分享自己的權利 。從此中國的封建制度進一步成熟 ,向集權化發展 ,這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也和 朱元璋的性格有關, 總而言之一句話 ,為了讓 皇帝 一個人說了算, 胡藍大案是個直接原因。

樓主若是專業回答這個問題的話 ,那麼上面一位說的挺全面 。

簡單瞭解, 就是獨攬大權的意思

2樓:

加強**集權,使國家的大部份權利能掌控在自己手中。

3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

再就是怕自己死後自己的子孫的統治地位會不穩

4樓:匿名使用者

防止子孫後代登機後無法掌握大權。。變成傀儡歷史上早有先例。。。

具體點你就得查查資料了

我這沒古文。。。

5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皇權,防止大權外落!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asgh168的回答.

說得很全面

朱元璋當皇帝的誰是丞相

7樓:湘水之町

李善長、 胡惟庸,但都被朱元璋興起大獄誅殺,之後廢除丞相制度,建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以鞏固皇權。

8樓:匿名使用者

楊憲,胡惟庸等

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廢除了丞相制度

此以後再無丞相

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度後,設立了內閣

內閣權力極大,甚至可以退回皇帝的旨意,著名的張居正就是內閣首輔內閣的權利實際更甚於丞相

9樓:獨孤的查查

胡惟庸,後來被朱元璋誅殺。

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採納哈,不懂可以再追問

朱元璋為什麼廢丞相,並且令後世不得重新設計?

10樓:匿名使用者

開國皇帝一般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兵如何處置,第二將如何處置。歸根結底是,權利如何集中,中國古代是皇權制度,誰也不能挑戰皇權,建國後一般都會著手將強權力的集中,保證權力的延續和交接。朱元璋晚年生性多疑,加上安排孫子朱允炆繼位,就是他不得不在生前將權力集中起來,以免大權旁落。

另外,朱元璋本人比較勤勉,無需丞相幫助輔政。

胡惟庸一案是朱元璋廢除丞相之職的直接原因,但其背後深遠的政治意義遠超過此案。

朱元璋通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等政治運動解決了將的問題,但卻沒有解決好兵的問題(藩王手中有兵權),於是朱允炆繼位後急切完成朱元璋的遺願,結果操之過急,丟了皇位。

朱棣登極後,裁撤藩王護衛,成功削藩,解決了兵的問題。皇權得以進一步集中。

因此,帝王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廢除丞相也是為了這一目的的一個手段。

11樓:匿名使用者

丞相有太大的權力 在當時 會對皇位造成威脅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封建王朝裡 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但是在朝廷上,以丞相為首的官僚集團往往分享了很大一部分皇帝的權利,並且時常會對皇權構成阻礙。為了削弱相權,鞏固皇權,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

後來大明朝建立了內閣制度,比起丞相制度來,更能使得官僚集團的權利大大增強,成為以往任何朝代都從未達到的官僚集權的高度,甚至能夠完全與皇權向抗衡,這就是朱元璋所不能預料後世的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感覺 二樓正好說反了,朱元璋想要集中權力不想讓丞相分他的權。借胡惟庸案廢除了丞相,但是作為代價 他要一個人批閱每天的所以奏章 處理所以政務,但是他的後世並沒有他那麼多的精力 但是也不敢違揹他的命令,所以從新設立了一個處理資訊的地方內閣,初期建立內閣時,內閣成員只是五品官 但是以後演變成 內閣成員兼任某部尚書還可能封個三公 這樣一來 內閣就相當於丞相了,不過明朝的言官太生猛,好似瘋狗 沒有人不敢罵 所以 內閣也不好做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為什麼要廢除丞相制度

15樓:歷史品鑑

因為朱元璋是一個權利慾非常強的人,他不能允許有一個人分走他的權利,哪怕這個人是為了幫助他有一起處理國家大事,幫助他分擔政務的壓力。所以,連續廢掉三個宰相,最後更是因為胡惟庸而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

