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年號

時間 2021-10-16 19:01:35

1樓:七殿哥哥

年號是指用於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發端於中國,後來日本、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和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

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的是日本,仍使用國家年號的是中華**。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

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稱「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紀年,並同時改變年號。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進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一個皇帝年號也有多個。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

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後,基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

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後梁、後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年號,另外朝鮮、琉球為中國藩屬時,亦用中國帝王年號。

以朝鮮為例,明亡之後,除與清朝文書往來,內部官方文書拒用清朝年號,改用干支或國王在位紀元,至於民間仍有堅持採用崇禎年號者,甚有直到崇禎二百餘年者,與明鄭一直採用永曆年號,極為相似。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複雜。

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

例如後晉的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3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複使用。

例如建元就有5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的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有些年號是根據兩個前代年號合併而成,如貞元取自貞觀開元,隆興取自建隆紹興,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紹熙取自紹興淳熙,慶元取法慶曆元佑、開禧取自開寶天禧等1。

辛亥革命後,中華**廢除年號紀年的做法,而改用**紀年。雖然在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的年號,而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滿洲國執政和皇帝時分別使用過大同和康德的年號,但是通常不為中國正統史書所承認,而認為中國皇帝的最後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紀年。

2樓:季諾管理丶袮租

年號,是古代帝王為記載和計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種稱號。中國古代的年號出現較晚。西漢以前,帝王都沒有年號,紀年均採用王號。

就是使用王號連續記載年代,直至新的帝王即位。如周平王元年至五十一年、魯隱公元年至八年、秦王(秦始皇)元年至三卜七年、漢高祖元年至十二年等。直到漢武帝即位,才出現年號。

他即位時,便使用了“建元”年號。所以,唐代學者顏師古劉此作注稱:“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

” 從漢武帝開始,幾乎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年號。其間,只有唐肅宗在位時,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沒有年號。年號出現後,就有了年號紀年。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新帝即位,都不再繼續前帝的紀年之數,而自第二年開始,又從元年起重新紀年。這種逾年改稱元年的做法,就稱為改元。 改元不僅出現在新帝即位之初,也出現在皇帝在位期間。

即皇帝在位中途不再延續已有的紀年順序,又從元年開始重新紀年,亦稱為改元。事實上,這種改元的做法,最早出現在漢文帝時。漢文帝在位23年,第17年改元。

據《漢書·文帝紀》載,文帝十六年“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令天下大酎,明年改元。

”即從第17年起,又稱元年、二年……。由於他在位期間出現了兩個元年,故班固在編撰《漢書》時,就將改元后的紀年稱為“後元”。其後的景帝在位16年間,曾兩次改元。

所以,史書中又有了“中元”、“後元”之稱。自漢武帝始用年號以後,但凡改元,年號也要更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在位期間改元最頻繁的是武則天。

她在位20年,共改元17次,故有17個年號。稍次於她的是其丈夫,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改元13次。冉次之的是漢武帝,在位54年,改元11次。

至於改元10次以下的皇帝,則數量更多。由於在位期間多次改元,故許多皇帝都有幾個年號。直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曾規定繼位者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所以除明英宗因“土木之變”前後有兩個年號外,其他都是一帝一號。

清朝也延續了這一做法,均一帝一號。 古代帝王改元的原因,除新即位外,多以某一吉祥事物為由。此外還有災害、奇特的自然現象,諸如所謂的祥瑞、變異等。

如漢武帝時,曾在一次打獵時捕獲一隻“白麟”,遂下令改元“元狩”。西漢宣帝時,今四川廣漢地區報告稱,當地有人見到一條黃龍。宣帝遂於當年(229 年)下令,改元“黃龍”。

三國時,東吳孫權看見一隻紅色的鳥,亦在當年(238年)改元“赤鳥”。這些改元,都是因為看見了罕見的奇鳥異獸,認為是吉祥的徵兆而改元的。公元前69年,今陝西漢中地區發生大**,導致山崩水湧。

在位的漢宣帝遂下令改元“地節”,意在“欲令地,得其節”。這是因自然災害的原因導致的改元。 在諸多的改元中,有相當數量是因出現了動盪的局面或發生重大的事件。

所以,這類年號多寓含希望長治久安的意願。如漢元帝時,漢廷與匈奴和親,昭君出塞與呼韓邪單于聯姻。自此,“邊陲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竟寧。

”(《漢書·元帝紀》)意為邊境安寧。北魏孝莊帝在位時,爆發葛榮起義。起義被鎮壓後,孝莊帝遂改元“永安”。

這類的年號多為吉祥祝福之語。如永定、永昌、永平、永始、長安、長慶等。 有些改元,則出現在通過非常手段獲取帝位之後。

因此,這類年號多表示自己的即位順應天意。含有宣揚君權神授的用意。使用這類年號,既可掩人耳目,又能掩飾自己的劣跡。

如武則天的“天授”、“天冊萬歲”。又如明英宗是通過南宮復辟(奪門之變),從其弟景泰帝手中奪回帝位的。即位後,改元“天順”。

還有些改元,是出於宗教的原因。如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卻崇通道教。

道士寇謙之遂迎合太武帝意,假託夢見太上老君。太武帝即命畫工依寇謙之口述,繪出太上老君像。並下令改元“太平真君”。

有些改元,則因重大工程的竣工。武則天在位時,洛陽的宮城內興建了一座大殿,名為通天宮。大殿建成,武則天即改元“萬歲通天”。

也有的改元,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政治傾向和立場。這類改元,一般多以干支作為年號。如唐初,隋末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為了表示不歸順唐朝,遂以是年的干支——丁丑為年號。

