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是一個錯字,歷代君主也不去改正它,其實這是從明朝朱元璋以後一直流傳下來的習慣,朱元璋認為「門」字的勾會阻擋了賢才入門,於是命人把勾去掉了,後來的朝代君王也保留了這個習慣。
朱元璋結束了元朝開創了明朝後,開始修建宮殿,宮殿建好後,便找來書法有很深造詣的書家詹希原來給各宮殿寫牌匾。詹希原也很高興,攬下這個任務,開始寫牌匾。可能是為了讓每個字看起來更激昂一點,他寫的「門」字的內勾特地勾的更高更大。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他寫的字,看到勾很大的「門」字覺得越看越不順眼,最後大發雷霆,覺得詹希原寫的門字故意把勾寫的這麼大,分明是要阻擋自己招賢進士的路子,於是當場下令將詹希原斬首。
但是這已經寫好的牌匾也不能浪費,明太祖便命人將詹希原寫過的所有的「門」,都把這個勾給塗抹掉,變成一個沒有勾的「門」,寓意是希望各路賢能之人都能進門輔佐自己。
從那時起,故宮的各個宮殿和城門上的牌匾,「門」字都是沒有勾的。他的兒子朱棣後來建造宮殿什麼的也沿襲了這個寫法,這個習慣也漸漸變成了不成文的規定。
後來滿族人推翻明朝建立清朝後,這些宮殿和城門的牌匾大體上也保留了原來的樣子,只有一些宮門有重新書寫,新增了部分滿語上去。
這就是故宮上的「門」字一直都是不帶勾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君王們都看不懂這字,而是特意而為之。
2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宋高宗趙構看到正陽門上「門」字有勾,認為會勾掉自己的龍鱗,於是就命令眾臣去掉故宮以及所有門的勾。
3樓:荒王爺
答案是:初始的時候,門字不是現代的樣子,有帝王認為字形不夠吉祥,所以進行了更改,年深日久,舊字形也就廢置不用了。
4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有典故的,朱元璋認為門字裡的勾會阻擋賢才進門就讓人去掉了,後來的君王也很認同。
5樓:周虎虎
最開始的時候,皇宮裡面全部的「門」都是有勾的,但是查案過程中查案人和當事人是親戚為了開脫,然後編了個謊。
6樓:烏賊說電影
門是一個錯字是因為朱元璋認為門上的那個勾會阻擋賢才,所以去掉了勾,之後的皇帝也沒有去改。
7樓:東辰嬌嬌
朱元璋認為「門」字那一勾對人有妨礙,所以令人將其去掉,後世的君王也不約而同的認可了這一點,所以這個錯誤的「門」字才一直流傳了下來。
8樓:司命南宮伊雪
門是一個錯字,是因為朱元璋。因為書法家在寫的時候把一個勾寫很明顯。覺得寓意不好,乾脆歷代君王都不改。
9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是因為皇帝是真龍天子,門下面的彎鉤容易刮壞了龍鱗,影響龍體,對皇帝的身體和長命百歲有影響。
10樓:
"門」都把這個勾給塗抹掉,變成一個沒有勾的「門」,寓意是希望各路賢能之人都能進門輔佐自己。
11樓:財稅社會
雖然錯了,但是並不影響什麼。這個很大原因是隻能將錯就錯,如果改的話,會極其影響皇室的聲望。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明明是一個錯字,為什麼歷代君王不去改它呢?