16樓:陶思瑩婁兒

丞相威脅到他的地位,當時的一個丞相李善長不給他面子,對他陽奉陰違,而且不利於朱元璋對國家的控制。

17樓:謝向雁侯初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皇權和相權自古就存在矛盾,明朝更是達到最大化,朱借胡濰雍案廢丞相不僅是為了加強皇權更是為了有藉口剷除功高震主之人。在自己百年之後不至於使自己的努力為他人做嫁…實際後來的六部還是丞相的又一表現但權力卻被大大的分散了…

18樓:暮靜雨

作為強化皇權的重要步驟之一,就是消弱甚至消滅相權,而只有廢除丞相制,才能徹底消滅相權。

明初連續出任了四位丞相,朱元璋對他們都不滿意,但是一直沒找到時機搞掉存在已久的丞相制,到了第四位丞相胡惟庸,終於讓朱元璋抓住把柄。

胡惟庸過於獨斷,又結黨斂財,有人告他謀反,朱元璋趁機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批**,從此不再設丞相,並把原來丞相的權力一分為六,由六部分管,直接效命於皇上。

至此,朱元璋廢除了中國歷史上的丞相制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朝朱元璋廢丞相設六部的六部有什麼區別?

19樓:中原小象

隋唐時期的六部只是執行機構,明清時期六部有了一定的決策權力。

20樓:袁志晨

隋朝的三省六部的六部僅僅是三省之一的執行機構尚書省下的分支機構,受尚書省長官管轄,沒有直接接觸皇權的可能,不參予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明朝的六部則直接對皇帝負責,不需要受任何人管轄,六部也不分上下,自主管理國家事務。

21樓:飛龍在躍

剛好相反,隋唐的時候三省六部還有一些權力,但到明清之後隨著**集權的逐漸加大三省六部主要就是起一個上傳下達的作用。

22樓:星瑞

首先糾正一下錯誤,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不是隋朝的。

區別就在一個有三個丞相。另一個一個丞相都沒有。唐朝的制度六部上面還有一級,明朝沒有。

好比一個軍區有師長,有軍長,有司令。而明朝就是直接司令,師長。中間沒有軍長了

23樓:日落而息

隋唐時期的六部叢書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互相牽制,互相監督。提高辦事效率

24樓:雞飛蛋打半兵衛

明清時期,皇帝直接領導六部。

25樓:風流倜上

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26樓:匿名使用者

在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是一個分權機構,他們互相制約和互相平衡,以達到皇權集中的目的,但是在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雖然受制於皇帝,但是他們還是有一定的權力,甚至可以影響到皇帝的決策。而明朝時,朱元璋為了防止丞相奪權,廢丞相設六部,六部直接受命於皇帝,受到皇帝的控制,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沒有實權的!

朱元璋為什麼打擊沈三萬?

27樓:周文

朱元璋肯定不是嫉妒沈萬三的財富,就算沈萬三富可敵國,他再有錢也不可能比得過一個封建國家的主人——皇帝。

打擊沈萬三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因朱元璋他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地主階級的最高代表,而沈萬三應該算是早期萌芽的資產階級的代表,而這兩個階級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28樓:一個廚師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後,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2023年)前後。據《周莊鎮志》記載,"《明史。

馬後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日,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

乃釋秀,戌雲南。"

除沈萬三充軍雲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外。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二千錠,**二百斤,甲土十人。

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時,周莊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莊居者之說。

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臺御狀至京城:才救下週莊全鎮老小。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2023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莊鎮志卷三。

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莊(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莊杏村。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汀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誅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莊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

"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巨集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鑑的人物,他在周莊的遺蹟,也使中外旅遊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29樓:乘雲踏浪

沈萬三,名富;字件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鉅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葉,沈方三的父親沈*由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南潯沈家漾遷徒至周東*(土宅),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援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

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沈萬三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沈萬三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週年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明·楊循吉〈蘇談》)。儘管他受到張士誠、朱元漳的封賞,但他不願離開這塊寶地。

"元,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萬三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鎰"(《周莊鎮志》卷六·雜記),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久盛不衰。

