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 公元400年,敦煌太守李暠,趁中原戰亂之際,在眾人推舉下,在敦煌建立了地方政權--西涼國。定都敦煌,建元庚子。西涼庚子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唯一用天干地支作為年號的。
公元405年遷都酒泉,改元建初。經三傳,公元421年西涼國被北涼所滅。狹義的西涼指涼州一帶,涼州下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
金城郡:現在的甘肅省蘭州市一帶
武威郡:現在的甘肅省武威市一帶
張掖郡:現在的甘肅省張掖市一帶
酒泉郡:現在的甘肅省酒泉市一帶
敦煌郡:現在的甘肅省敦煌市一帶
西海郡:現在的青海省西海鎮一帶
西平郡: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平安一帶
西郡:現在的甘肅省金昌市以南、武威市以西
基本範圍在甘肅中西部、青海東南部。基本在河西走廊一帶,最西到敦煌。
廣義的西涼還包括武都、隴西、漢陽、安定、北地、天水等郡,擴大到甘肅東部、寧夏一帶。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徽縣一帶)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一帶)
漢陽郡:治冀縣(今日肅甘谷一帶)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一帶)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一帶)
天水郡:治天水(今甘肅天水一帶)
2樓:匿名使用者
十六國之一。漢族李暠所建。都酒泉(今屬甘肅)。
盛時有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西抵新疆蔥嶺。歷三主,共二十二年。 李暠,世為西州大姓。
先祖仕晉為郡守。後涼主呂光時,段業於397年張掖自稱涼州牧、建康公,以暠為效谷縣令,遷敦煌太守。400年,暠據敦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公,設官建號,發兵攻下玉門以西諸城,控制了西域,建國西涼。
401年,沮渠蒙遜攻殺段業,建北涼。暠常對北涼作戰。405年暠遷都酒泉,並徙胡、漢各族兩萬三千戶於酒泉一帶,以漢人一萬戶僑置會稽、廣夏二郡,餘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
北涼沮渠蒙遜每年進攻,西涼力不能敵,故與其通和立盟。暠安撫境內,敦勸稼穡,但北涼背盟進攻,暠不得不迎戰。417年二月暠病死,子李歆繼位,繼續對北涼作戰。
420年歆聞沮渠蒙遜南伐西秦,率軍三萬往攻北涼都城張掖,途中為蒙遜所敗;蒙遜殺李歆,進佔酒泉。同年九月,歆弟李恂據敦煌稱冠軍將 世系表 軍、涼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遜攻破敦煌,恂自殺,西涼滅亡。
西涼民戶稀少,李暠統治時,經濟上勸課農桑,又屯田積穀,資儲充足,勢力漸盛。政治上依靠涼州大姓,並奉表稱臣於東晉;又設立學校,培養高門子弟。軍事上充實武備,意欲打敗北涼,統一河西。
李歆繼位後,嚴刑峻法,好治宮室,又剛愎自用,不聽勸諫,以致人力凋殘,百姓困敝(參見926頁後秦魏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夏西秦北燕圖)。
3樓:匿名使用者
羌 族人口為198252人。
主要聚居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區,以茂汶羌族自治縣最為集中。少數人與漢、藏、回等民族人雜居。
使用羌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羌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每個方言又分5種土語。大多數羌族人通漢語。羌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長期使用漢字。
過去羌族人普遍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少數與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羌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我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於藏族,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另外古代的西涼就是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西涼就是今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帶。
5樓:匿名使用者
西涼一般指涼州地區,歷史上包括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肅和寧夏兩省。
6樓:fz40213李樑
西涼和唐王朝是同一脈
古代歷朝歷代的契丹,西涼,大理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
7樓:森海和你
1.契丹
①契丹興起時,契丹國疆域包括現在中國東北大部、蒙古東部部分割槽域。
②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疆域包含今天的中國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以及蒙古國全部、俄羅斯遠東部分割槽域。
③西遼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中國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
2.西涼
西涼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指的是漢代的涼州,正式名稱是「涼州刺史部」,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因為地處西部,所以習慣上被稱為「西涼」。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三國時期馬超就自稱「西涼馬超」,就是源自這裡。
還有一個意思是西涼國。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一帶(河西走廊)曾先後產生過五個號稱為「涼」的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歷三主,共二十二年。
後來的唐朝皇室就自稱是西涼國主後代。疆域包括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
3.大理
大理國(937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遼朝(907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於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2023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2023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2023年為金國所滅。