12樓:痕水月
這其實主要與朱元璋有關,因為當時這個門字的勾太大了,朱元璋覺得這會堵住他廣納賢士的門路,所以就讓人把這個勾給塗掉了,並且還將寫這個字的詹希原給拖出去砍頭。他也是很冤枉,不過朱元璋就是這樣說啥就是啥的性格,該他倒黴。而此後燕王朱棣繼位了,也承襲了這樣一個習慣,在各處宮殿城門上的門字都不帶勾。
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帝居住所在,很多門字都是沒有勾的,其實並不是他們不認識字,而是因為朱元璋這位皇帝脾氣很怪。當時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之後,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金碧輝煌的宮殿府邸,宮殿建好之後,他就找人給這些宮殿寫上門匾。千挑萬選後選了當時書法造詣很深的中書舍人詹希原來寫。
而他寫的時候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將門子的內勾那一筆寫的很大,而此時朱元璋來看了,臉一下子就板了起來,覺得他寫的不合自己的心意。他感覺這個大大的勾堵住了自己招賢納士的門路。大手一揮就將這位書法家拖出去斬了,可見當時皇帝就是任性。
而此後一直到朱棣奪位成功之後都是按照此法寫各種門匾,一直沿襲到了明末,而在滿清入關之後,也沒有對這些門匾進行改動,基本保持了明城的原貌,只是將這些名字重新書寫或增加了一些滿語,一直到今天這個看似錯別字的門字就保留了下來。
13樓:虎畫美學研究
沒有人認為是錯字
那是舊體書法字
很正常的
14樓:
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大明建都南京,宮門牌匾上的門字又全都加上了勾,這本身是正確的做法,結果卻引起朱元璋的不滿,認為門字有個勾一點也不常敞亮,有堵塞言路嫌疑,於是明朝宮殿匾額的門字又沒了勾。
15樓:清清荷葉
並不是錯字,只能是你孤陋寡聞,古代書法的寫法跟現代簡體字好多寫法不一樣而已。再說故宮匾額那麼重要的位置怎麼可能會有錯別字,別說歷代君王了,禮部也不可能掛上去啊!
16樓:好好學習哇咔
因為那個字就是君王改的,南宋的時候因為宮裡失火,臣子推卸責任說是門上的「門」的原因,於是就把「門」字上的勾去掉了。於是這個字的字型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17樓:
我認為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錯!它是一個繁體字!並非錯字!
18樓:莫如盡
是你覺得是錯字而已。
19樓:army陳虎
你能看出來不對,那些帝王肯定也就能看出不對,這只是與中國古代語法書法不同的表示方式。
20樓:帖秋
不是錯的!漢字是一步步簡化而來的
21樓:
這是歷代皇帝。沒人摸可助故意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先皇提寫的字,即便是錯的也是不能改的。
23樓:多元老人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其實是個錯字,歷代皇帝為什麼不改正它呢?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24樓:小梅嘚獨白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是一個錯字,為何沒人改?歷代皇帝:另有玄機
25樓:妮可
如果我們在正常的書法作品裡面寫一個門子,不帶「鉤畫」其實也不算是錯誤,在書法裡面並沒有嚴格的要求一定要帶「鉤」,無論是在甲骨文、隸書還是篆書裡面,門字本來都是沒有鉤的,門子帶鉤是在楷書裡面才出現的。書法講究五體的融合,要是一個書法家寫一個門子不帶「鉤」也並不算是錯誤。
但是,故宮匾額上的「門」子不帶鉤則是有很多的歷史典故的,據清末民初的趙汝珍回憶,清朝的時候大部分門上的匾額的題字,門字都是不帶鉤的,包括故宮和民間的匾額都不帶。現在很多的古建築匾額也開始帶鉤了,主要是這些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字也是現代人寫的,當時一般是不帶鉤的,這個可能是當時的一個習俗。
當然也是有傳說的,據說南宋時期,皇宮失火,經過對方的調查,也沒有找到失火的原因,當時的皇帝趙構審問當時值班的太監,太監怕擔上罪責,就隨口說失火的原因是門上的字帶「火鉤」,而門上題字的「豎鉤」還真像柱子地下點了一把火,趙構也很迷信,就下令把門上帶的鉤畫全部去掉。
這個說法一直延續到了明代,明代的朱元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門上帶鉤不吉利,而且鉤畫很鋒利,容易絆腳,阻礙優秀的人才登門入室,也把皇宮上的鉤畫都去掉了。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認為門上帶鉤容易刮到自己的龍鱗,覺得自己是真龍天子,也不允許題字上的門字帶鉤。就這樣,這些皇宮裡的傳說逐漸流傳到了民間,民間的題字也慢慢的開始把鉤去掉,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不信這個,又把門字的鉤安了回去。
26樓:___熙冰丶萌芽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不是錯的,書法和平常不一樣的。
27樓:墨厹謹
門字不帶鉤,不能叫錯字。大篆的寫法,就是一門象形。
28樓:
無論是在甲骨文、隸書還是篆書裡面,門字本來都是沒有鉤的,門子帶鉤是在楷書裡面才出現的。
29樓:
其實這就是一種寫法,可能是滿族人不會寫漢字。
30樓:卡布奇諾
這是有特定的緣故在其中的,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31樓:貓
這些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字也是現代人寫的,當時一般是不帶鉤的,這個可能是當時的一個習俗。
32樓:在水杉王潛水的三色堇
古人寫過的書法,後人跟著寫,沒錯
33樓:哈哈哈
因為匾額應該是一個幾百年的文物古蹟,改的話應該會破壞它。
34樓:我愛琳茵
因為古代的君主認為帶鉤的門字會傷到到自己,容易絆倒進門的人,阻礙了優秀的人才。
35樓:匿名使用者
沒帶鉤不是什麼大錯,很多意見分歧,有些人覺得這個字也並沒有錯,而且藝術這東西,改了之後就失去原味了。
36樓:阿狸
書法講究的是五體的融合,這樣寫帶鉤更美觀。
37樓:88淑女
帶門坎的門字寫鉤,啞巴口的門字不寫鉤。
38樓:見賢思齊焉
門左右兩扇是對稱的,這形象表現挺好的。
39樓:善如清風
帶勾不帶勾只是書寫方法和字型不同,沒有對錯!
