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龐統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則能幫助關羽守荊州,是這樣嗎

時間 2022-02-10 21:05:12

1樓:

是的,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況二者劉備已兼得。如風雛不死,則孔明也不必出荊州,則能保荊州無恙,同時,劉備擁有兩川之地,及荊州重鎮,可兩路齊伐曹魏。

2樓:靈魂忍者

我覺得不可以,因為龐統的才能是領兵作戰,但是諸葛亮的主要才能卻是處理內政。

3樓:次元小拾

如果龐統不死的話,宰相的位置應該還是諸葛亮的,畢竟劉備更信任諸葛亮一些。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諸葛亮做宰相,而龐統去幫助關羽守荊州。

4樓:三棵樹

若龐統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則能幫助關羽守荊州,是的,龐統之才,在諸葛亮之上,他多次為劉備出謀劃策。

5樓:生活小當家沐染

不是這樣的,孔明雖然有軍事能力,但是他不善於打仗,所以不能幫助關羽守荊州。

6樓:步餘年

我覺得應該也沒有任何用處,因為當時的話,諸葛亮並沒有真的得到重用,因為早期諸葛亮的重用的程度並不高,我記得話主要是重用法正和龐統,就是說如果龐統還在的話,估計諸葛亮也不會得到重用,所以我覺得應該也守不住,關羽那個人又很驕傲,不一定會聽諸葛亮的話。

7樓:劇菁英

這個當然是可以的。他如果不死,那麼蜀國將會更加強大起來。也不會那麼過早的滅亡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按照劉備的部署,諸葛亮負責政務和後勤,類似於曹魏集團的荀彧,這也符合諸葛亮的長處,處理政務為上,管理軍事為下。龐統則不同,他屬於軍事人才,擅長統兵作戰,出謀劃策,所以劉備才帶領龐統入川。

即使龐統不死,他也不是丞相人選,依然是諸葛亮當丞相,至於荊州,除了諸葛亮,就只有關羽有資格鎮守,別人無法駕馭關羽,龐統可能會管理軍隊,和諸葛亮一文一武,軍政分管。

如果龐統不死和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去西川劉備能統一天下麼

9樓:匿名使用者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就算他活著,你覺得兩個人可以齊心協力輔佐劉備?一山二虎啊。再說諸葛亮,不論他去不去西川,祁山以北的司馬懿才是他的心腹大患,不然他也不會四出而死而後已了,三國裡蜀國最弱,地盤少兵力少資源少,即使有八個臥龍也扭轉不了乾坤

10樓:匿名使用者

想法很好,當然如果龐統和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入川的話,關羽和龐統都不死,那樣劉備的實力將會大大的提升,無論是智囊團還是他手下的能征戰將,同意當時的三國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11樓:勝利者寫史書

諸葛亮劉備荊州龐統等攻西涼關羽去平蠻差不多,另外許多人年齡都很大了

劉備為何不讓龐統守荊州?

12樓:小白的弟弟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民間形象中,他是智慧與忠貞的化身,不僅料事如神,而且做事情一絲不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幾近於完人。

我們今天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來總結他的功過得失,這既是對歷史的一個重新思考,也是對歷史人物的一種真正的尊重。

評價一個偉大的人物,我認為應該遵循兩點原則:

1.正確的評價不應該是全盤的否定

2.指出諸葛亮的過失更不應該牽強附會,而是應該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依據,決不能靠完全的推理。

比如說龐統之死,他能和諸葛亮扯上關係嗎?

有人還真的認為能扯上。

理由是這樣的:

剛進蜀漢陣營的龐統急於立功,作為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沒有以一個老大哥的身份協調好龐統與劉備、關羽和自己的關係。

如果關羽沒有看不起新來的龐統,龐統不急於立功隨劉備入川,而是諸葛亮隨劉備入川。

龐統隨關羽守荊州,結局也許會不大一樣。

因為龐統的死,直接導致了諸葛亮不得不入川,關羽身邊沒有了智謀人員,然後發生了關羽失荊州,張飛慘死,劉備夷陵慘敗等一系列事件發生。

關羽失荊州的確與他身邊缺少高階謀士有一定的關係,也由此發生了後來的一些慘劇,但由此可以推斷,龐統的死與諸葛亮有關嗎?

龐統能不能被關羽接受,是諸葛亮能夠做到的嗎?

龐統是周瑜的功曹,周瑜死後歸到劉備這兒。

開始讓他擔任耒陽縣令。因為治理不好被免官。

魯肅給劉備寫信勸說,龐統不是治理百里小縣這樣的人,應該讓他擔任治中、別駕這樣的官職,才能讓他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諸葛亮也用同樣的理由勸說劉備,劉備就和龐統談了談。

