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高原_大兵
第一等級是蒙古人,第二等級是色目人,包括蒙古人以外的西北和西域人,第三等級是漢人,原指金朝統治下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第四等級是指南宋統治下的各族人。
元朝統治者對漢人、南人在政治上實行多方面的防範和控制。**或地方官吏,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元史》卷85《百官志》一)。掌樞密院實權的知樞密院事及同知樞密院事,終元之世,無一漢人擔任。
御史大夫(御史臺的最**員)這一權力也從未落入漢族地主官僚之手,所謂臺端非國姓不授。至正六年拜為御史大夫的漢人賀惟一也是在賜予蒙古姓而改其名後,才擔任此職的。聖大二年(2023年),朝廷重申:
諸王分地內的各州縣,凡改換蒙古姓名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就能當達魯花赤的做法,今後一律禁止。達魯花赤必須由蒙古人擔任,若蒙古人中無此種人才,可從色目人中選用。路、府、州、縣執掌實際權力的達魯花赤,唯蒙古人、色目人才能擔任。
至元二年規定,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製(《元史》卷6《世祖紀》三)。延佑三年(2023年),朝廷再次規定:凡漢人當了達魯花赤一職者,一經發現,追回任命書,此人永不敘用(《元典章》卷9《吏部·投下》《有姓達魯花赤追奪不敘》)。
而條件艱苦,氣候惡劣,蒙古人不願去和不敢去赴任達魯花赤一職時,才讓漢人去充當。如至元二十五年十月,湖廣省的左、右江口溪澗蠻僚,置四總管府,統州、縣、洞百六十,而所調官畏憚瘴癘,多不敢赴,請以漢人為達魯花赤,軍官為民職,雜土人用之"(《元史·世祖紀》)。蒙古統治者則予以首肯
2樓:最後線索
第一等:蒙古人
他們地位最高。目的是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
第二等:色目人
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邊的一些較早歸附的部族,也屬於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第三等:漢人
指淮河以北原金國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雲南(大理)人,東北的高麗人也算為漢人。
第四等:南人
指最後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區的人民)。他們社會地位最低,生活最窮苦,受到多重壓迫和歧視。
3樓:之上拙計
元朝的統治者把百姓分為四個等級:
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
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兒人等;
第三等是漢人,指原金統治區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
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統治區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人。南人社會地位最低,生活最窮苦受到多重壓迫和歧視。
4樓:從前有個七一班
首先是蒙古人,然後是女真人、契丹人,然後是漢人(這裡指金國人),最後是南人就是南宋人
5樓:百話電子
蒙古征服中國全國後,將其政權下的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4個等級。但是社會的基本基本矛盾還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國姓」。
色目人繼蒙古人之後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
漢人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大理)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
南人為第四等,也叫蠻人、新附民,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2023年全國人口統計,2023年全國人口統計
百小度 2008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28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3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2月26日釋出的 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顯示,2008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28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萬人,出生率為12.14 死亡人口935萬人,死亡...
全國人口普查幾年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每幾年一次,下次是那年?
沒有規定的時間。人口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對國家管理 制定各項方針政策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新中國建立後,截止到2009年,我國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共進行了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下半年開始正在進行著第六次人口普查。超生違反計劃生育法是鐵定的事實,可以追究...
全國人口普查幾年一次,我國人口普查每多少年進行一次?
沒有規定的時間。人口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對國家管理 制定各項方針政策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新中國建立後,截止到2009年,我國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共進行了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下半年開始正在進行著第六次人口普查。超生違反計劃生育法是鐵定的事實,可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