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的人才觀
只要去讀讀曹操的詩和文章,就可想見其人之胸襟抱負和雄才大略,至於其歷史功績,更非劉備、孫權之流可比。出於職業的敏感性,我更關注他對人才的態度,我覺得僅憑此一點,他就無愧於偉大。
曹操清醒的認識到,人才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他在起兵之初即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後來在一道求賢令中又說: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在與袁紹對壘時,他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跑出軍營迎接,還拍著雙手大笑說,“吾事濟矣”。
曹操求賢若渴,他說“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渴望能盡攬天下人才。他三次頒佈求賢令,遍訪賢士…在他帳下,聚集了文如荀彧武如張遼等一大批文臣武將,不論是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都遠遠超過了吳國和蜀國。僅此一項,勝負已決。
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曹操最著名的一道求賢令:“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唯才是舉,這是何等的胸懷和氣魄!更重要的是曹操以法令的形式規定了唯才是舉,使之成為一種制度性安排,與之相較,劉備的桃園結義,以私人感情籠絡人心的做法明顯已處下風。
合理的任用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是曹操的最高明之處。曹操提出“唯才所宜”,就是把人才安排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去。所以陳壽說曹操: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太祖運籌演謀…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三國時代群雄角逐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人才的較量,每一個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的崛起無不以優秀人才為後盾;沒有人才優勢,也就無所謂事業上的成功,曹操對此深有體會:“吾起義兵誅**,於今十九年,所徵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
”(同上)
在如何吸引和任用人才問題上,曹操“雄”、“奸”並存的雙重性格也得到了明顯的反映。
早在創業之初,曹操就非常中重視網羅人才;建都許昌之後,又一再下達“求賢令”,以朝廷的名義招納賢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人才都聚集起來。
在選擇人才的標準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獨特氣魄,一反過去以門閥和名氣取人的傳統標準,主張不拘一格,“唯才是舉”。著名的《八月令》竟然明確地提出要起用那些“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這是對以門閥品第為唯一標準的傳統人事制度的一次猛烈衝擊。對於曹操“識拔人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的選才標準,連宋代保守主義政治家司馬光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羅致到了人才,還有個如何任用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曹操亦有獨到之處,這就是清人趙翼所概括的“以權術相馭”。至於具體的做法,趙翼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蓋曹操當初起時,方欲籍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楊阜所謂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婁圭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甚至楊修素為操所賞拔者,以厚於陳思王而殺之;崔琰素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殺之;然後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於矯偽,以備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二十二史札記》)
曹操在創業之初,需要人才幫助打天下時,他可以虛心納士,和劉備、孫權一樣對有用之才極盡禮遇。曹操厚待劉備、關羽的事情是盡人皆知的,其實他給予自己重要的謀臣將士的優待遠在劉、關二人之上,故大多能得人死力。
