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打仗雙方將領先打,古代打仗為什麼沒有騎牛的?

時間 2022-02-24 16:05:12

1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的是**家自己瞎編的。

古代打仗很少出現將領對決的場面,而**家為了把**寫的更加吸引旁人注意,故意加的橋段!古代打仗大多按一定陣型對決,但也不是如**寫的那樣什麼「九宮八卦陣」那麼玄乎。說白了就是戰鬥隊形,根據地理環境以最佳的攻擊隊形或者防禦隊形戰鬥。

至於樓上上說的,開完槍一動不動,你噹噹時人們都認為自己在拍電影麼?電影和**一樣講究個藝術加工!

2樓:自由仙

也不是所有的打仗都這樣的,比如周瑜、諸葛亮這些將領帶兵打仗都不出去和別人單挑的。

將領先打,主要是冷兵器時代,士氣很大程度上是決定勝敗的重要因素,雙方選擇最強的人單挑,一般都是將領,以表示我比你更強,藉以打擊對方士氣。

實際上你說的這種將領先單挑的情況主要見於三國演義一類的**,要看看歷史,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戰,看看記載基本沒有人出去單挑的。

再比如楚漢戰爭,項羽的厲害很大程度上也是他指揮軍隊,你看項羽帶兵打仗,什麼時候他出去單挑過。而且真正歷史上的名將,比如韓信、姜子牙、孫臏、吳起、廉頗、李牧、白起、王翦、衛青、霍去病以致後來的戚繼光你看看有幾個人在歷史上真正記載是單挑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沒有這種打法。指揮官頂多是身先士卒,三國水滸看多了吧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叛軍史思明犯河陽,其部下劉龍仙挑戰,唐軍主將李光弼派裨將白孝德迎戰,是單挑的。一個回合,劉龍仙被殺。這是正史記載絕無僅有的一次。

以後戰術發展,火器漸多,匹夫之勇更微不足道了。比如戚繼光的步兵組,隊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單人遭遇到,就是找死。

4樓:

那是**裡編的,真實情況不是的

5樓:

鼓舞士氣。將軍們先戰一回合,贏的那一方,士氣必定大振

6樓:

打仗禮儀。同樣的你可以去看法國電影《愛國者》。他們打仗更講究禮儀,一方開完槍然後不動,等對方開槍。

7樓:小海說歷史

古代打仗,雙方的將領先單挑,到底是真是假,其實正史早已記載。

古代打仗為什麼沒有騎牛的?

為什麼古代打仗的雙方要先派一員武功高的大將出來單挑?

8樓:叫做貓的小狗

古時候兩陣

bai交鋒一般du都是擺完陣直接對殺,很少有單zhi挑情況dao。單挑情況一般為專提高士氣,才屬會派將領上前對戰的。而此時即使是戰輸得一方,也不會被簡單的「揮掩殺,丟盔棄甲,手無招架,一敗塗地」。

許多人這樣認為,也是受到了**的影響,如三國水滸之類。古時候打仗,作為將領,更多的並不是靠他個人的武勇,而是他的臨場判斷能力、指揮能力、對天氣或地形的利用、排程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另外,古時候打仗,因地形或天氣原因迷路,繼而致使雙方遭遇的情況不少,這種時候也許會有武將單挑的情況出現,但據我所知還是比較少的`~~~。

這個叫做威戰,雖然是兩人相搏,但勝者士氣大漲,敗者則情緒低落,幾乎可左右戰局的勝負。

9樓:拿ak的

那個是編出來的。你想想,一邊人數,士氣佔優,有必要去貌這個險嗎?弄得不好那個指揮官被殺,那算什麼,優勢全沒了,明顯不合邏輯。指揮官很少直接參加戰鬥,否則戰鬥誰來指揮?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叫做軍威戰,雖然是兩人相搏,但勝者士氣大漲,敗者則情緒低落,幾乎可左右戰局的勝負。

11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說書的為了讓故事精彩,體現主人公的英勇

古代戰爭沒有人去單挑的

12樓:居長河

這個一個抄有一定的文人杜撰bai

的色彩在裡面,你du看像是衛青,霍去病還有岳飛他們zhi幾個單挑的dao

故事你聽過嗎?

即便真有單挑的,那大多也是為了提升本軍士氣,而且是在2軍實力相近的情況下。其實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揮軍掩殺的

13樓:尉崇君

古時候兩陣交鋒一般都是擺完陣直接對殺,很少有單挑情況。單挑情況如二樓所說,一般為提高

回士氣,才會派將領答上前對戰的。而此時即使是戰輸得一方,也不會被簡單的「揮軍掩殺,丟盔棄甲,手無招架,一敗塗地」。許多人這樣認為,也是受到了**的影響,如三國水滸之類。

古時候打仗,作為將領,更多的並不是靠他個人的武勇,而是他的臨場判斷能力、指揮能力、對天氣或地形的利用、排程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另外,古時候打仗,因地形或天氣原因迷路,繼而致使雙方遭遇的情況不少,這種時候也許會有武將單挑的情況出現,但據我所知還是比較少的`~~~。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要先由雙方將領對打?

