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繼潤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2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為什麼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漢武帝為啥要派張騫出使西域?
媛你三冬暖 漢武帝時,國力大為強盛,於是一個從西部包抄匈奴的戰略計劃在他胸中醞釀而成。當時 在伊犁河流域遊牧的是大月氏,匈奴單于曾砍下月氏王的頭顱作為酒器,雙方結下了世仇。漢武帝當機立斷,下令徵募使者,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這時候,漢武帝的侍從官張騫挺身而出應募出使大月氏。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1...
漢武帝為什麼非要弄到西域的汗血寶馬呢
一 初見傾心 實際上漢武帝第一次見到這種寶馬,並非從番邦引進來的。相傳是敦煌的一名囚徒從當地捕獲獻給武帝,武帝一見傾心,封其為天馬,並且作歌詠之。歌曰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大概意思就是贊此駿馬良駒實為天馬,與龍無異,可見武帝對它的喜愛,我想武帝之所以這樣,...
漢武帝是因為汗血寶馬向西域發動戰爭的嗎
史記 中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歸來說 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祕地稱為 汗血寶馬 現在我們知道,汗血馬又叫阿哈爾捷金馬,原產地在土庫曼。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 一共只有3100匹左右。阿哈爾捷金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 速度快 耐力強。汗血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