關於沈萬三發財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墾殖說","分財說"和"通番說"三種。

一、墾殖說。許多史料上都有記載,但真正完善地提出這一說法的是崑山文管會陳兆弘在"明代經濟史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自的《明初鉅富沈萬三的致富與衰落〉一文。文中重點提出,沈方三從"躬稼起家"繼而"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

"沈萬三依靠墾殖發富,乃至成為豪富,號稱江南第一。

二、分財說。有人認為,"沈萬三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莊鎮志》卷六.·雜記),又有人說"元時富人陸道源,皆甲天下……。

暮年對其治財者二人,以資產付之","其一即沈萬三秀也,(楊循吉《蘇談》)。總之,沈萬三是得到了吳江汾湖陸氏的資財,才成為江南鉅富的。

三、通番說。據《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

"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這說明沈萬三是由於把商品運往海外**,才一躍而成為鉅富的。

事實上,沈萬三之所以成為江南鉅富,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關聯的。如果說沈萬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他有了立業的根本。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更由於「治財」有方顯示了他出色的"經濟管理"的才能?

才有了致富的本錢和關鍵。他有了這樣的巨資後,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莊作為商品**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開始了他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活動,使他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沈萬三就是從**中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所以說,沈萬三是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而一躍成為鉅富。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

"沈萬三富得連朱元漳都眼紅;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擊後,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2023年)前後。據《周莊鎮志》記載,"《明史。馬後傳》洪武時,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請稿軍,帝忍日:

匹夫稿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後諫日,不祥之民,天將誅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戌雲南。

"除沈方三充軍雲南之外,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萬三除築洪武門至水西門城牆外。還以龍角貢獻,並獻有白金二千錠,**二百斤,甲土十人。

甲馬十匹,建南京廊廡、酒樓等。這次打擊不僅使沈家失去了沈萬三這個當家人;而且富氣也減去了大半,可謂人財兩空。不僅如此,沈萬三當時**時,周莊鎮上株連甚多,有盡誅周莊居者之說。

幸虧鎮人徐民望不避斧鉞,臺御狀至京城:才救下週莊全鎮老小。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2023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周莊鎮志卷三。冢墓)。這次沈萬三子沈旺的兩個兒子沈至、沈莊(伯熙)又為田賦坐了牢,伯熙當年就死在牢中,後移葬於周莊杏村。

這樣,從根本上動搖了沈家的基業。

第三次汀擊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奏學文與藍玉通謀,詔捕嚴訊,誅連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洋武三十一年二月學文坐胡藍黨禍,連萬三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凌遲"(《周莊鎮志》卷六·雜記),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

"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巨集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擊,只能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但他畢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鑑的人物,他在周莊的遺蹟,也使中外旅遊者及專家學者深感興趣。

明太祖為什麼要廢除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的廢除有何影響

從秦朝開始就已經無數次產生相權愚弄皇權的例子,趙高的指鹿為馬是最為著名的,後來還有曹操 高歡等等,因此歷代皇帝都知道相權太高,在新皇即位,地位不穩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叛亂,所以很多皇帝都在嘗試廢除丞相,比如漢武帝設立內朝,用內朝大夫分掉丞相的實權,朱元璋也是一樣的想法。問題在於任何一個開國皇帝大多都會封...

朱元璋的原名是什麼?他為什麼要改名為朱元璋

手機使用者 朱元璋資料 朱元璋 字 國瑞 年號 洪武 廟號 太祖 諡號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在世1328年 1398年 在位1368年 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 1328年10月21日 1398年6月24日 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1368年 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

清朝祕史 康熙為什麼要拜祭朱元璋

清聖祖康熙皇帝曾經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掃明孝陵,並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表示對朱元璋的尊重。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籠罩著重重迷霧,也籠罩了諸多的神祕色彩。為什麼數百年來人們談起朱元璋的話題來總是興致勃勃,熱衷程度始終不減?因為他的經歷實在太神奇了。最貧苦的農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無助的遊方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