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時間 2021-09-05 17:35:36

1樓:茉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另闢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隋文帝當皇帝后,發現「九品中正制」都被玩壞了。幾百年來,朝廷**基本是根據門第、關係來推薦的,魚龍混雜。

於是,他對大臣們說:「你們推薦的人到底有沒有本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那就通過考試來篩選吧。」

這就是科舉制的雛形。

此時的科舉是先進行推薦,然後通過考試來過濾,基本還是在小圈子裡玩。

南北朝時,士族族譜是選任**的重要依據。唐朝初年,舊士族雖已沒落,但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數家所謂「山東士族」,仍憑藉起祖先的影響,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些家族編寫族譜,標榜為華夏「高門」,自詡「家風」優良,相互間通婚。

唐初那些以軍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與他們通婚視作榮耀。

直到宋朝,因為書籍的大規模傳播,寒門通過讀書科舉來提升階層,才真正得到實現。此後千年,再也沒有門閥士族產生,也沒有數百年的**。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為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於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2019·黃石)與提示資訊「十年寒窗,連中三元,金榜題名」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

(2017·黃石)2023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高考制度有利於國家人才的選拔。歷史學者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裡評價我國古代某制度曾寫道:「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現象」。

他稱讚的是中國古代的科舉制。

(2012·鄂州)在我國,**、國家機關公****有「國考」之稱。這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國古代稱為科舉制。

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3樓:繁華飛羽

背景:科舉制度由隋朝隋煬帝是出現,到唐朝是得到改進作用:科舉制使得當時的人才出現並使唐朝富強起來(唐朝強盛的原因之一就是重用人才)

不足:使得人才只注重創新而忽視了民生

影響:科舉制讓人才有用武之地,使當時社會富強起來,

4樓:小鹿斑比

擴大了**的文化素質。擴大了統治基礎。增強了**正用的開放性和流動性。加強了**集權。

科舉制度的廢除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5樓:蜂鳥飛燕

科舉制度被廢除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

1、廢除科舉制度,搗毀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礎

2、廢除科舉制度極大地衝擊儒家學說灌輸在國民頭腦中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

3、廢除科舉制度,開啟了中國現代教育,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4、廢除科舉制度,為新文化運動奠定了社會與思想基礎,極大地推進新文化的傳播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科舉制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怎樣積極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積極影響

1加強了

**集權統治,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 實行科舉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選拔全完全****,另一方面又使政權的社會基礎 更為擴大,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強化**集權的需要。以科舉為「正途」而又以儒家 學說為科舉考試內容的做法把政權的世俗性與意識形態灌輸自然地融合為一體,使中國封建 社會大一統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強了維護國家統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於傳統中 央集權國家的發展。

2為封建國家行政機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來,歷代有作為的將相輔臣幾乎都是科舉出身的「學而優則仕」者,如宋代的 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明清的張居正、林則徐等等。在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氣風發, 抱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

由此可以看到,科舉考試製度為國家選拔了一批又一 批較有才能的人士,尤其是將廣大中下層出身貧寒人家的子弟充實到統治隊伍中,它不僅提 高了封建**隊伍的整體素質,而且還為封建統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封建管理階層的 新陳代謝,為社會的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3彌補了人才選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會的吏治狀況。 科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傳統人事選拔方式上的不足,徹底 打破了官僚貴族世家依仗門蔭資歷對選官的壟斷,通過實行公開報名、平等競爭、擇優錄取 的原則,在較大的社會範圍中開闢了一條入仕途徑,在社會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 觀念。通過科舉考試製度,封建國家官吏隊伍中知識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們中許多人能 以封建禮教約束自己,敢於抵制官場腐敗現象,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吏治狀況的改善。

唐宋明 清各個朝代,凡國事隆盛、吏治比較清平的時期,都是科舉考試製度與官吏隊伍建設結合得 比較好的時期。

4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由於科舉考試製度為廣大學子提供了獲取功名的機會,一方面大大激發了中下層階級的 進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隋唐以後,隨著時勢的不斷髮展 ,科舉制度和教育制度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科舉考試的生源主要來自學校,而學校主 要為培養應試士子而設立,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為統治階級培養所需的人才。

