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有沒有被挖出,真正的秦始皇陵墓到底有沒有找到

時間 2021-08-11 18:16:29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跟據中國科技水平還無法挖掘。

2樓:匿名使用者

修陵近40年仍未竣工 始皇屍身腐臭才入陵寢———

在中國的歷史上前後共出現了200多位皇帝,每一位身後都留下一座不折不扣的「國家寶藏」。這些寶藏,有些能夠聳立千年,有些已隨時間而逝,有些慘遭盜掘,更有些只存在於傳說中……

考古工作者們正在試**開這些歷史謎團,但是事實告訴我們,至少現在,開啟這些「國家寶藏」後,人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確保這些寶藏的安全。也許讓它們繼續沉睡,把破解謎團的機會留給後人會更好。

從2023年3月,陝西臨潼縣西楊村幾位打井村民意外發現兵馬俑開始,30餘年來,對秦始皇陵的考古探查就從未停止過。

對很多專家來說,他們可以根據文獻記載猜測裡面埋藏著什麼,也可以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其中的奧祕,但開啟地宮目前仍然只能是一種奢望。

歷經三十餘載始皇陵仍未完工

始皇陵位於臨潼城東5公里處,背靠驪山,面對渭水,仿效咸陽宮而建,寢殿、便殿、內城、外城一應俱全。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專家張佔民告訴記者,始皇陵從秦始皇繼位之時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七八年。而就在即將完工之時,又發生了一次「意外」。

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數千米的戲水(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對大兵壓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組成軍隊迎擊起義軍,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從此終止。

深埋驪山只是傳說,地宮就在封土臺下

民間傳說,始皇陵的地宮在驪山中,陵與山之間由一條地下通道連線,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當時的修築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宮的記載,更讓人感覺地宮隱藏在遙遠的地球深處。

然而,這似乎只是個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員對始皇陵進行了遙感和地球物理探測,發現地宮其實就在陵墓的封土臺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測發現,始皇陵地宮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與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宮**,高15米,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始皇陵「安保」措施

盜墓現象古來有之,與秦墓年代相近的漢墓更有十墓九空的說法。那麼,始皇陵是否也遭到過盜掘呢?根據種種跡象,考古專家們認為,始皇陵沒有被盜過,陵墓被盜後最明顯的標誌———盜洞,從來沒有在始皇陵周圍出現過。

是什麼令歷代的盜墓賊在始皇陵寶藏面前卻步了呢?設定暗箭招待盜墓賊。

《史記》記載,始皇陵設計者在墓地內「令匠做機弩矢,有所近者輒射之」。就是說,為了防止有人盜墓,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墓室門口設定了機關暗箭,一旦盜墓者走近,觸動機關箭就會射出來。機弩矢是用機械控制自動射箭的弩機。

「水銀江川」也能「防盜」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始皇陵地宮內的描述,目前惟一能夠驗證的就是關於水銀的記載了。

考古人員在對始皇陵及周圍進行汞含量測試時,發現在封土臺中心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其分佈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真如《史記》所載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話,剛好與渤海、黃海位置相符。

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為營造恢弘、奢華的景觀,地宮中瀰漫的汞還可使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另外,汞是劇毒物,更可以毒死盜墓者。

「長明燈」製造無氧地宮

此外,《史記》中還記載,始皇陵中「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就是用蠟燭放在地宮中長時間燃燒。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一種防腐、防盜措施。蠟燭燃燒時需要大量氧氣,當地宮封閉後,內外隔絕,空氣逐漸被蠟燭燃燒耗盡,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無氧空間,除保證屍體、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盜墓賊貿然進入,其下場就是窒息而死。

地宮猜想

恢弘始皇陵被一具腐屍佔據

20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女屍震驚中外,其屍骨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很多人會聯想到,沉睡地下兩千年的秦始皇的遺體儲存得怎樣?這個問題還要從秦始皇之死說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巡遊雲夢等地,李斯、胡亥、趙高等隨行。就在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在到達平原津後病倒了,其後不久就死於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北)行宮。

為了不使秦始皇的死訊傳揚出去而引起混亂,丞相李斯決定祕不發喪,將其屍體載於車中,飲食奏請如常,下令車隊加緊趕路。

此時正值酷暑時節,秦始皇的屍體沒運出多遠,就發出了燻人的惡臭。為防止因臭味擴散而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等人派人取來一筐筐的鮑魚,將鮑魚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

經過50多天的長途跋涉,秦始皇的屍體終於運回咸陽。由於秦始皇從死到下葬間隔了近兩個月,並且途中屍體就已腐敗,估計運回咸陽後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躺在恢弘始皇陵中的只是一具腐屍而已。

秦始皇屍體用華麗棺槨盛殮

秦始皇下葬時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棺槨?對此,文獻中均未明確記載,而司馬遷等也只留下了「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的含糊記錄。

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仔細研究文獻中的隻言片語,就會發現秦始皇使用的未必是銅棺。「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能夠「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有木質的才能做到,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在外塗漆了。

另外,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使用標準來看,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應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高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太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他。

真正的秦始皇陵墓到底有沒有找到

3樓:匿名使用者

有找到,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

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2023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2023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

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

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

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但沒有開啟

秦始皇墓太大,而且土質含汞量比較大,傳說中始皇陵有三層每層都充滿了水銀,秦始皇的棺槨就漂浮其中。因為中國目前的考古發掘水平還沒達到,所以發掘行動一直擱淺,日本曾一度想幫助中國發掘,可因為其收費較高且要求部分文物需歸期所有而遭到我國拒絕。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初步探測顯示,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秦始皇墓室確實體現了「千古一帝」的氣派。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可控源音訊大地電磁法、音訊大地電磁法、測汞、測氡、測溫和彈性波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通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專案《考古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詳細、全面解答了有關秦始皇陵墓的諸多疑問。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

「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

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可控源音訊大地電磁法、音訊大地電磁法、測汞、測氡、測溫和彈性波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通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專案《考古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詳細、全面解答了有關秦始皇陵墓的諸多疑問。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

「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

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乾陵跟秦皇陵有沒有必要去,秦始皇陵vs乾陵,哪個更有價值

回答樓主的問題,個人意見,僅供參考!1 乾陵跟秦皇陵都是古代的帝王陵墓,也就是說都是一坐土山和塵封的歷史。但我比較推薦乾陵。原因如下 a 距離不遠,方便作車。在火車站做西安 乾陵專線旅遊車,費用35,行程70分鐘 b 那裡的風景和景區很大,可以騎馬上陵墓,特別是建築,可看 可照相的地方多。c 名氣大...

秦始皇陵墓守墓人現在還存在嗎,震驚全球,秦始皇陵為什麼到現在還不能挖的祕密

小棋子動漫社 首先我們說一下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他的軍隊依然強大,其中我們熟知的王翦父子歸隱,而蒙氏家族卻一直在為秦始皇效力,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秦始皇死後蒙氏家族的將領就沒有出現在在後期的戰爭中呢?其實,隨著國家的統一,秦始皇下令讓蒙氏一族守候自己的陵墓,可以說當時最精銳的精兵悍將都被秦始皇派去守...

秦始皇的墳墓裡有啥東西,秦始皇陵墓發現了嗎?裡面有什麼東西?

據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 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裡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 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 墓裡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