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它們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2)不同點:在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規模上、深度上和影響上都遠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許多技術的發明**於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工匠。如珍妮機的發明者是個織工,水力紡紗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鐘錶匠,發明蒸汽機的瓦特,也是個機工。
因此,這個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所有發明發現成果都是科學技術運用於生產而創造出來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理,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b它是在幾個先進的大國同時起步、相互促進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程序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全面開花取代了一枝獨秀的局面,其中德國、美國貢獻尤多。
而且,其規模更加廣泛,某一國的重大發明,很快就被別國所吸收,相互推動,發展迅速。
c 它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時間上的交叉,如德國、日本就屬於這種狀況。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經濟發展的速度就比較快。
2樓:無極小屁孩
工業革命為世界市場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先進技術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歐美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19世紀中後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互動的整體化趨勢,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資本主義市場為框架,以國際**和殖民主義為手段,以物資和物種交流、人口的遷徙與種族融合、各種文化的交流與撞擊、各種社會形態的衝突與選擇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程序,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3樓:單程旅行者
它們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才得以形成的,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規模上、深度上和影響上都遠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要大得多。
---------摘自「愛問知識人」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4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第一次工業革
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相同點:a.本質都是對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應用過程,生產力迅速發展;
b.生產關係深刻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現代工廠制,第二次工業革命確立公司制、壟斷制.
不同點:a.前者以蒸汽機發明應用為標誌,後者以電力、電動機和內燃機為標誌;
b.前者侷限輕工業領域,後者以重工業為主;
c.前者未實現科學與技術真正結合,後者實現了;
d.前者侷限於少數國家,持續時間長,程序緩慢, 後者幾乎同時在歐美諸國,見效快;
e.前者開闢「紡織時代」「蒸汽時代」,後者迎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2023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與意義,
5樓:阿沾
意義: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
意義: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電力、汽車、化工等新興產業的誕生。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絡與溝通變得更加緊密,有利於促進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資產階級統治一方面積極發展海外**,進行殖民統治,積累了豐富的資本,擴充套件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最廉價的原料產地。
另一方面,進一步推行「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還是無法滿足不斷擴大市場需要,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中,大機器生產開始取代工廠手工業,生產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歷史上把這一過程稱為「工業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以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並被應用於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6樓:匿名使用者
三次科技革命專題複習表(三次的都有了。)
第一次(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 第二次
(電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完成時間 19世紀上半期 19世紀末20初 正在進行
主要標誌
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運用
電力的發明及廣泛應用 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工程,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景條件
(出現原因分析) 1、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2、資本-海外**、奴隸**和殖民掠奪;
3、技術-工場手工業積累豐富生產技術知識;
4、市場-先後打敗西、荷、法,國外市場不斷擴大 。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2、生產技術-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
3、資金-資本的積累和對殖民地的掠奪;
4、市場-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2、先決條件-相對論等科學理論的迅速發展並取得重大突破;
3、社會保證-科學技術的社會化;
4、推動力-社會需要(二戰中的軍事需求、戰後軍備競爭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主要成就 棉紡織: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紡紗機標誌工業革命開始;瓦特改良蒸汽機(2023年 )是其標誌性成果;冶金、採礦部門採用機器生產和蒸汽作動力;
交通運輸:
2023年輪船(美,富爾頓);2023年火車機車(英、史蒂芬孫,) 表現在:
1、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發電機、電動機、愛迪生-電燈)——最主要特徵
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3、新通訊手段的發明(貝爾-**、馬可尼-無線電報) 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
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成就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是現代資訊科技的核心。
標誌性發明 瓦特改良蒸汽機 電力的廣泛使用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理論基礎 牛頓的力學 法拉第的電磁學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領先國家 英國 美、德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產生的新興產業部門 金屬冶煉業、
機器製造業等。 電力工業、化學工業、汽車製造業、造船業等。 電子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鐳射工業、資訊工業等。
交通工具 汽船(輪船)、火車 電車.汽車.飛艇.飛機 宇宙飛船
動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機(煤炭) 發電機和電動機(電力)、內燃機(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陽能
進入的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資訊時代
給社會帶來的根本性變化 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制度而鞏固下來 使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推動了社會的現代化
對生產方式的影響
實現了生產方式的機械化。
實現了生產方式的電氣化 實現了生產方式的自動化,並向資訊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實質 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電氣化到自動化、智慧化
特點 1、許多技術發明都**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2、首先也主要發生在英國,其他國家的發展程序相對緩慢。
3、主要在輕工業部門。 1、科學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最突出特點)
2、同時發生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規模廣泛,發展迅速;
3、一些國家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側重於重工業部門。 1、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2、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影響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與廣泛建立;
2、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
3、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東方從屬於西方;
4、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時期。 1、生產力迅猛發展;
2、社會關係: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帝國主義階段;
3、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
4、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比格局發生改變。 1、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
2、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發生變革;
3、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共同影響
① 都大大促進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 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
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第三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以及人類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變革。
③ 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列強的殖民擴張造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絡日益密切。
思考、啟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後果表明,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
(3)、我國要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祕的精神和品質,為實現民族振興而奮發學習,發揚艱苦奮鬥和創新精神,立志知識報國,科技強國。
三次科技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確立了資產階級在世界的統治地位;
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東方從屬於西方。
由於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各國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積極迅速發展,特別是歐共體和日本,對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形成挑戰,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三次科技革命對各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和德國的科學技術發明和應用較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工業生產總值分別躍居世界第
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國都注重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新興產業。20世紀50年代西歐憑藉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經濟迅速發展。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美國在戰後應用最新的技術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產業,經濟穩定發展。
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①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近代工業產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③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
n ①列強繼續發動一系列侵華戰爭,並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③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如: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在科技領域碩果累累。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正滿懷信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三次科技革命對我們生產生活產生的重大
影響蒸汽動力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輪船和火車誕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環境汙染問題也逐漸顯露。
電力的應用進一步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耐用電燈泡的發明、有軌電車的製造、飛機和汽車的出現、有線**和電報的研製成功,為人們提供了便利。 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威脅著人類文明,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成為迫需解決的問題。
與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比的特點的材料
楊燚炎 最主要的特點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部門 棉紡織 輕工業 標誌 蒸汽機的使用 珍妮紡紗機 瓦特改良蒸汽機 蒸汽機車 蒸汽輪船等 社會結構 農業文明過度到工業文明 生產組織 資本主義工廠制建立 經濟思想 自由思想 開始國家 英國 與科學技術的關係 科學與技...
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什麼區別,他們對世界的影響是
曾是驚鴻照影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 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主要是歐洲,美國 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共同背景 政治 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確立 經濟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資本主義的競爭上升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科技 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和生產技術知識 自然科學取得了重大進展 市...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與哪些國家,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哪個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根據資料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可不是僅僅起源於美國和德國。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