通過談話,發現還真是這回事,於是讓他擔任了和諸葛亮一樣的職務――軍事中郎將。

顯然,說諸葛亮沒有協調好龐統和劉備的關係,根本就不成立。

通過以上情況還可以看出,諸葛亮不但不閒置龐統,反而積極推薦,否則龐統也不會擔任和諸葛亮一樣的官職,幾乎和諸葛亮一樣受到重視。

或者說,如果諸葛亮不給龐統說好話,龐統這個官免也就免了,僅僅憑東吳的魯肅,不會引起劉備的重視。

畢竟,魯肅是外人,諸葛亮是自己人,而且正在受到重用和無比的信任。

再來看看關羽這邊。

關羽這個人比較傲慢,雖然對待士卒很好,但看不起士大夫。

比如說馬超和黃忠,關羽都有不屑之意,前者有諸葛亮勸說,後者由劉備派費詩前去說明,關羽都接受了。

還有一個人是糜芳,他親哥哥糜竺對於劉備在徐州有過巨大貢獻,可以說,沒有糜家,劉備不可能東山再起。

就是這樣一個人,關羽照樣看不起。

關羽能不能看得起龐統這很難說,僅僅按照關羽的性格來說,看不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三國演義連壞畫關羽)

當初劉備請來諸葛亮,對他的關係超好,關羽、張飛兩人都不高興。

劉備說得到了諸葛亮,就好比魚兒得到了水,並不讓他們再說什麼,兩人這才不說。

但嘴上不說,心裡怎樣想卻不知道。

到了以後馬超投降劉備,關羽寫信詢問的是諸葛亮,得到了諸葛亮的誇獎,關羽還拿著信給別人看,可見心裡是很看得起諸葛亮的。

從心中不悅到由衷佩服,是諸葛亮贏得了關羽的尊重,不是別人叫他去如何尊重。

劉備入川時的諸葛亮,官職、爵位和關羽差得遠,關羽還不一定看得起看不起他,你讓他怎樣去協調關羽龐統兩人的關係?

撇開讓關羽看得起需要自己去贏取不說,即便是說服關羽接受龐統,那也是劉備該做的,也只有劉備才能做得到,把這個責任推到諸葛亮身上,顯然有點兒本末倒置。

劉備為什要龐統入川呢?

劉備入川,是劉璋邀請並派人前來迎接的,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劉備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西川而不必招致非議。

以這種方式進入,對於劉備奪取西川,軍事上有了更多選項,政治上有了主動權,可謂是進退自如。

但是,面對這樣的天賜良機,劉備卻猶豫起來。

龐統勸他說,荊州經過戰亂已經荒殘,要靠它奪取天下恐怕難以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必須佔有益州。

龐統同時指出,要想成就大事,不能固守死理。

劉璋闇弱,不能守住西川,你不去,別人也會去取,因此機不可失。

一番透徹入理的豪言壯語說服劉備下定了決心。

於是決定讓龐統跟隨入川,諸葛亮助關羽留守荊州。

龐統此前擔任周瑜功曹,周瑜一直處在帶兵打仗一線,在軍事經歷上,龐統應該具有一定的學習和積累。

龐統對荊、益兩州情況比較瞭解,有必勝的豪壯,還有軍事經歷,劉備有什麼理由不帶著他入川?

劉備為什麼留下諸葛亮協助關羽守荊州呢?

剩下來的問題是,龐統留下,諸葛亮隨劉備入川不行嗎?

即便不考慮關羽和龐統的關係問題,也不行。

荊州是劉備的唯一一塊土地,是他的根基和根本,而益州能不能得到還是一個未知數,有誰會不考慮堅決保住根本先去追求一個未知數?

劉備後來在益州和劉璋反目,龐統就有退回到荊州的下策,這就說明了荊州的重要性。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會選擇留下誰不是很清楚嗎?

除了這兩人,劉備原有的主要將領和兵力也都留在了荊州。

張飛原來是宜都太守,很顯然,這是為直接進攻西川準備的。

後來張飛轉到南郡,既有和關羽分工東防吳國的考慮,也有西行走水路已經無阻的打算。

其他人,劉備沒有帶趙雲,只是帶了一個剛剛收編過來不久的黃忠,至於魏延,當時的職位太低,去留都不重要。

兵力也帶著很少,大部分都留在了荊州。

法正帶著四千兵迎接劉備,後來法正一直跟隨劉備作戰,可見這四千兵一直歸劉備指揮。

到了益州,劉璋又給劉備增兵,還把白水關的駐軍歸劉備指揮,這樣劉備才有三萬餘人,可想而知,劉備從荊州能帶來多少軍隊?

至於後來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是在成都即將到手時做出的決策,目的是較快擁有整個益州,何況他們還有攻城掠地的任務。

即便是龐統不死,劉備也會調兵入川(這兒不涉及諸葛亮入川龐統死還是沒死的問題),這是建立新根基的戰略需要。

所以說,劉備帶著龐統西行,是在兩人之間的唯一選擇,與諸葛亮有沒有協調他和關羽的關係無關。

龐統之死,與他急於立功確定無疑,但這與他人無關,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

龐統其人善於冒險,在涪城建議劉備捉拿劉璋,給劉備出計策直接進攻成都,都是他善於冒險的例證。

再說他的直接死因,龐統是指揮型軍官,不是領軍搏殺衝鋒陷陣的將軍,他上前線,應該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而他恰恰進入了射程之內,以至中箭身亡。

