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中國歷史上名簫的名字

時間 2021-09-17 04:47:40

1樓:kidding丶

1、洞簫:直徑為2.2釐米左右,開前五後一六 個音孔通常民間流行的就是這種簫。有種改良洞簫,開前七後一八孔,音量比較大,轉調比較方便),洞簫一般用於獨奏。唐朝。

2、琴簫:直徑比洞簫略細,開前七後一八個音孔,音量比洞簫小,通常用於與古琴合奏。一般琴簫會在中間接個銅節,為兩節簫或三節簫,目的是為了在需要調調時可以更好地調整曲調以達到與古琴音調一致。

方便。宋朝。

3、玉屏簫:直徑在1.05釐米左右,比琴簫還要細,開前五後一六個音孔,常採用貴州玉屏產的黃色竹子製作,這種簫音量更小,簫外有時雕龍刻鳳,一般用於自娛或作為工藝品。宋朝。

4、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巨集亮,多用於獨奏或合奏。宋朝。

5、九節簫,管身上有九個節並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還在下端嵌著牛骨圈。管身外塗黑漆的又叫黑漆九節簫。這兩種九節簫,發音淳厚、音色優美,適用於地方戲曲或輕**,有時也用於獨奏或合奏。清朝。

2樓:匿名使用者

簫的產生,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我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發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現存浙江博物館)。這批骨哨是用鳥禽類中段肢骨製成的,古代人將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後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們長7釐米左右,管徑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開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幾個音來,於是就形成了骨哨。

儘管考古學家們稱之為骨哨,但從它的形狀、結構和發聲原理同現代簫笛作一比較,已基本上具備了樂器的雛形。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骨哨應該就是簫笛的鼻祖呢?無怪今天有許多管樂大師們都認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乾脆稱它為「骨笛」。

那麼用竹子做的吹奏樂器又是什麼年代形成的呢?《呂氏春秋》中寫有:「黃帝命伶倫伐崑崙之竹為管」的記載。

據說遠古時期氣候較暖,我國黃河流域遍長竹子,只是因為後來氣候變化,竹子的生長線才南遷到長江流域。伶倫伐竹為管的記載,充分說明了用竹子做樂器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了。據傳,後人將伶倫所訂的律管編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簫。

在虞舜時代,曾出現過一部稱之為「箾韶」的古代樂舞,「箾」即是今天的「簫」字。因為這部樂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簫來演奏的,所以我們認為《韶》的演奏使簫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頌大禹治水為內容的古代樂舞,它共分為「九成」(九段**),用「籥」伴奏。又稱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簫的前身。

由此可見,從《箾韶》到《大夏》,簫曾在中國**史上經歷過多年的輝煌時代。

周代,曾將我國古代樂器分為「八音」,它們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樂器,其中「竹」就是指簫和篪。自從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簫做為古代樂器的實物才得以我們親眼所見。

因此提起「絲竹」二字,人們自然會想到這種樂器。

現代笛簫的區別,在於笛子橫吹有膜孔,簫豎吹沒有膜孔,但有後音孔。簫亦稱「篴」、「篪」、「籥」等等。有的**詞曲是這樣說明的:

古代樂器,竹子製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沒有說明是橫吹還是豎吹。現在也有短的豎笛,不貼膜,音色在笛簫之間,更接近笛子。

那麼,在遠古時代,不貼膜的橫吹樂器與豎吹樂器各方面區別不大,音色更接近簫。關於簫與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用到「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並非橫吹之笛。

另相傳此種樂器原出於羌中,漢代稱「篴」,最初為四個指孔,西漢京房加1孔,成為5孔,晉代的篴已有6個指孔,與現代的簫相似。隨著考古專家的發掘,湖北隨州出土兩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橫吹,開6孔,形制與竹笛類似,只是一端封閉。魏晉時,已作為樂隊中的主奏樂器。

唐時,出現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了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與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

橫吹為笛,豎吹為簫。

那麼,究竟那種樂器最先為人們所創造,所使用呢?從人體身體結構來看,豎吹更符合人體正常的動作狀態,而橫吹則需要一支胳膊向旁邊,而另一支胳膊則需要超過前胸到身體另一側。所以應該豎吹在前,橫吹在後。

但由於橫吹音量大,傳得遠,加上膜以後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強,吹笛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簫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於獨奏和重奏。演奏音量小是由於簫本身結構所致,簫的吹孔很小,且依管壁厚度向內傾斜,這樣吹奏時氣流一大反而吹不響了。

簫適於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寄託寧靜悠遠的遐思,表現細膩豐富的情感。幽靜典雅,回味無窮,知音難遇,陶醉其中。對我們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能使諸君領略到質樸的美,返璞歸真,鬆弛崩緊的神經,追求情緒中的安寧,使思維意識隨之昇華,得到美的享受

3樓:匿名使用者

簫 簫又名洞蕭,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樂器。它由竹子製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為前五後一。

簫,又名洞簫,吹奏樂器。這種單管豎吹的簫,早在漢代陶俑中已出現。其後的壁畫、石刻中多有所見。漢代以前,橫吹豎吹的單管樂器統稱為笛或篴,所稱簫者是排簫。唐宋時期的尺