14樓:匿名使用者

將領先對打,贏則好處由3:1、鼓舞軍隊士氣2、表現自己的武力,希望受所屬君主的寵愛3、體現自己的軍隊彪悍無比,可達削弱敵方士氣。也可能有些退隱之士覺得此軍中勇猛之士甚多,前來投靠!

15樓:周吳鄭

雙方將領對打,主要是可以提升自己這方士兵的士氣,當一方將領打贏,這樣的話打贏的那方士氣就高了 另一方則低,古代作戰士兵士氣尤其重要,這是士氣低的那方士兵就有點恐懼感,也便無心打戰,而另一方則信心滿滿的,就怕自己少殺人了

16樓:我愛小豬熊

我覺得不可能?若真如此,呂布豈不是永遠不敗?怎麼會被滅?自古兵不厭詐,單挑就是要亂箭射殺,又怎麼樣?

三國,水滸只是在表現個人英雄主義而已

17樓:

因為將領所代表的是整個軍隊,是軍威的象徵,自古以來就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古代戰爭時,如果一方將領射中另一方將領的首級,或是射中另一方的軍旗,那麼被射中方就是不戰而敗.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

為什麼像《三國演義》等裡面,雙方對壘打仗時都是兩個大將先出來單挑,等分出勝負後雙方士兵才開打? 10

18樓:秦國來的小混混

**作者的故意刻畫行為,具體解釋為:

將領先打,主要是冷兵器時代,士氣很大程度上是決定勝敗的重要因素,雙方選擇最強的人單挑,一般都是將領,以表示我比你更強,藉以打擊對方士氣。

實際上你說的這種將領先單挑的情況也就三國演義一類的**,回看歷史,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戰,看看記載基本沒有人出去單挑的。

如楚漢戰爭,項羽的厲害很大程度上也是他指揮軍隊,你看項羽帶兵打仗,什麼時候他出去單挑過。而且真正歷史上的名將,比如韓信、姜子牙、孫臏、吳起、廉頗、李牧、白起、王翦、衛青、霍去病以致後來的戚繼光你看看有幾個人在歷史上真正記載是單挑的。

19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這只是**的一種表現手法,為了表現大將的勇猛。然而歷史中不是不是這樣的。歷史中往往是士兵保護大將以及軍旗。

因為大將不僅是軍隊中最勇猛的且還是一個隊伍的指揮官。如果指揮官陣亡了,隊伍勢必會亂了陣腳也就提前預示輸贏了。

20樓:萬惡的取名啊

打戰先單挑,史書裡從來沒有,因為寫史書的人是**。**對軍事打戰的實際情況還是懂一些的,收集的資料也豐富。

而寫打戰先單挑的都是些**家,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大多數人搞不好連戰馬、大戰的兵器都沒有見過,所以當然描述大戰純靠自己的臆想啦。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過是作者為了表現主人公的英雄氣概,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大將單挑的現象在隋唐時期才出現

22樓:靜靜地流淌

1、為了應和書裡面的情節。

2、古代戰爭中,也有這種行為,就是雙方將領先單挑一下,目的是為了鼓舞士氣,當然輸的一方士氣會大挫。

23樓:

古代軍事作戰很講究陣法,雙方擺好陣型,將與將先對決,戰勝的一方士氣鼓舞對於戰役的取勝起到關鍵作用。大將講求身先士卒,而排兵佈陣由軍師來完成。另外,古代作戰是處於冷兵器時代,如果不對陣,也見不到敵人,也談不上打仗了。

軍事作戰也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即使在拿破崙時代,作戰雙方仍然是擺好陣型,站著對射,也不隱蔽。

古代時兩軍打仗真的是由雙方將軍先上陣廝殺嗎?

24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豈能將演義當正史?

中國古代作戰,雙方主將出來單挑的機會極少。

大家只要留意一下春秋、戰國、秦、漢的史書戰場描述就知道了。

另外瀏覽一下元、明的戰場描述(找史書,不要**演義)如果真按照三國裡的描述

甲軍只有5000人,但主將武功高強

乙軍有50000人,但主將武功一般

兩個大將交手,乙軍大將死,那是不是5000甲軍就贏了?

顯然這很荒謬。

演義乃藝術作品,主要用來刻畫人物的,所以必須加上這些能突出人物勇猛的情節。

正史《三國志》才是接近真實的描述!