尤為難得的是,曹操在創業之初能用度外之人,即對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記前嫌,即使是仇敵也不念舊惡,不加報復,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和恢弘大度。
例如官渡之戰後,發現許多“許下及軍中人”與袁紹暗通的書信,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後收而殺之,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同上),遂命“皆焚之”。
又如陳琳,原是袁紹的部下,曾為其起草討曹檄文,直罵到曹操祖宗三代。但歸附曹操之後,仍然受到重用,並未遭受報復。
再如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但張繡歸降後,曹操不計前嫌,仍拜他為揚武將軍,並結為兒女親家。官渡之戰中,張繡力戰有功,後又擊破袁譚,曹操**行賞,增邑二千戶,其他“諸將未有滿千戶者”。
(《三國志·魏書·張繡傳》)
然而,曹操對於人才的恩惠、友誼和禮遇、寬大等都直接服務於其政治目的,他的目的很明確,籠絡人心、以讓人才為其所用;一旦達不到這一目的,或者過去倚仗的人才對其產生了異心,那麼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
曹操智囊團的首席人物荀彧的遭遇就很能說明問題,他“棄紹從操”之後,在政治方面給予了曹操很大的支援,曹操也與他頗為投緣,甚至稱讚其為“吾子房也”。但荀彧自幼受儒家禮法教育,畢竟心存漢室,他之所以為曹操出謀劃策就是希望能通過曹操“削群雄,以匡漢室”,所以當他看到曹操權位日高,欲加國公和九錫時,便和曹操在政治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他明知曹操有僭越之心卻不肯附和,這就成了曹操實現個人野心的絆腳石,於是遭到嫉恨。關於荀彧的結局,有人說是被曹操用藥酒毒死,也有人說是受脅迫而自殺身亡,總之是不得善終。
像這樣先受禮遇後遭忌殺的自然並非荀彧一人,還有不少早年曾為曹操的統一大業建立功勳的人,到後來卻不得不通過迴避隱退以求自保。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就以“知足不辱”為由,自動交付兵權,乞求退休;而賈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何夔見“太祖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便“常畜毒藥,誓死不辱”。
這些史實都說明在曹操後期的高壓政策下,他的臣屬們進退維谷,忐忑不安的心理狀態。
因此,將曹操對人才既任用又猜疑的態度比照起來看,他在人才問題上奉行的其實是實用主義的方針。為了建立統一天下的王霸事業,他重視人才、禮遇人才,表現了他有囊括英才的雄才大略和容納人才的恢弘大度;但是為了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他又猜忌、枉殺人才,表現了其在人才問題上奸詐詭祕的另一面
2樓:匿名使用者
人才觀有幾點:
1、唯才是舉(意思是,只要有才華,在人品上有點問題也無所謂,因為三國是個亂世所以這也是吸收人才的手段之一)
2、人盡其才(讓人道能發揮他最大作用的崗位上)3、嚴律己寬待人
4、不記仇,惜人才
5、曹操厚待下屬
和人才之間的故事:
曹操哭典韋(厚待下屬)
曹操哭郭嘉(真情流露,厚待下屬,唯才是舉(郭嘉比較愛財,喜歡求田問舍))
曹操惜關羽(厚待下屬,珍惜人才)
曹操戰勝呂布後仍想吸收陳宮為己用(寬以待人)曹操任用賈詡(不記仇,惜人才。寬以待人,人盡其才(賈詡設計殺害了曹操長子曹昂))
3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的人才觀:唯才是舉 唯才是用 物盡其才 人盡其力故事:楊修之死(詳見
4樓:信p用o卡s機業務
人才觀,有一首詩可以看出來啊。求賢若渴
曹操和袁紹關於人才的那段對話
5樓:匿名使用者
想當年曹操與袁紹起兵時的豪言壯語,感慨良多。曹操當時的觀點是:“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袁紹在起兵之初躊躇滿志地對曹操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6樓:匿名使用者
請詳細一點!我怎麼聽不明白?
求曹操的人物分析評價,對於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才算是三國時期最大的英雄,比劉備而言,他軍事謀慮高超,比孫權,他善於拓寬領土,而不是向孫權一樣善守江山,比於司馬,他不用盜取別人的果實,自己就能開創一片天地。曹操,以靖難之身起兵,起兵時,是關東聯盟諸侯 即討伐董卓的聯盟 中實力較弱的諸侯,但是本人並不甘於現狀,善用人才,軍事謀略高超,很快就打下...
曹操陌上桑全文注音,急求曹操 陌上桑 原文及翻譯
陌上桑 曹操 駕jia虹hong霓ni,乘cheng赤chi雲yun,登deng彼pi九jiu疑yi歷li玉yu門men。濟ji天tian漢han,至zhi昆kun侖lun,見jian西xi王wang母mu謁jie東dong君jun。交jiao赤chi鬆song,及ji羨xian門men,受shou...
關於曹操的詩句,曹操詩句 曹操的詩句
曹操的詩句 曹操的詩句如下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後人有詩說 興,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