八、簫管和豎篴,則是明清時期以至現代簫的前身。為區別橫吹之笛,明代將豎吹之篴稱為簫。清《律呂正義後編》:

「明時乃直曰簫,不復有豎篴。今簫長一尺八寸弱,從上口吹,有後出孔。笛橫吹,無後出孔。

則今之簫乃古之笛,信矣。」

簫管前面有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按音孔。除靠近兩端有兩處凹陷外,其餘皆與現代竹簫相同。清代周亮工《閩小記》載:

「德化瓷簫笛,色瑩白,式也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悽朗,遠在竹上」。可見燒造之不易。

現代簫用紫竹、黃枯竹或白竹製作,全長70-78釐米,管身內徑1.2—1.4釐米。

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管內去節中空。上端邊沿開吹口,管身中部開六個按音孔,前面五個後面一個,後面下方開出音孔兩個,用以調音,其下開助音孔兩個,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飄穗。不設膜孔。

有的簫增至八個按音孔,並帶有銅插口,可微調音高。

常見的簫有紫竹洞簫、九節簫和黑漆九節簫。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巨集亮,多用於獨奏或合奏;九節簫,管身上有九個節並刻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在下端鑲骨圈;黑漆九節簫,管身外塗黑漆。這兩種九節簫,發音淳厚、音色優美,多用於地方戲曲伴奏。

簫的定調不一。常見的為g調,可平吹和超吹,音域d1—e3。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善於表現樂句悠長、細膩、典雅的樂曲。

適於獨奏、重奏,還用於江南絲竹、廣東**等器樂合奏及越劇伴奏。琴簫合奏也是常見的演奏形式之一.

簫的音量不大,強弱幅度也不大。其音色圓潤、柔和、恬靜、甘美。它經常與古琴、琵琶、二胡等樂器結合,演奏意境比較淡雅、渺遠的**。

在樂隊中,簫經常被當作獨奏樂器使用,演奏寧靜的**段落。

簫,也稱為洞簫,是中國古老的氣鳴樂器。早在幾千年前,簫就在中國民間流傳了。關於它的來歷,要從排簫說起。

排簫在幾千年前剛形成的時候,它就被稱為簫。後來人們在吹排簫的過程中,發現在一支管子上開出距離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於是簫逐漸由多管組成的排簫,演變為單管數孔的洞簫。

今天的簫在漢代就有了,但當時被稱為」羌笛」,羌笛原為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公元前1世紀時流傳到黃河流域,經過發展,逐漸演變成六孔,和今天的簫非常相似。

簫的構造比較簡單,形狀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黃枯竹或者白竹製作,管身比笛子稍長一點,頂端用竹節封口,封口的邊緣上開有一個吹孔,管身正面還有五個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還有一個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還有三到四個出音孔和助音孔,用來調整音準,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區發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區音色圓潤、優美。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靈活程度遠不如笛子,不宜表現快捷花哨的內容,只適合於吹奏悠長細膩、恬靜抒情的曲調,多用來表現大自然的美景和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簫的表現力很豐富,它可以用於獨奏、重奏和合奏,還用於江南絲竹、福建南音、廣東**等民間器樂樂種裡,另外它還用於一些地方戲曲的伴奏。

簫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紫竹洞簫、玉屏簫、九節簫等許多種。

4樓:匿名使用者

簫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紫竹洞簫、九節簫、黑漆九節簫、玉屏簫、龍簫等。不同尺寸的簫

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巨集亮,多用於獨奏或合奏。

九節簫,管身上有九個節並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還在下端嵌著牛骨圈。

黑漆九節簫,因管身外塗黑漆而得名。

玉屏簫:產於黔東玉屏縣,是簫中之珍品。其造型、製作和音色別具一格,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是對玉屏簫的高度讚譽。

給簫取什麼名字好聽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試試「美名寶」這款專業的取名軟體,裡面按照周易演算法,遵守八卦、五行、五格、生辰八字、現代叫法、聲韻等算出寶寶的名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好的姓氏高分名字供你選擇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姓蔡的名武將,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個姓蔡的名人,哪幾位最有名。

李少紅 大明宮詞 戀愛中的寶貝 門 寧瀛 無窮動 馬儷文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我們倆 胡枚 電視劇導演 雍正王朝 喬家大院 忠誠 李玉 紅顏 蘋果 李虹 詛咒 徐靜蕾 我和爸爸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將夢想照進現實 黃真真 香港 女人那話兒 許鞍華 香港 半生緣 客途秋恨 男人四十 投奔怒海 玉...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排名

秦朝 前221年 前207年 嬴政 漢族 漢朝 前202年 220年 劉邦 漢族 三國 魏 220年 226年 曹丕 漢族 三國 蜀 221年 223年 劉備 漢族 三國 吳 222年 252年 孫權 漢族 晉朝 265年 420年 司馬炎 漢族 十六國 成漢 304年 347年 李雄 漢族 十六國...

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夏 啟以後 公元前2197 1766 共432年 姓,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安 今山西雯縣 1 宗神夏禹 年 2 帝啟 9年 3 太康 29年 4 仲康 l3年 5 帝相 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