至於他和諸葛亮兩人都在,蜀漢國在用人方面會更加從容一些,後邊的事情會不會還能發生,這些已經不可能再去設想了。

龐統之死,令人唏噓。但願說龐統之死是諸葛亮失誤的人只是見解不同,而不是其他。

如果龐統不死 讓龐統和關羽來守荊州 諸葛亮去西川 劉備由機會統一天下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龐統足智多謀,陸遜之計定能能識破,荊州可守,孔明拿西川不在話下,等平定荊益二州,則天下可圖。備有臥龍,鳳雛,更是如虎添翼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不錯,其實主要問題出在關羽身上,他太自負了,關羽身邊也有馬良,但關羽不聽他的,我想龐統在結果是一樣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說呢?恩,矛盾想法造就奇葩問題啊!劉備是沒有機會一統河山的,因為他太長於心計了,這一點精讀過三國的人都能瞭解!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不會,臥龍和鳳雛是三國的兩個奇才,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但是劉備把兩人都得了。且不說兩人的才能,就說關羽,他驕傲、自負,眼裡除了劉備,恐怕再沒別人了吧,關於白走麥城之際,曾遣人向劉封、孟達求救,二人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其實是關羽為人傲慢,孟達曾看過關羽的壞臉色,關羽對底下士兵愛護有加,但是對將領謀士很是傲慢。《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有對關羽的論斷「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斷取敗,理數之常也。

」還說「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

龐統攻打益州不死,之後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荊州會丟嗎?並且北地王劉諶做了蜀國皇帝,蜀國會統一全國嗎?

17樓:延珈藍佑

第一個問題,龐統不死,那麼諸葛便得到解放,二人並法正即可優化配置於東西兩川並荊州等三大戰區之中。

如此一來,關羽丟失荊州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幾乎為零——因為此時孫吳向蜀漢正式宣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即便是白刃相交,偷襲荊州與正式宣戰的意味完全不同。而能具備把握全國局勢的周、魯已死,陸遜又未出世;激進派的呂蒙在智上只能勝過關羽而沒可能蒙倒老練的龐、法、諸葛等三人的任何之一。所以,即使孫吳決斷了向劉宣戰,也會在斟酌中喪失最佳宣戰時機。

荊州在手,那麼蜀漢政權就確立了對曹魏政權的全面進攻態勢,而此時又恰恰是晚年曹操手下人才群的間歇期,在正史上,關羽丟荊州的前夕,曹操就在考慮遷都。

而一旦遷都,更意味著放棄了外圍一些地盤,此更是利於劉而不利於曹的。

當此時,蜀漢如日中天的謀士集團,只要集體策劃好對孫吳的外交措施,穩住孫吳,那麼滅曹就只是個時間問題。

此時,曹魏在走向覆滅的過程中唯一可打的一張牌就是鼓動孫吳向蜀宣戰,但蜀漢化解的外交牌卻有兩張:一是更加有利於在人心惶惶的魏國內做好尚有反曹情緒人士的地下黨工作;二是將新吞噬的曹魏外圍地盤、城池啖之於吳——當然這次決不能像借荊州一樣了,而是在實施中確實讓利,想法設法讓孫吳感受到本次蜀國的合作進擊誠意。

即使做不到讓吳發兵合擊曹魏,只要能使孫權在猶豫中年華老去,足矣!

因為,即使把曹魏地盤全算給孫吳,也不能保證吳能勝蜀。這是由兩國人才的對比力量差異所決定的。時至今日,無論尊劉貶曹派還是尊曹貶劉派,全體中國人的共識就是——超一流的人才集團,確實聚集在劉備處!

那麼,當天下只剩下孫、劉兩家時,呵呵呵呵,我想,沒人會把寶壓在吳會勝出這一註上吧?

第二個問題,如果劉諶做了皇帝,一位有血性,也很有謀略的人來繼任皇位,那樣一定會成為一代賢君。他即使在鄧艾偷渡陰平後接位,鄧艾區區兩千兵(就算給他兩萬兵),也叫他前後夾攻死無葬身之地。只要懷著誓死不降的志向,加上指揮得當,鄧艾必死無疑。

縱然成都失守,也有機會捲土重來。君不見唐朝天子兩次逃亡蜀地,終於還與舊都?

或南下借得蠻兵十萬,或北上於姜維回合,先誅鍾會,後滅鄧艾,一戰而斬殺魏國三十萬士兵。乘勝而追擊,直搗黃龍,破長安而出潼關;拔宜陽而拘洛陽;橫掃葉宛,打入中原,一舉而平定四海,攘除奸凶!

劉備入川的時候如果龐統設宴真殺了劉璋,是不是不危險了?

如果龐統設宴真殺了劉璋,那麼劉備就沒有危險。如果在入川期間就刺殺了劉璋,那麼蜀軍將會全部聽命於劉備,這樣劉備就沒有生命危險。不是的,劉璋的部下就會群起而攻之,對劉備進行打擊,拼命擊殺他。沒錯將會是極其危險,雖然劉備已經成功入駐西川,但是畢竟是孤軍深入,在加上殺了劉璋必然是群起而攻之。劉備危險,劉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