「為應科 舉而興學重教」,在當時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如北宋時期就出現過三次大規模的興學,即: 公元2023年范仲淹普建州縣學;公元1068-2023年王安石創立太學三舍法;公元1102-2023年 蔡京增加太學名額,實行畢業授官。

5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據記載,早在唐中宗時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試選官制度。16世紀以後,我 國的考試製度愈來愈受到世界的矚目。孫中山先生在考察歐美各國考試製度後指出:

「現在 各國的考試製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製度,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 學過去的」。胡適說:

「我在國外的時候,時常感覺到,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一個偉大貢獻 ,就是公開的客觀的文官考試製度。沒有一個國家的考試製度,能夠像我們這樣久遠,嚴密 與公開。」「反觀西洋國家實行文官考試製度,至多不上二三百年,而且都是受了中國的影 響的。

」到1 9世紀中葉,中國的科舉考試製度已為歐洲知識界普遍知曉,朝鮮和越南也曾長 期實行過科舉制。毋庸置疑,科舉制度西傳歐美並影響世界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程序的一大貢 獻。

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

7樓:違經背古

積極意義是提供了選拔人才的有效方式,使得平頭百姓也有翻身的機會。

弊端在於侷限了思維的開放性,阻礙了文化的自由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限制了文化的發展,僵化了細想的進步,使中國的文明近千年原地踏步

9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隋文帝當皇帝后,發現「九品中正制」都被玩壞了。幾百年來,朝廷**基本是根據門第、關係來推薦的,魚龍混雜。

於是,他對大臣們說:「你們推薦的人到底有沒有本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那就通過考試來篩選吧。」

這就是科舉制的雛形。

此時的科舉是先進行推薦,然後通過考試來過濾,基本還是在小圈子裡玩。

南北朝時,士族族譜是選任**的重要依據。唐朝初年,舊士族雖已沒落,但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數家所謂「山東士族」,仍憑藉起祖先的影響,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些家族編寫族譜,標榜為華夏「高門」,自詡「家風」優良,相互間通婚。

唐初那些以軍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與他們通婚視作榮耀。

直到宋朝,因為書籍的大規模傳播,寒門通過讀書科舉來提升階層,才真正得到實現。此後千年,再也沒有門閥士族產生,也沒有數百年的**。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為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於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2019·黃石)與提示資訊「十年寒窗,連中三元,金榜題名」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

(2017·黃石)2023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高考制度有利於國家人才的選拔。歷史學者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裡評價我國古代某制度曾寫道:「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現象」。

他稱讚的是中國古代的科舉制。

(2012·鄂州)在我國,**、國家機關公****有「國考」之稱。這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國古代稱為科舉制。

科舉制度是怎樣被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

廢除科舉制 100年前,就是1905年,中國在做什麼?清廷宣佈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最為震動的大事。羅茲曼主編的 中國的現代化 一書稱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於是,由此開始,一個貫穿百年的現代化教育在中國艱難地興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國...

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維持了中國封建社會王朝更替架構的穩定,是封建社會調節社會與選拔矛人才維持統治最為成功的方法。1 抑制文化創新與發展,限制了文化發展方向。2 使儒家文化得到普及。3 使中國學術僵化,學術功利性明顯增強。讓人知道 想當公務員,可以參加考試,錄取不錄取 天知道 無論是什麼方面的人才都會以書面的形式來選舉 ...

如何看待廢除科舉制的影響,科舉制度的廢除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超人越神 事實上科舉只是名字廢了,換了個馬甲叫公 而已 科舉制度的廢除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蜂鳥飛燕 科舉制度被廢除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廢除科舉制度,搗毀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礎 2 廢除科舉制度極大地衝擊儒家學說灌輸在國民頭腦中的 學而優則仕 的思想 3 廢除科舉制度,開啟了中國現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