遼末,遼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遼朝宗室後代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與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2023年被蒙古所滅。
2023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並且創造契丹文字,儲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誌,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覆用「遼」、「契丹」為國號。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鹹雍二年(2023年),復號大遼 。
關於契丹首次改國號為「遼」的時間,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種說法 。關於遼改國號的次數,一般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見解,即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復號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
從眾多遼代墓誌中在契丹或遼的國號前都有「大**」或「南瞻部洲」的字樣來看,到遼道宗時,已經儼然以中國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遼曾九改九復國號,也就是說,遼曾改國號達18次之多。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
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8樓:
契丹是大遼國的統治民族和主體民族,其位置大體包括今天的東北和蒙古高原,強盛時期達到黃河流域。
西涼是古代涼州別稱,主要是今天的甘肅西部,酒泉敦煌一代,古代指的是河西走廊西部靠近西域的部分。
大理位置就是在今天的雲南大部,包括中南半島部分地區,是彝族和白族建立的政權,後來被蒙古所滅。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契丹,即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西涼,河西走廊一帶曾先後產生過五個涼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即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大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10樓:紅紅紅紅貨
1、(1)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疆域包含今天的中國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以及蒙古國全部、俄羅斯遠東部分割槽域。
(2)西遼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中國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
2、西涼
西涼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指的是漢代的涼州,正式名稱是「涼州刺史部」,是漢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因為地處西部,所以習慣上被稱為「西涼」。範圍相當涵蓋現代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東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甘肅省作為行政區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三國時期馬超就自稱「西涼馬超」,就是源自這裡。
還有一個意思是西涼國。五胡十六國時期,涼州一帶(河西走廊)曾先後產生過五個號稱為「涼」的政權,史家為區別其他的4個,將中心位於涼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權稱為西涼。歷三主,共二十二年。
後來的唐朝皇室就自稱是西涼國主後代。疆域包括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
3、大理
大理國(937年-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
西遼幅員遼闊,統治區域除直轄領地外,包括很多附庸國和附屬部族。西遼的直轄領地以虎思斡耳朵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錫爾河上游,西至怛羅斯,東至巴爾思罕(今伊塞克湖東南)。其附庸國有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高昌回鶻和花剌子模,附屬部族主要有粘拔恩部(乃蠻部)、康裡部和葛邏祿部。
西遼的疆域東至土拉河,包括可敦城周圍地區。乃蠻部、克烈部遷至這一地區後,西遼的東部邊界退至附庸國高昌回鶻的東部邊界;東北至謙河,與吉爾吉斯為鄰。
2023年,由於粘拔恩部歸附金朝,退至阿爾泰山;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包括康里人活動的地區;西至鹹海、烏斯提尤爾特高原和卡拉庫姆沙漠,包括花剌子模在內;南部西段以阿姆河為界,先後與塞爾柱帝國和古爾王朝為鄰。中段包括瓦罕走廊。東段以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為界與吐蕃、黃頭回紇接壤;東南包括哈密、若羌,隔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西夏為鄰。
古代的中原現今指哪
哎喲帶你看娛樂 為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原又稱中土 中州 華夏,為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為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充套件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
古代的樂府雙璧是指,古代樂府雙璧指的是哪兩個
這裡的古代樂府雙璧指的就是南北朝的兩首民歌,一首是 木蘭辭 另外一首是 孔雀東南飛 這是兩首文化瑰寶 漢樂府詩 孔雀東南飛 和北朝民歌 木蘭詩 合稱為 樂府雙璧 這兩首詩歌都是敘事長詩,以其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極高的藝術成就,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明人胡應麟 詩藪 中說 五言之贍,極於 焦仲卿妻 雜言之...
古代常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唯愛一萌 提起 三軍 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 海 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 三軍 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 海 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