由於改元,特別是皇帝在位期間的改元,造成一年多個年號和年號相同的現象。其中一些含有吉祥意味的名稱,就反覆出現在歷史上。如“建興”年號使用過11次,“天祜”年號使用過10次,“太平”年號使用過9次。

至於使用過8次以下的年號,數量就更多了。如人們熟悉的唐太宗的“貞觀”年號,也在西夏崇宗在位時使用過(1102~2023年)。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曾命宰相選擇一個從未使用過的年號。

宰相趙普等人遂上“乾德”年號。乾德三年(965 年),宋太祖統兵滅後蜀。在搜查後蜀國皇宮時,從一宮女隨身攜帶的物品中搜出一面舊銅鏡。

鏡背有“乾德四年鑄”的銘文。宋太祖大驚,詢問宰相:“安得已有四年所鑄乎?

”趙普等人皆不能答。宋太祖又召學士陶轂、竇儀詢問。“儀日:

‘此必蜀物。昔偽蜀王衍有此號,當是其歲所鑄也。’上乃悟,因嘆曰:

‘宰相須用讀書人。”’(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 年號相同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不同的朝代中,也出現在同一個朝代中。如西晉惠帝和東晉元帝都使用過“建武”的年號:

唐高宗、唐肅宗均使用過“上元”的年號;元朝的開國皇帝元世祖和亡國之君元順帝均使用過“至元”的年號,等等。不同朝代使用相同的年號,還好區別,但同一朝代使用同一年號,就往往容易混淆。因此,對中國古代帝王的年號,還應嚴格區分朝代和皇帝。

古代帝王使用的年號,在字數上沒有限定。少則兩、三個字,多則六個字。如西夏建立者元吳稱帝后,曾使用“天授禮法延祚”的年號。

只有明清兩代皇帝的年號都是兩個字,且是一帝一號。所以,史家就用年號作為明清皇帝的帝號。如洪武皇帝、永樂皇帝、崇禎皇帝、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年號常被視為政權的象徵和標誌,與政權有直接的聯絡。使用或不使用某個年號,實際也成為衡量和判定是否承認該政權的標準。所以,但凡新建政權,必定要另立年號。

無論是農民政權,還是偏安政權,都必定要有自己的年號。 晉、宋之際的詩人陶潛對東晉義熙年問劉裕的專權十分不滿。這位曾因“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辭官隱居的詩人就不用“義熙”年號紀年,而用甲子紀年。

此舉亦受到人們的褒頌。北宋詩人黃庭堅就曾稱其,“甲子不數義熙前”。 清軍入關前,崇禎皇帝就已自縊身亡。

但清朝定都北京後,明朝遺老中仍有人在其著述中,繼續使用“崇禎”年號,以此表示懷念故國。相反,清初也有人將入關前的明朝史實,一律冠以天命、天聰、崇德等清初年號。以此表示自己很早就嚮往清朝。

清朝末年,溥儀在位3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此前,革命黨人就已經不使用清朝的年號紀年。而一些清朝遺老們,直至**成立後,依然用“宣統”年號紀年。

這些事例,都反映了人們對年號與政權關係的認識。 自年號產生後,年號又配合干支紀年。因干支紀年是60年一個迴圈週期,往往在一個朝代中,同一千支會反覆出現數次。

若無其他的紀年方法,就很難判定是哪位帝王在位時的於支。但有了年號紀年後,兩者互為補充,從而使中國古代的紀年更加精確。干支加年號,是中國古代紀年方法的一大進步,也是中國古代紀年的一個特點。

清朝皇帝年號是什麼,清朝各個皇帝的年號都什麼意思?

十妞 中國清朝皇帝的年號 名字 廟號 諡號 共12位皇帝 第一個皇帝努爾哈赤 名 廟號 太祖 諡號先叫 武皇帝 後叫 高皇帝 年號 天命 全稱 承天廣運 神功聖德 肇紀立極 仁孝睿武 端毅欽安 弘文定業 高皇帝 第二個皇帝皇太極 名 廟號 太宗 諡號 文皇帝 年號先 天聰 後 崇德 全稱 應天興國 ...

清朝歷代皇帝年號

哦 健健康康 清朝年號按順序依次為崇德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宣統。順治皇帝是在位期間,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年號 順治 反映了清人的這一理想。順,順利 治,治理。順治,即 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 對清人來說,打下 江山 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 二字...

按順序列出中國古代所有皇帝的年號 廟號 諡號以及著名的皇后

沉雨落鳳 年號是帝王用以紀念的名號,而廟號和諡號都是當一個人死後,對他做出的一生的評價。廟號和諡號的區別,在於廟號只用於帝王,而諡號可以用作帝王 后妃 大臣。以下是年號 廟號 諡號各自的簡介 1 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