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趙雲大殺長板坡在什麼位置

時間 2021-07-15 12:38:15

1樓:驃騎先鋒使

古代趙雲大殺長板坡在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到團林鎮。

長阪坡,即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阪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荊山餘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阪”,或曰“當陽阪”。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阪坡自古以來為中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

古三國時(中國東漢末年)長阪坡之戰發生於此,戰鬥雙方是劉備和曹操。

明代萬曆十年,地主當局有識者為紀念趙子龍長阪坡大戰中的功業,在此樹立“長阪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弔。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又做重刻,至2023年由當陽縣長熊杏圃與當地駐軍王禹九團長協力在這裡興建長阪坡公園,隆其觀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雄風”碑被侵略者掠去。

抗日勝利後,當陽縣長鬍次平於2023年重刻了“長阪雄風”碑,復其舊制。

2樓:匿名使用者

真假長阪坡

編輯明洪武十三年當陽縣治從萬城遷回玉陽鎮後,明 萬曆十年(2023年),選城西南一山岡,稱曰長阪坡,假定壩陵橋之後,就出現了一個真假長阪坡的混淆問題。

多少年來,真正遺址逐漸銷聲匿跡,稱名的長阪坡漸漸神氣起來,但史志學界人士總是堅持歷史唯物史觀,維護歷史真實,對長阪坡秉筆直敘。清 宣統《 湖北通志·地輿十八》中,明知當陽建立了長阪坡古蹟仍堅持落筆記載了:“當陽故城在東一百四十里,謂之東城,在綠林長阪南”。

更為明顯的是**十六年成書的《中華 **省區全志》第五篇第二卷中,還有“長阪坡在城東北二十里,今圖在城西南,恐非是”的記載。說明該書雖未說明“城”指向何城,但從“東北”與“西南”方位不符,提出了“恐是非”的 質疑,並且刊刻於書。解放後,2023年有的學者,就曾提出了長阪坡真正遺址的問題。

2023年開展地名普查時,荊州地區一次地名工作會議上,也有同志提出長阪坡遺址的問題。2023年12月,黃紅軍同志在《湖北方誌通訊》第10期上發表了《長阪坡古戰場究竟在**》一文,更加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當前,全國開展修志工作,對於澄清這個問題,是個大好時機。

為此,試談自己粗淺看法如下:

荊門是漢時當陽的故地

分明是“當陽長阪”。這個“長阪”怎麼會跑到荊門來呢?這必須從歷史沿革來研究。因為荊門漢時是當陽的故地,漢時荊門縣名還沒有出現,漢時的當陽治所設在今荊門市團林西北側。

首先,我們從論述我國各地的地理狀況和歷史變遷較早的著作一一《 水經注》上的記載來看,《水經注》卷二十八:“河水自荊城東南流經當陽縣之章山東。”河水就是漢水。

“荊城在長壽縣南七十里,濱漢江。”(見《水經注疏》卷二十八卷第46頁)。長壽縣即今鍾樣縣。

“南七十里,濱漢江。”即今鍾祥縣石牌鎮。章山,《 禹貢》注為 馬良山,“東南流經當陽縣之章山東”,即流經現荊門市馬良鎮的 馬良山。

這個記載說明漢時當陽的轄區已東抵漢水。

第二,地方誌書有記載。

《鍾樣縣誌》記載:“漢晉時在編縣之南的今荊門縣治附近,置有當陽縣,今鍾祥西南境在漢 晉時已人當陽的東南地域。”

《當陽縣誌》記載:“漢析江陵地,別置當陽,此當陽命名之始。”又載:

“當陽本漢縣,襟江帶漢,跨有沮漳,幅員遼闊,亦云壯哉。”又載:“漢時當陽並荊門地,古城在今州東南有古權國城。

”又載:“晉隆安時,析當陽地置長寧縣,長寧建於東,則當陽漸徙而西。”(治所遷到漳河東岸附近,有說在今當陽縣官當一帶)。

《當陽地名志》2023年版記載:“北周,以當陽及編縣地置平州,領漳川、安遠二郡。隋開皇七年(公元588年)改平州為玉州,州治初設玉泉寺,後移今縣城一一玉陽鎮。

明洪武元年(2023年)徙治方城(今萬城);明洪武十三年(2023年)因水患,由萬城復還舊治,即今當陽縣城玉陽鎮。”

宣統《湖北通志》記載:“當陽故城在東一百四十里,謂之東城,在綠林長阪南,漢初治東城,後移治玉陽山南半里,明初移治方城,洪武十三年以水患復還原治。”

清同治《荊門直隸州志》載:“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析長林縣始設荊門縣(一說唐貞觀八年始設荊門縣)。”

