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蔣琬,字公琰,零陵人。《三國演義》對他的描寫不多。只提到他的幾件小事:
平蠻時,諸葛亮故意依林建寨,蔣琬認為,此寨“正犯先帝夷陵之敗時”的毛病,易為對手火攻。再則就是斬馬謖時,蔣琬引用“楚殺子玉而文公喜”的典故來規勸諸葛亮,未獲採納。最後就是劉禪要殺企圖謀反的楊儀時,蔣琬表示楊儀過去有功勞,可免除死罪。
從演義的描述來看,蔣琬似乎比諸葛亮還保守,只知道防守魏國的進攻;早早當了幾年太平宰相後,就病故了。
歷史上的蔣琬,雖然沒幹出大事來,但那是客觀條件所限制。演義裡的蔣琬,和歷史中的蔣琬有很大的出入:在我看來,史實中的蔣琬,是一名有著戰略思想,又有人格魅力的謀臣。
演義之所以不寫他的事蹟,那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和姜維。在這篇論中,我就還歷史以本來的面目。
年輕時的蔣琬,就和表弟劉敏一起小有名氣,為劉備錄用。劉備入蜀後,任命他為廣都令。可是蔣琬也真幹得出來——竟在劉備視察廣都時,不理公事還醉得不醒人事。
這下子差點腦袋搬家,多虧諸葛亮替他說情,“大賢往往倦於小事”,劉備也就沒治他的罪。
不過打這以後,就沒有聽說蔣琬醉酒了。畢竟人不能兩次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憑藉自己的才幹,蔣琬逐漸獲得提升,到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已經是參軍了。
《三國演義》把他的這段故事,移植到了龐統身上。這樣蔣琬的形象就更加單薄了。
諸葛亮深知蔣琬為人謹慎且大公無私。所以在臨死時向後主提出,由蔣琬擔任尚書令(相當於宰相)。劉禪那時並不糊塗,立即起用蔣琬。
蔣琬到職後,既不大喜,也不顯哀愁之色,蜀漢很快就安定下來。
蔣琬頗能容人:楊戲不太愛和他說話,他體諒楊戲;楊敏詆譭他,他不但不公報私仇,反而在楊敏獲罪時加以寬恕。這樣,就使他身邊的人無不願效死命。
同時,他還知人善用,因此在興勢山對曹爽的防衛戰中,才能取勝。
最重要的是,蔣琬有著軍事戰略思想。他深知自己時日不多(他比諸葛亮年長),反覆總結出祁山的教訓,提出從水路先攻取魏興、上庸,再徐圖中原的正確建議。然而,這一建議,卻被費禕否決了。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蔣琬的軍事路線有9成勝算。首先,這和諸葛亮攻取武都、陰平一樣是鞏固擴大領土的行動;所攻取的地區,是魏不看重而蜀得到後則成為門戶的地區。其次,水路運糧,較之祁山陸路運糧方便許多。
再者,蜀漢自劉禪繼位以來,就沒有往上庸發過兵,魏國必不加提防。再次,蜀漢當時還有一批能征慣戰的大將——如姜維、王平、吳懿等,攻下上庸等地,應當一鼓而成。最後,攻打上庸,可以於漢中、永安兩地同時發兵;魏國卻只能從襄陽派兵救援。
蔣琬又是屬於冉有那樣謹慎的人,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這麼幹的。而攻下上庸後,就多了一條北伐的路徑。可東可西,比諸葛亮只出祁山的路線就高明多了。
可嘆的是,費禕卻一再否決這一正確提議,認為一旦不克,退兵回來不方便。就想不到險中有夷的道理。
蔣琬得知後,退求其次:自己駐軍涪。因為該地水陸四通八達,**有困難都可以支援。目的是為了給北伐雍、涼的姜維作後盾。可惜只過了一年,蔣琬就病逝了。
蔣琬一生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培養出一名優秀的“**人”。蜀漢亡國,他的兒子蔣斌、蔣顯也遇害。
無論如何,蔣琬也還是個人才。而從他提出的水路伐魏的軍事戰略來看,他的用兵,甚至在某些程度上高過諸葛亮。
2樓:匿名使用者
在羅貫中的三國裡是一個又傻又醜的角色,但事實上蔣琬其實並不醜,試想一下,周瑜那麼帥,怎麼會跟個那麼醜的傢伙作朋友呢.
3樓:匿名使用者
蔣琬(?~246年)東漢末年零陵郡人(今屬湖南永州零陵人),三國時蜀國大司馬.字公琰,少以才聞名於郡縣,隨劉備入蜀.劉備稱漢中王時為尚書郎.後主時,諸葛亮闢為東曹椽,舉茂才,遷參軍,又遷長史,加扶軍將軍.諸葛亮卒,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蔣琬(?~246),字公琰,三國湘鄉縣(今雙峰縣井字鎮)人,少時,蔣以才名聞於郡縣。
赤壁戰後,隨劉備入蜀,初為廣都(縣)長,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劉備出巡廣都,見其“眾事不理,時又沉醉”,大怒,欲嚴刑處死。軍師諸葛亮知琬為人才,便向劉備說:
蔣琬乃國家棟梁之材,社稷之器,而非一般縣令之輩;施政以安民為本,不拘小節,請勿嚴刑處置。因此只免官而已,未受嚴究。不久又任什邡縣令。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時,蔣琬升任尚書郎。三國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以丞相主持朝政,蔣碗為東曹掾,旋升參軍,參預決策軍國大事。後主建興六年(228),諸葛亮率軍伐魏,蔣琬奉命與丞相長史張裔留守後方,處理日常政務。
三年後,代張裔為丞相長史,加撫軍將軍。諸葛亮率兵南征北伐,蔣琬常籌集糧草兵員,以相**。諸葛亮曾多次對人說:
公琰忠心耿耿,是和我共同復興漢室之人。並密奏劉禪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後主建興十二年(234),諸荀亮卒于軍中,蔣琬升任尚書令,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主持朝政。當時,新喪主帥,朝野惶懼,蔣琬雖初總朝政,而鎮定自若,“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後主延熙元年(238),蔣琬統帥諸軍屯駐漢中、開府,加大司馬。
蔣琬為政遵諸葛亮遺風,明察善斷,循法治國,不喜阿順,不聽讒毀。故群臣悅服,樂於效命。鑑於諸葛亮數出秦川伐魏,因山道阻,運糧不便,終難取勝,蔣琬曾籌劃東下由漢、沔水路襲擊上庸、魏興(今湖北陝西交界處),後因舊疾**,未能實行。
後主延熙九年(246)卒於涪縣,《三國志》有傳。有《蔣恭侯集》1卷,收入《麓山精舍叢書》;《喪服要記》一卷,收入《隋書·經籍志》。