25樓:子韜

要看歷史的話千萬別去看三國演義

要看就看正史,三國志

當然,三國志也有不少添油加醋的地方

但是不象三國演義那麼離譜

三國演義裡面不光你提的那三點

甚至連貂蟬等不少人物都是虛構的

不過過五關斬六將應該還是真的

古代人沒有系統的或者說是能起到大作用的軍事訓練人與人之間可能管制差不多,但馬術、槍術差距很大而且晉史中也有記載

同時,像三英戰呂布這種太過細節化的事情一般正史是不會記錄的多半都是羅貫中編著或者從野史上引用改編的

至於主將上陣廝殺也是挺符合情理的

不過兩軍主將之間比試大多是即興的

中國古代的作戰方式有很多,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方式比如春秋戰國時候的車戰,但是並非每戰一定如此另外中世紀的歐洲人也普遍採用由穿著鐵甲、手持長矛的騎士帶領步兵衝殺的戰術

騎士作為軍隊的領袖人物,擁有很強的衝擊力及領導、組織能力直到英格蘭人使用射程長、威力大的弩弓來針對騎士,騎士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因為所有的騎士一旦被弩擊中身亡,軍隊就會逐漸開始潰散然而當敵軍的騎士衝過來的時候,步兵面對鐵甲與長矛幾乎無反抗的力量所以我說yeti168所說的也不盡然

乙軍大將死了,那5000甲軍就相當於贏了

26樓:高樓居士

確實如此,先談以下一點

中國古代戰場上兩軍對壘時,雙方先是叫陣,然後兩軍將領開始廝殺,戰爭的勝負關鍵取決於雙方將領。

2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戰場上兩軍對壘時,有時是雙方先叫陣,然後兩軍將領開始廝殺,這種情況多見於開闊地帶的陣地戰

當然大部分的戰事都不是這種情況,而是將帥指揮,士兵廝殺,就和近代的肉搏戰一樣

至於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七分真,三分假.很多故事,例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草船借箭都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真正的三國曆史應該參照三國志

28樓:午夜獨酌

古代戰爭很少有雙方將領上陣廝殺的情況,那只是藝術作品中為了突出武將的勇猛而虛構的。從史書裡看,雙方擺好陣型在開打的戰鬥都少有,誰會那麼好心的和你比武將儲備啊。

29樓:霜之詠歎調

不 不不!!!!!!!!!打仗豈是兒戲,是要將領廝殺,但戰爭的勝負關鍵取決於雙方的綜合實力,將領只是有一定上的作用.打仗可不是過家家

30樓:求知若渴者

戰爭也是遊戲,需要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在那個時候,雙方將領的表現直接影響了此次戰役的成敗,先是將出,然後兵殺,不過考驗的還是綜合實力。

31樓:火雲邪龍

將領一死軍隊就沒人指揮成了一盤散沙戰鬥力就會急劇下降,所以只要將領一死軍隊就不攻自破了。

古代打仗雙方大將都會單挑嗎?

32樓:小海說歷史

古代打仗,雙方的將領先單挑,到底是真是假,其實正史早已記載。

33樓:河工大校草

這其實是古代各種歷史**和現在的影視劇當中的情節罷了,而事實其實並不是這樣,古代時候大將一般都是在後方的。

古代打仗難得吃一次肉,唯獨什麼肉不許吃,士兵 不怕死就吃

魚肉不能吃。古代士兵打仗必須要配備軍糧,軍糧有小麥做成的大餅,還有炒熟的袋裝小米,偶爾開葷的時候,蒸蒸大米,再配上些豬肉羊肉。但是打仗緊急的情況下,一旦沒了軍糧,士兵們就只能夠就地取材,獵殺周圍的動物來充飢,獵物被打完只能無奈殺馬填飽肚子,甚至要挖樹皮,拔野草來充飢。而魚肉這種肉,是士兵不能夠更不願...

狄青打仗時為什麼要帶面具,古代的狄青打仗時為什麼要帶上面具?

流血的王冠 狄青打仗時帶面具原因 1 為了增加神祕感,提升士氣 由於狄青面貌清秀,在古代眉目清秀的將領,對士氣有很大的影響。己方會認為是繡花枕頭而軍心渙散,尤其在宋朝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士兵看將領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長得威武不威武,所以他每次上陣都是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人稱假面將軍。2 有威嚴 威嚇...

為什麼在古代中國和外國打仗中國人打死外國人幾百人就算多了但說起外國人打死中國人都是幾萬幾萬的

主要是人口為題,死在外族手下的大多數都是遭受外族掠奪的平民,少數民族很野蠻的,在攻佔了一個地方以後一般都會做屠城什麼的,所以華夏死傷眾多,而我們殺死的的外族侵略者少,一是他們人口本來就少,一般都是小股的騎兵出來!二是我們很少對平民下手!但也不是絕對的,比如秦朝蒙恬在河套一戰就消滅了幾十萬的匈奴,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