第三,其他歷史書籍有記載

北京大學2023年編寫的《中國古今地名對照表》註明:“漢時的當陽縣,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明史》記載:“當陽(州西)原屬荊門州。 明洪武九年,改屬荊州府,十年五月省入荊門縣,十三年五月復置,仍屬州,東南有方城, 洪武初年移治於此,十三年復故。

《湖北通志·輿地志·沿革圖》中的漢代地圖古當陽亦標明在今荊門境。

《中國歷史地圖冊》中東漢·荊州刺史部踵,標明的古當陽治所,亦正好坐落在荊門市團林鋪西北側。

上述記載說明,漢時的當陽不等於現在的當陽,漢時當陽地域包括今荊門中部,治所設在今荊門 團林鋪一帶。現今的當陽縣治所,是在發生長阪坡追擊戰三百八十年後,才遷到玉陽鎮的,後來又搬到方城,(江陵西60裡今萬城)到明洪武十三年(2023年)又遷回玉陽鎮直到現在。

二、長阪坡是現今荊門轄區

古當陽的治所在今荊門市 團林鋪西北側,那麼,“長阪”又在何處呢?現已有下述情況可以證實:

、在荊襄古道上,北起掇刀石,經團林鋪、 五里鋪、十里鋪南到 紀山,這條達百里的山脈, 春秋時稱為“阪高”,後即稱為長阪岡(《中國歷史地圖冊》《春秋·楚圖》)。

、《資治通鑑》記載:“當陽長阪,在今荊門軍當陽縣東南(筆者注:主要為東略偏北)百二十里。”這正好在“長阪岡”這條線上。

、《歷代輿地沿革險要圖》中,有《三國郡縣圖》,是 清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親自考證繪製的。該圖不僅把古當陽標在荊門南不遠,而且把“長阪”標在今“楊樹港”的正西不遠。

、民間文學《血戰長阪坡》中對長阪坡地形的描述:“到當陽道,……前面是一座高大的木橋,叫壩陵橋,過壩陵橋是一個偌大的荒山坡。……長阪坡的西北面的進口是壩陵橋,東南面是東山口,也叫景山口,出東山口就是長阪河,有座橋叫長阪橋,穿過長阪橋,前面是漢陽道,通往飛虎山、漢津口……”現在,今掇刀西有古洞道河床遺址,掇刀石坐落的地方,正好是長阪岡的起點,東面有小河,當時古代的長阪河(現稱楊樹港河),過河就是通往漢津口(沙洋)的大道(即現今荊門到沙洋公路)。

這些符合當年長阪地形地貌特點,在現今的當陽“長阪”是根本無法找到的。

、近幾年,先後在長阪岡頭荒野中發現銅斧、銅鎖,而且,以前還在五里鋪一古墓中,挖掘出一件兵器——三國 銘文弩機(現存市博物館中)。

根據上述記載,以及地形地貌、實物旁證,都證明長阪坡古戰場有在荊門掇刀石一帶的可能。

3樓:匿名使用者

長阪坡,即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到團林鎮長阪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荊山餘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阪",或曰"當陽阪"。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

所以長阪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阪坡之戰發生於此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阪坡古遺址。

趙雲在長阪坡有沒有三進三出,趙雲在長阪坡是三進三出還是七進七出呢?

如果有七進七出的話,就肯定有三進三出。1 應該是七進七出 2 正史無此記載 3 此內容出自雲別傳 裴松之新增的註釋 後經 家羅貫中修飾而成4 子龍一身都是膽,我記得是漢中之戰,救黃忠後,劉備誇獎趙雲的.但三國志無,出自雲別傳 沒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

誰知道趙雲長的故事,趙雲大戰長阪坡的故事簡介

猴悸嚎 人物簡介 趙雲 168?229 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常山真定 今河北真定 人,官至鎮東將軍 永昌亭侯,諡曰順平侯。趙雲生平 歷史簡記 趙雲開始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雲截江奪回了後主劉禪。後隨諸葛亮 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 資中一...

長阪坡的全部故事情節,趙雲大戰長阪坡的故事簡介

張飛橫矛長阪坡,位於當陽市西南郊。三國古戰場遺址之一。東漢建安十三年 208年 秋,曹操率五十萬大軍南征,劉備自新野沿沮水南下江陵,在當陽長阪坡一帶為曹軍包圍。劉備在混戰中脫逃,其妻小被陷入曹軍重圍。相傳劉備部將趙雲 字子龍 單槍匹馬,七次殺進重圍,救出劉備的甘夫人和幼主。據史書記載 東漢建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