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落馬人
請參照:漢朝形勢圖 是一個大的厚的書
2樓:
很多很多······
三國時期各州下轄郡,各郡下轄縣
3樓:霸王劍主北鷹
司隸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陽市東) 轄區
今陝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稱為「司州」。
豫州: 治所 譙(安徽毫縣) 轄區 今河南南部、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 治所 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 轄區 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和江蘇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山東郯城縣西南) 轄區 今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及安徽東北角。
青州: 治所 臨錙 轄區 今山東北部及河北東南角。
涼州: 治所 隴(甘肅清水縣北) 轄區 今甘肅東南部。
幷州: 治所 晉陽(太原市西)今陝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內蒙之一部。
冀州: 治所 高(hao)(河北柏鄉縣北) 轄區 今河北西南部。
幽州: 治所 薊(北京城西南)。轄區 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各一部。
揚州: 治所 歷陽(安徽和縣,後遷壽春) 轄區
今江蘇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荊州: 治所 漢壽 (湖南常德市東) 轄區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廣漢縣,後遷綿竹,再遷成都) 轄區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治所 廣信(廣西梧州市)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裡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佔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廬陵郡:孫策時設定,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定,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鐘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鬱林郡: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漢昌邑郡或國、山陽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東鉅野東南。山陽郡和獻帝被廢后居的山陽縣不是一個概念。
昌黎郡:魏始設定,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郡: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漢的金城縣是指今蘭州,不在金城郡轄內。
京城:今江蘇鎮江,209-211年孫權從吳移治此。東晉開始改叫京口。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阪,關羽為河東人。
河間郡:有時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河南郡:治洛陽,東漢時郡的首腦稱河南尹。
瀘水:今雅礱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後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戰後硫備曾駐軍於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長江口。
定襄郡:治今內蒙和林格兒西北。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
房陵郡:東漢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縣。
建業:今南京。
建寧郡: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
建安郡:孫吳時分會稽設定,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設定,治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
始安郡:孫吳分零陵郡設定,治始安,在今廣西桂林。
沓中:姜維屯兵處,在今甘肅舟曲西、岷縣南。
城陽郡: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
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貴州、兩廣各一部分。原治漢壽,在今湖南常德,劉表治襄陽,後吳魏各有一部分,吳治江陵,魏治襄陽。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轄今天津及河北、山東各一部分。
南陽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孫吳曾移治公安。
滎陽郡:曹魏時始設定,討董卓時尚未有滎陽郡,更無滎陽太守的稱呼。
趙郡:在今河北邯鄲一帶,治邯鄲。
臨川郡:孫吳在今江西撫州一帶分豫章郡設臨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東南。
臨渝:又稱渝關,即今山海關。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稱廣川國,治信都縣,在今河北邢臺西南。
濟陰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濟南郡:治東平陵,即今山東章丘西,晉移歷城(今濟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東北。
桂陽郡:治彬縣,即今湖南彬州,轄今湘南粵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漢水入長江處,也稱漢口、沔口、魯口。孫吳在蛇山上築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孫權在赤壁之戰前駐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吳,只是把柴桑作為臨時指揮部。
逍遙津:在今安徽合肥東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東,曹魏時移彭城。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高陽郡:治高陽,即今河北高陽。西漢初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是高陽鄉,在今河南,與高陽郡無關。
益州:轄今四川、陝南、甘肅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雲貴大部。本來治雒(今廣漢北),劉焉時移綿竹(今德陽東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雲南晉寧東,益州郡和益州是兩個概念。蜀漢改為建寧郡。
涼州:轄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各一部分。原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國:治開陽,即今山東諸城,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劉備稱帝前分廣漢郡設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嶺太白山發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這兩條河谷開闢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陝西眉縣西南。
清河國:治甘陵,在今山東臨清東。
涿郡:治涿縣,即今河北涿縣。
淮陽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陽。
淮南國: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漁陽郡:治漁陽,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劉備始設定。
樑國:治雒陽(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縣(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時又改博陵縣為博陸縣。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蔭:在今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漢壽。
健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肅莊浪東南。
穎川郡:轄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魯郡: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縣,在今敦煌西。
渭橋:漢時在長安附近有渭橋,中渭橋在今咸陽東十公里處,東渭橋在灞水入渭水處,西渭橋在今咸陽南。
零陵郡:轄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當時的零陵縣在今廣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轄地北到松潘,南至宜賓。
雍州:東漢末始設定,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鄱陽。
譙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國設譙郡,治譙縣,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譙縣人。
黎陽津:在今河南浚縣東,是古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與南岸白馬津相對。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孫吳劃分了幾個郡,轄地縮小。
冀州: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東、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遼寧遼陽。
襄陽郡:治襄陽,即今河南襄陽。
秦朝置行政為九州三十六郡,各州下轄哪些郡?