40樓:萬壑泉流
本來就沒錯,有誰在自家∩裝上鉤
41樓:來自文峰聰慧過人的鹹蛋超人
吃多了撐的,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表心達意,你都認它為門了,還討論錯對,有本事了你給改過來!
42樓:冷眼看得見
故意不改,好讓你現在來寫這種狗屁無聊帖。
有關漢字的資料
43樓:清風燒餅
漢字,是用於書寫漢語的文字,也可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韓語)等語言。是中國唯一的官方文字,也是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之一。目前確切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的甲骨文。
在日本語中與平假名、片假名混合使用。漢字也曾經是李氏朝鮮的官方文字之一(15世紀朝鮮世宗發明諺文,亦稱朝鮮語(韓語),目前韓國只在需要漢字標記以避免詞義不明的情況下使用,朝鮮則全部採用諺文拼寫。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由漢族發明並改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中國商朝甲骨文、瑪雅文字)之一,亦是其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
漢字是世界歷史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漢字發展至漢朝隸書時被取名為「漢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史前符號,商朝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草書,行書。
44樓:小狼弟
香港信利漢字液晶模組四川...
四川明緯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電源解決方案及香港信...
www.cdmw.cn
北京舒文科技大量批發漢字...
訂購**:010-82628405 靜/動態字元疊加器:1進2出,4進8出,8...
www.shwit.com
請以「走近書籍」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600字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自**? 含義?
45樓:頑童吉安娜
這是唐貞觀十七年,在諫臣魏徵病逝後,唐太宗說的話,原句為:「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大意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這說明了魏徵在唐太宗執政期間起到的重大作用。
這句話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們的作用,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以他人為鑑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46樓:賤小彥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是魏徵勸諫唐太宗李世民的話。
它的意思是:把銅當作鏡子,可以檢查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齊;把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朝代是怎樣更替的;把別人的話當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魏徵想通過這幾句話來勸誡唐太宗廣聽忠臣建議,把國家治理的更加繁榮昌盛,因為皇帝一個人治理一個國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多聽聽臣下的看法可以集思廣益,有利於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剛愎自用,很容易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而李世民也確實做到了聽臣下規勸這一點,開創了大唐盛世。
匾額上的字念什麼,匾額上的四個字念什麼?
不知樓主所貼匾額是何處古蹟?應該自右往左讀,依次是 頖璧耆英。一樓所說的 煩 字,應該有誤。很明顯這個字左邊並不是 火 而是 半 耆英 一詞,是對高年碩德者之尊稱。璧 此處則應形容人之完美。頖 讀音p n 頖宮 中國西周時諸侯所設的大學,此處應代指舊時的 學府 綜上所述,該匾貌似以彰表某先生或某學堂...
插在故宮「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為何嘉慶帝不許拔
相信很多人都去過故宮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乾清門前的廣場西側的隆宗門的門牌匾上,插著根箭頭,在這隆重的地方,怎麼會插著根箭頭,當時的皇帝怎麼會讓工匠留下這樣的失誤,其實,這其中是有一個故事的。在嘉慶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時,有一支起義軍名叫 天理教 為首的林清帶著成員們闖進了皇宮。這是一場蓄謀...
匾額上寫 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放下就忘 的是成都那個廟宇
在成都文殊院。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這是三大士殿外的著名楹聯,上聯很容易明白,講的就是人要學會放下,不要老糾纏於過去了的事。任何事都不要放在心上,做過就過去,不要有什麼放不下。但凡想做的事,一旦想到,就立刻著手去做,不要等待或者猶疑。因為事情做完了,念頭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