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這場戰役的主角苻堅,史學家對他缺點的評價是四個字:“柔仁邀名”。
什麼叫“柔仁邀名”呢?就是說苻堅這個人,他過於注重這個仁慈的名聲,對待敵人過分的仁慈。而且當賞不賞當罰不罰,是一個賞罰不明的人。
比如他曾經滅掉了鮮卑族創立的燕國,俘虜了他們的皇室。卻並不處罰,也不拘禁。按說這也不是壞事,只能說他比較仁義,如果只限於此也就罷了。
可是苻堅不僅不**燕國皇族,反倒對他們大家重用,燕國慕容垂,被他當做心腹大將,燕國慕容衝,被他時刻帶在身邊,這兩個人在淝水之戰後都背叛了他**前秦。對待其他被滅掉的國家也是如此,比如後來殺他的姚萇,就是羌族貴族,戰敗投降前秦後被苻堅重用。除此以外,居然還有五次反叛苻堅的前秦貴族依然在朝中任職的,苻堅對於敵人的寬容已經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早在淝水之戰之前,苻堅已經派人圍攻襄陽將近一年,襄陽守將朱序拼死抵抗,最終彈盡糧絕投降。在這種情況下朱序是不可能忠於苻堅的。可是苻堅再一次體現了他“柔仁邀名的一面,他不僅封給朱序大官,甚至派他去東晉勸降!
然而朱序一回到東晉,就把前秦的虛實全部告訴了東晉,然後假意回到前秦,充做內應。
十二月雙方決戰於淝水東晉軍隊就使了個計謀——讓苻堅退後一點,讓出一片空地做戰場。苻堅想了想,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就答應了晉軍請求。
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
前秦此戰,以絕對的優勢被東晉以劣勢的軍隊打敗,不僅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機會,前秦也因此**為以後秦、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機會一路北伐,使得在此後數十年的時間裡,東晉再也沒有了胡人南下的侵擾。
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場精彩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能與之相較的也只有赤壁之戰了吧。
2樓:史中視界
大概原因如下:
1,統一北方沒幾年,內部還處於混亂,從淝水之戰失敗後就可以看出,慕容垂的叛亂,姚萇直接結果他性命。別扯什麼懷仁了,懷仁和完成統一大業並不矛盾,不是對立面,不懷仁就能打敗東晉?
2,前期有謀臣王猛的助攻,才會幫他完成統一北方大業,以至於讓他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產生幻想,以為能屢戰屢勝,王猛遺言勸他不要打晉朝,但堅已經陷入自我陶醉中
3,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用人不當,居然讓降將(東晉人)去勸降謝安等人,結果把秦方兵力直接告訴晉軍
4,最後不妨看看,《資治通鑑》的編纂者司馬光的見解:
(苻)堅之所以亡,由驟勝而驕故也。魏文侯問李克吳(國)之所以亡,對曰:“數戰數勝。
”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何故亡?”對曰:
“數戰**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苻)堅似之矣!
淝水之戰符堅究竟是什麼原因失敗的
可這恰恰就是苻堅所犯下最為致命的錯誤。因為,對軍隊而言,擊鼓進兵時是陣型最為嚴密,士氣最為高漲的時候,後撤總是令人心情沮喪,也會使得整個軍陣變得零散。晉軍就抓住這點,趁著秦軍後撤時突然渡水突擊,而正在後撤的前秦軍,面對著突然衝鋒的晉軍,自然是手足無措,防線迅速被晉軍突破。所謂兵敗如山倒,一旦前線秦軍...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前秦失敗是歷史必然 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民族融合,沒有穩定的民族,就沒有穩定的社會,沒有穩定的社會就沒有穩定的經濟,沒有穩定的經濟人民就沒有歸屬,沒有經濟基礎何來上層建築,更何談國家統一。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前秦失敗也加速了國家的統一,上面說的只是表面原因。最終原因還是要歸結於文化。所...
淝水之戰 苻堅耗盡國力卻失敗的一次戰爭
苻堅淝水之戰失敗的原因 苻堅自以為北邊已定,準備攻打東晉。其時,前秦軍隊數量龐大,東晉人上下心驚膽戰。然而最後前秦大敗,大跌世人眼鏡。其失敗有以下幾點。第一,王猛在世屢次勸說苻堅除掉慕容垂和他的鮮卑力量。苻堅此人寬容有餘而決斷不足,屢次迴護慕容垂,使之坐大。慕容垂無日忘卻復國之志,前秦如統一天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