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唐朝前期確立三省制,中後期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制。唐朝是宰相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宰相機構之變化與宰相名稱之多變均較複雜。三省制度是在魏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逐漸形成的,到唐朝才真正得以確立。
在唐代的中樞機構中,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尚書省是**執行政務的總機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其長官稱尚書令,左、右僕射為之副。中書省是秉承皇帝意旨掌管國家機要大事、釋出政令的機構,其長官稱中書令。
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凡朝廷有軍國大事,則中書出令(決策),門下封駁(審議),尚書受而行之(執行)。所以人們也簡稱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機構。
又因尚書省下設有六部,故習稱“三省六部制”。唐初右僕射加“知政事”身份,參加政事堂會議,也是宰相。中書令遷右僕射,不加“知政事”亦為宰相。
李世民繼位後,尚書省的左、右僕射與侍中、中書令均成為宰相。從貞觀元年起,以他官預宰相事便經常出現。一是以資格較淺的**加“參議朝政”、“參知機務”、“參知政事”、“專典機密”、“參議得失”等名號而預宰相事;二是給一些資格較老的元勳功臣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號,使其可以繼續預聞宰相事務。
明朝從廢丞相到實行內閣制,使中國傳統社會的**官制發生了最重要的變革。明洪武元年設左、右丞相,丞相之下設左丞、右丞、參知政事等職,為其屬員。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權撓政為名,殺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廢丞相,使六部直隸於皇帝。
廢除宰相制後,相權被分於六部,國柄則集於皇帝一身。明成祖時,在洪武年間設立殿閣的基礎上正式設立內閣。閣臣權力雖比宰相權力小得多,但人們還是習慣把閣臣看成宰相。
2樓:仲飛
大哥,明朝那叫內閣,政務由皇帝直接管理,在朱元璋時已經廢了丞相了。何來“唐朝和明朝皇權與相權關係的異同”一說?
列舉秦朝 唐朝 北宋 明朝君權與相權關係的有關史實,揭示其歷史演變的總體趨勢,並指出其影響,謝謝
史實 秦朝,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在 設定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權力一分為三,相權削弱,皇權加強。北宋,宰相下設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使,相權一分為三,便於皇帝總攬大權。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趨勢 君權日益加強,相...
列舉秦朝 唐朝 北宋 明朝君權與相權的有關史實
但爾昳 秦朝 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建立三公九卿制 唐朝 實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權 北宋 設參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行政權,設樞密院分割丞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財權 明朝 廢丞相,解決了由來以久的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總體趨勢 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其影響 越來越 也鞏固了 主義 集權國家 秦朝 確立...
打破皇權與相權的平衡制約的皇帝是哪個皇帝
朱元璋 廢丞相,權分六部 丞相一職在 政權裡的徹底廢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1380年 罷丞相之職,建議權歸六部,決定權歸皇帝。而最後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長 胡惟庸 汪廣洋。為丞相這一制度殉葬的是這最後的三位丞相以及與之有關聯的幾萬人 原丞相李善長,在十年後 1390年 李善長以胡黨獲罪,連其妻女弟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