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捕魚大亨
(1)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2)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3)商鞅變法實質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實質是推行土地國有制。
1、背景: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力顯著提高,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孝文帝改革:由於中原地區長期戰亂,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時內遷的少數民族也逐漸學會漢族的農耕生活。
2、內容: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允許土地買賣;
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規定按一定的標準,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土地不得買賣。
2樓:小兔子的文集
1、比較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
(1)相同點: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3樓:紫月幽絮
不同點:
商鞅變法:變革了社會生產關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開始確立集權制,推動了歷史發展的程序,但是帶有侷限性。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使政治地位更加鞏固,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簡介: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什麼異同之處
4樓:衡水游龍
1、異: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2、同: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3、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 都洛陽,改易漢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同意歷史書上就可以看到它們的不同之處
7樓:匿名使用者
這位朋友你好!這是我給你的標準答案:
1、比較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
(1)相同點: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有何異同?
8樓:一條酸菜魚
1、改革背景相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都是在建國初期為了解決社會矛盾問題,增強國力,發展經濟。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其他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國引進人才實行商鞅變法。
北魏自建國以來,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矛盾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馮太后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
2、結果不同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孝文帝死後僅30餘年便迅速地分崩離析,走向滅亡了。
3、時間不同
商鞅變法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實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公元471年(皇興五年)。
9樓:fruit餃子
(1)都處在**割據、社會動盪的時代;
都面臨著增強國力,擊敗外敵的任務;
都有國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援。
都是封建化性質的改革
(2)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從法律上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對後世影響深遠。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進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於增加國家收入、緩和階級矛盾,對後世影響深遠。
(3)都增強了國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10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
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都遇到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11樓:深院鎖清秋
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1.年代不同
2.秦朝那時是七雄爭霸,商鞅是為了國富兵強。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改革政治上的一些事。
3.時代想法不同,秦朝是主張「焚書坑怒」。而北魏則是對民族大融合進行改革。
結果不同。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為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孝文帝的改革則沒起到這種效果,北魏還是**衰亡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改革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談談你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認識,比較商鞅變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變法,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改革的認識
伍梅川內酷 孝文帝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彙,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 改革的背景 面對民族融合的趨勢,為了加強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
土地改革的目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1950年6月,人民 通過並頒佈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底,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新中國的成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農村生產力,為工業化開闢道路,這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物質與精神的極大富裕要求極高的生產力,第二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而言十分重要,...
與商鞅變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簫灑舞劍 1 條件 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 落後的秦國受傳統束縛較少。特點 注重建立新制度 變法徹底,功效明顯。2 作用 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 如禁鮮卑語 講漢話等 創造條件。原因 北魏風俗落後,迫切需要改革 孝文帝仰慕漢族文化,改革熱情高。3 問題 民族關係問題 或鮮卑族與漢族文化的差異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