4樓:暮雨瀟瀟
首先,秦朝初期設天下行政區為三十六郡,下設縣,這是當時朝廷規定的行政區劃,而九州是大禹時期劃定的,在秦朝已經不作為官方的行政區劃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劃分的越來越詳細,劃分的州數也越來越多。所以史記上說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而不是秦始皇分了九個州,然後州下面又劃分了三十六個郡。這是你所提的問題本身的錯誤所在。
如果以大禹劃分的九州在當時的地理情況大約是這樣的:冀州,為現在的河北、遼寧、內蒙一帶,在戰國為燕趙之地;兗州,為現在的山東西部、北部一帶,在戰國為齊國之地;青州,為現在的山東半島一帶,在戰國為齊國、魯國之地;徐州、揚州、荊州為現在的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戰國為楚國之地;豫州,為現在的河南一帶,在戰國為魏國、韓國之地;梁州,現在的四川、雲貴一帶,在戰國時期屬巴蜀古國;雍州,現在的陝西、甘肅及以西的地區,戰國時期為戎狄所在。秦朝統一全國後,在這些地區設立郡縣,三十六郡只是秦始皇最開始所設的數量,後期超過四十八個。
秦始皇所劃諸郡與九州的大致關係如下:
冀州有燕趙之地,郡數最多:有太原郡,雲中郡,邯鄲郡,鉅鹿郡,雁門郡,代郡,常山郡,廣陽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
兗州有齊國北部之地,主要的郡有:齊郡,濟北郡;
青州兼有齊魯之地,主要的郡有:琅琊郡,膠東郡、薛郡(魯國故地);
徐州有部分楚國之地,主要的郡為東海郡、泗水郡;
揚州是楚國最東邊的土地,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主要的郡有會稽郡、九江郡、衡山郡
荊州是楚國的核心地帶,主要的郡有南郡
豫州是當時的中原地帶,戰國時期有魏國、韓國和楚國的一部分,主要的郡有:南陽郡、陳郡、上郡,河東郡,東郡,碭郡,河內郡、三川郡,上黨郡,潁川郡;
梁州有黔中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現在的大西南
雍州有九原郡,當時是匈奴所在。
當時的梁州、雍州還是莽荒之地,故行政機構很少,有湊數的嫌疑。
東漢的官制是怎樣的,東漢時期官員的等級制度是什麼樣的?
秩萬石 月奉三百五十斛 上公 太傅 大司馬 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將軍 大將軍 大將軍有時位在三公上,有時位在三公下 驃騎將軍 秩中二千石 月奉百八十斛 太尉領 太常卿 光祿勳 衛尉 司徒領 廷尉 太僕 大鴻臚 司空領 少府 宗正 大司農 將軍 車騎將軍 衛將軍 前將軍 後將軍 左將軍 右將軍 執...
東漢時期的陳番是幹什麼工作的
陳番被舉為孝廉,歷郎中 豫州別駕從事 議郎 樂安太守。後遷尚書令 大鴻臚,因上疏救李雲被罷免。再拜議郎 光祿勳。不久,被徵為尚書僕射,轉太中大夫。延熹八年 165年 升太尉,任內多次諫諍時事,再遭罷免。靈帝即位,為太傅 錄尚書事。桓帝朝曾為太尉,靈帝朝又為太傅。這是一位頗富個性的歷史人物,唐人王勃那...
東漢時期外戚為什麼會掌權,宦官為什麼會亂政
真空妙有見自性 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亂政,已經成為東漢中後期的一個政治符號了。具體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1 秦朝建立的 集權統治制度,在此制度之下,誰掌握皇帝,誰就掌握了權利。這個是核心。2 從東漢帝開始,東漢皇帝繼位的年紀普遍偏小。漢章帝劉炟 19歲繼位 34歲崩 漢和帝劉肇 10歲繼位27歲崩 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